中国音乐剧发展之路

2019-08-21 12:00王向东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本土化

王向东

【摘 要】音乐剧与生俱来就是产业化的大众艺术,在中国发展三十多年,演出市场没有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票房可以超越《剧院魅影》等“外来”音乐剧。中国音乐剧怎样发展?创新的本土化实践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国音乐剧;本土化;原创实践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43-02

音乐剧从诞生起,就打着大众艺术的烙印,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音乐剧产业聚集区在美国的百老汇、伦敦的西区,华灯初上,上演着世界经典名剧与创新剧,吸引全球游客前往观看。那些票房大卖的经典名剧每年全球巡演,十分畅销。中国引进音乐剧已有三十多年,但没有一部原创中国音乐剧能超越欧美音乐剧的票房神话,音乐剧在中国的原创实践似乎“水土不服”,发展之路在哪里?

一、音乐剧在中国

国内对于音乐剧定义的争议从未停歇。“概括地说音乐剧是以简单有创意的情节为支撑,以演员的戏剧性表演为根基,使音乐舞蹈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并把这些因素总和为有机统一体的艺术形式。”[1]“音乐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一种年轻的类型化体裁,以现代流行风格的歌曲、舞蹈为主要叙事手段。”[2]“音乐剧产业的成功是把歌、舞、剧诸元素变成真正的一门生意。”[3]各家言论达成共识的观点是,音乐剧是“以歌舞讲故事”的舞台艺术形式。

音乐剧在中国市场活跃了三十多年,市场活跃激发国字号院团进行原创探索;市场对音乐剧表演人才的需求倒逼高校的学科建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四毛英雄傳》(珠海市音乐剧团)、《赤道雨》(海政文工团)等一大批音乐剧原创主旋律剧目面世。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百老汇经典剧目《42街》亮相艺术节,湖北歌舞剧院出品的音乐剧《大三峡》入选艺术节并获得文华剧目奖,这是音乐剧类型剧目第一次参加中国艺术节并获奖。2010年广州市政府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正式将音乐剧与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等一起列为文华奖新创作剧目形式。至此,音乐剧正式被官方认可为中国的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中国方兴未艾,即是演艺市场的宠儿又是主旋律艺术舞台的新兴体裁。

中国的音乐剧该沿着怎样的道路成长始终是争论的话题,也是研究的课题。无论哪种“血统”的音乐剧剧目都要服水土、适天地、方可植根大众,兴旺于市场。中国音乐剧必须走“本土化”道路。

二、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近年来笔者关注音乐剧市场,这两年活跃市场的有完全原版引进剧目《摇滚莫扎特》《律政俏佳人》等,票房大卖。也有本土化的引进版本,如中文版本的《过去十年》《名扬四海》等,有些对白中文唱段英文,有些对白唱段全中文版本。这类作品因语言“夹生”,观看总有“隔膜”感,较难沉浸戏剧情境。即使完全中文版,唱段是依外语音律创作,译成中文后中文音律与原来依据外国语音韵律谱曲的音调违和。这些剧目的题材与舞台表达总有文化“隔阂”感。

大部分引进剧目不能完全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从而真正走进观众的心中被观众完全接受。中国音乐剧要怎样赢得市场呢?

(一)全球化背景呼唤文化“多样性”,中国音乐剧要“本土化”原创实践。全球化时代文化变迁流通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全球各地都有不同程度面临外来文化挑战与压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具有不同民族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接触中也许会产生出新的艺术形式。”[4]中国民族文化与音乐剧载体是可以撞出火花的。讲中国人故事,推动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的国家交流与传播。京剧这一古老中国剧场艺术形式,曾经排演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奥赛罗》、古希腊经典《俄狄浦斯王》等在国际舞台交流演出获得外国观众的关注。

建立文化自信,音乐剧的中国原创要大胆本土化实践,要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内的题材,或者讲述当代现实生活的题材。

(二)从日本四季剧团借鉴引进剧目的本土化模式,摸索创新型的中国本土化道路。“剧目是一个剧团安身立命之本”“是观众支持一个剧团的最朴素的理由”“好的剧目是演员的生长的土壤”[5]。四季剧团创始人浅利庆太坚持引进表演形式丰富并具有创造性,展示美好生活及生命价值使观众愉悦富有欣赏价值的剧目。

拥有四十多年历史的日本四季剧团是“专门翻译外国剧目的百货商店”[6],几乎所有的欧美具人气的代表音乐剧,四季剧团都引进。“四季剧团从最早引进国外的音乐剧作品开始”“始终坚持一个基本路线”就是“本土化制作”[7]。

四季剧团从1983年引进《猫》剧起,所有作品是都用日语演出,这使得观众的欣赏没有障碍,能够融入戏剧情境。为了更加本土化,全部舞台都在日本境内制作。早些时候,国外剧目只要在版权允许范围内,可以做任意改动。四季剧团引进《猫》剧时,只购买了作曲和剧本的版权,剧场舞美及舞蹈编排都进行了改动,甚至加入了日本歌舞伎元素,是对作品进行了再创造。所以四季剧团版本的《猫》,从1983年11月11日至1984年11月10日,在东京特别搭建的大棚内,一年内演出474场,观众达到481672人次,这是日本演出史上的神话。

