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电影中方言的运用技巧

2019-08-21 12:00厉业强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人物方言功能

厉业强

【摘 要】方言作为一种元素出现在电影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使用得当,将会对电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方言作为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等不同意义,就电影语言来说,方言自身便具有独特的含义。方言在电影中出现,为影片的环境铺设、人物塑造、主题深化等方面提供了诸多帮助。本文将就日前上映的文艺片作为研究对象,讨论文艺电影中方言的运用技巧。

【关键词】文艺电影;方言;电影元素;人物;功能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082-02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包含多种表现元素,语言在电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方言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影的结合也是越发常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方言以各种形式应用于不同的类型电影,本文将就近期的文艺电影为样本,探究其中方言的使用技巧。

最初,方言是以搞笑的形式出现在电影中,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庞浩公在宴会上的逗趣。①其次,方言作为表现环境的元素出现,如街道中使用方言的吆喝和叫卖声。后来,电影创作者发现,方言可以用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电影语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发现了方言在写实层面的意义,还将它作为一种电影语言元素,分析其对主题表达的意义,对事物隐喻或指代等多种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国家不断推进普通话改革。1955年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广使用普通话。这一举措使中国的语言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普通话的推广环境下,方言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冲击,更多的新一代年轻人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讲甚至听不懂方言。由此,方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因教育的不均衡,在我国的乡村,更多的人依旧使用当地方言,因此方言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意义。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言,可以表示他的家乡,体现地方特色,不同的年龄、生活环境、经历、社会地位等因素又使说方言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与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方言在电影中具有极大地表现力度。②

现如今,文艺电影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勇于尝试更多的元素,故事的取材也以现实生活经历为主,所以在近期的几部文艺电影中,大量引入方言元素,使得影片在主题表达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③本文将结合《狗十三》《江湖儿女》《无名之辈》三部电影,分别就人物关系对比、影片风格营造、人物性格展示这三种功能,详细阐释方言元素的运用技巧。

一、《狗十三》:方言状态下鲜明的人物关系

《狗十三》中的方言的運用横跨整部电影,在人物分布上,主要以长辈的角色为主,故事女主角李玩使用的语言为普通话。《狗十三》中的方言使用出现了“碎女子”“咧”“后个”等词,应为西安话,属于中原官话,西安话也是关中东府方言以及陕西话的代表。

电影聚焦年轻人的成长,故事背景具有年代感,一系列事件中,李玩承受了青春期的痛苦,在叙事中逐步体现出李玩对生活的无奈,抗争,到最后的孤立无援。为了使李玩的境况体现得更加明显,创作者将家人的对话设置为方言演绎,李玩的语言为普通话,增加了“代沟感”,将片中人物划分为两大阵营:以说方言的传统思想家长为一阵营;说普通话的李玩作为理想主义者,独自为营,不同的语言使人物关系呈现对立态势。西安作为一座古城,西安方言也是传统语言,与“中国式家庭教育”有着呼应,④即片中的长辈对李玩的态度是以传统的家庭教育为首,以自我的认知,为孩子提供绝对意义上为其未来负责的发展方案。说普通话的李玩作为现代青少年的代表,表现出明显的理想主义、倔强的个性,但是在她生活的环境中,却要被各种“传统”的思维所包围,并且限制,以至于慢慢妥协,正如身边的大人都是用方言交流,李玩只能被其包围,创作者从方言的运用和语言的表现上,巧妙地适配了这样的人物关系,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

由此可以识得,适当的方言使用,在人物塑造,如刻画长辈的传统家长形象;营造环境,如增加时代大背景的氛围;增强人物关系,如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江湖儿女》:方言增强江湖气息

《江湖儿女》导演贾樟柯,是一位乐于并善于使用方言的导演,从其第一部作品《小山回家》到《江湖儿女》,影片中总有方言的运用。他的作品中,以山西方言为主,不同影片还涉及了其他地域方言以及英语的结合使用。方言标志使贾樟柯在第六代导演中,成为具有特色的代表。

《江湖儿女》以时间为轴线,讲述了十七年的故事,其中方言的使用更多集中在电影的前半部分。电影前半部分,即巧巧入狱之前,方言几乎是所有角色的语言,而随着剧情时间线的推进,方言的使用比例逐渐减少。《江湖儿女》的故事发生地为大同,所以选用的是山西话。

这部电影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01年的大同。21世纪刚开始的非一线发展城市,大同依旧是以传统的山西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方言的使用有利于营造出当时的真实环境,具有时代感。因为这部电影的时间线跨越为17年之久,前后的社会环境对比也有利于情节与主题的推动。电影前半部分,各个人物以方言为主,随着时间的推进,方言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符,在语言方式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逐渐明晰。⑤