中国音乐剧引进剧目要本土化,用汉语演与唱,并培养与使用本土演员,在舞美制作上也要本土化,植入本土文化元素。

(三)借鉴韩国原创音乐剧成功案例,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本土化创作方法。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有些剧目题材非常本土,最终舞台呈现看起来却像是一个“混血”。为了更“像音乐剧”,一些民族题材的剧目唱段用民族的旋律、爵士的节奏,音乐风格与题材不匹配,致使观众审美困惑。有些剧目过于民族化,致使舞台表达充满地方戏曲审美特征,缺失音乐剧与生俱来的现代审美和都市流行文化根基。

韩国近年来出品的音乐剧坚持本土化原创实践,居然打入百老汇市场演出,可谓成功。

首先题材选择本土化,是“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8]。韩国著名导演尹浩振坚持本土音乐剧创作实践,他的作品《明成皇后》讲述韩国历史上由于日本的缘故王妃惨遭弑害的乙未事变事件。题材选择观众熟知的文化背景,具备亲和力,戏剧情境于观众没有心理距离,易产生共鸣。尹浩振说“要选择具有人类社会普遍性的故事”。

符合中国人审美观,价值观,符合国情的题材才是“普遍性”题材。历史的、民族的题材要以当下的视角去讲述,带入时代价值观,作品才能呈现现代气质,即使选择现实题材,也要贴近观众生活,符合普世“三观”,观众才会“买账”。

“我们经常称音乐剧是以歌舞讲故事”[9],音乐的剧当然音乐是非常重要的。尹浩振在他的音乐剧《明成皇后》《西便制》中大量使用韩国本土音乐素材及韩国名族乐器。如《西便制》里父亲为了将遗愿寄托于女儿身上,让女儿服下致人失明的药,知道真相后的女儿怨恨感叹……这时的《沈清歌》唱段,尹浩振导演使用韩民族的传统说唱形式板索里来展现,嘶喊的歌声将心中的怨恨淋漓表达,观众在韩国民族乐器振聋发聩的鼓声中,无伴奏发乎肺腑的凄厉唱腔淋漓表达撕心裂肺的情感,颇具感染力。尹浩振还经常使用伽倻琴、奚笛等民族乐器,充满“火花”。正所谓“民族的就是国际的”。

歌舞叙事是音乐剧的显著特征,舞蹈于音乐剧也是重中之重。在尹浩振导演创作的《明成皇后》中的“花冠舞”“武举”都是传统舞段,身着韩国传统服饰的女子们以传统的舞蹈语汇呈现“花冠舞”,非常绚丽柔美。舞段都为音乐剧增加了本土风格,也增添了色彩,增强了可视性。借鉴韩国音乐剧的成功之处,中国原创音乐剧要融进舞蹈的本土性元素,为音乐剧铺垫气氛,增加民族审美认同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原创剧目在创作时要把握音乐、舞蹈语汇的选择与创造。

三、音乐剧本土化呼唤本土优秀人才培养

“日本音乐剧界具备主角实力的演员,一半都在四季剧团。”“四季剧团上演着日本最高水平的舞台作品,我自信它的嚴格也是首屈一指的,这是戏剧人想活下来的唯一生存方式。”这是浅利庆太的名言。

四季剧团的艺术中心拥有日本顶级的声乐与舞蹈导师,提供免费课程,进入四季剧团后待遇优厚,想进入四季剧团必须通过每年秋季的招生考试。四季剧团录用演员着重素质和修养,考试非常严格,通过率达到1∶20。

进入四季剧团的演员,都要严格遵守团内的训练制度,在剧团提供的课程训练中,身体技巧和艺术感性不断提升,这是唯一通向舞台的道路。剧团在各个剧场都贴着浅利庆太的名言“一音不准,请你离开”“惯了、懒了、散了,请你离开”这样的严格是剧团的成功秘笈。

艺术院团与艺术高校需共同摸索行之有效的演员训练机制,并且结合创作实践,锻炼出一批能歌善舞会演戏的优秀演员,产出优秀的作品,使得中国音乐剧真正落地生根,方能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音乐本土化道路需要磨砺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将引进外国经典剧目本土化“再造”使之符合广大观众之审美。另一方面创作“面向广大观众”“带有通俗艺术特点而又不失文化品位的民族音乐剧”“探索中国民族音乐剧自身独特的艺术与美学道路”,中国音乐剧本土化才有希望。

音乐剧本土化创作道路上,拿出“看家本领”,从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汲取能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不断尝试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的音乐剧创作,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最终打造属于中国人的音乐剧。正如居其宏所言:“即使我们搞出来的作品与任何一部欧美音乐剧也对不上号,但只要观众欢迎,市场接纳,这就是成功的音乐剧。”[10]

参考文献:

[1]慕羽.百老汇音乐剧—美国梦和一个恒久的象征[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2][8]周映辰.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9][10]文硕.原创音乐剧概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4.

[4]单世联.文化大转型:批判与解释—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5][6][7]王翔浅.浅利庆太和他的四季剧团—艺术与经营的奇迹[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本土化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美国立法授权理论及其演变的本土化思考
海外大学慕课的现状与本土化策略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