这部电影的一个关键词为“江湖”,在影片中的实际意义为,斌哥作为大同一位黑帮老大,巧巧作为他的女朋友,二人及其同伴的生存环境为“江湖”。在观众的想象中,若“江湖”中人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未免有些违和,使用山西的方言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方言的引入使“江湖”感得到强化,也使得斌哥的老大形象得以增强。但是此“江湖”非其他的江湖,山西话具有当地的语言传统与特色,使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和听到的“江湖”,很好地区别于武侠影片或是香港影片中的江湖形象,为整部电影的风格提供了支点。

这部电影中,语言方式存在变化与对比,和上述说方言的人不同,在影片中,还有不说方言的一方“势力”,即大学生林家栋和他的妹妹林家燕。从影片内容上理解,这两个人是来自“江湖”外面的世界,进入这个“江湖”后,与斌哥一行人进行接触,代表着外来的势力,先以辅佐斌哥的方式出现,最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家大公司。此处普通话角色的设置,与方言人物形成对比,两种“势力”的对比,也昭示着“江湖”的落寞,与剧情产生呼应。

上述两方“势力”存在着对比关系,就说方言的主要人物来说,他们身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在电影十七年的跨度中,巧巧经历了五年的监狱改造,在入狱之前,她是“江湖女子”的形象,說着方言,抽着雪茄,桀骜不驯,在危急时刻敢于放枪营救自己的男朋友。但在出狱之后,她却说着普通话,踏上了寻找斌哥的旅途。这样的转变是创作者对角色的人物设计,这一转变也是通过语言变化这一直观的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达。巧巧出狱后,发现外面的世界和自己记忆中的样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江湖”已然不在,爱的人也早已变心,这些细节都可通过方言的转变表现出来。

在这部电影中,陕西方言的引入使得整部影片具有真实感,具有地方性特色;方言不仅增强了“江湖”的氛围,还使得人物真实可感;方言的变化也使较长时间跨度的情节不觉得跳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

三、《无名之辈》:人物性格由方言体现

《无名之辈》的全部对白都是方言,方言来源为西南官话,即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的方言语系。导演表示,他们从重庆话取样,经过设计形成了影片中的方言。

在这部影片中,方言的使用也具有上述的诸多功能,比如交代故事的发生地点,确定影片的风格,但是不同于上述两部电影,这部电影属荒诞喜剧,具有更强的表现力,方言的使用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西南官话,如我们常见的重庆、四川话,语言者常给我们一种忠实、直爽的感觉,这与重庆人、四川人的性格有关。近年来,一些重庆、四川话中责骂的话,如“铲铲”“锤子”“瓜娃子”“憨皮”一类词语逐渐流行。这一类词语在当地,原意为骂人的词语,却在大众化过程中变成了调侃的口语词。在这样的过程中,这一类词语逐渐丢失了原有的攻击性与恶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调侃打趣。在《无名之辈》中,马嘉旗与胡广生相互打趣的语言成为影片的笑点所在,为整部电影荒诞喜剧的类型风格增色不少,在面对生死问题时,人物角色却使用了诙谐幽默的话语,使得影片主题不会过于压抑与沉重。⑥

打趣语言的使用,对人物塑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嘉旗作为一个瘫痪的病人,自身有着非常大的生存压力;胡广生和李海根被人看不起,想得到尊重;其他角色如马先勇,渴望成为协警;高翔想为父亲正名;这群“无名之辈”的境况都很差,但是透露出对生活的不甘心,这种性格与理想都通过方言的使用表现出来。一部分“脏话”的出现,更好地将他们内心中的愤怒、无奈表现出来,人物情感与人物形象都十分饱满。若此处使用普通话,或者其他地区方言如北京话、上海话,则会和人物形象相悖。

四、结语

如今的很多文艺电影选择方言这一元素进行演绎,影视方言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具有地域性与时代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诉求。⑦方言具有多种功能与效果,可以为影片表现增色,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用的方言特色要在适合的主题、人物、背景下才可以为影片服务,错误或者过度地使用可能会破坏电影主题;方言的地域性使得不同观众对影片的表现存在不同的理解,当地人民可能从自己熟知的方言对话中获取更多深层意义,如何消除非本方言观众的理解障碍达到相似的效果,都是电影创作者在使用方言这一元素的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期待方言这一元素可以被运用于更多类型的电影,带来更多的功能与效果。

注释:

①聂欣如.方言与电影[J].电影艺术,1990,(2):130-142.

②杨泽林.地域文化视角下的电影方言运用[J].电影评介,2018,(3):73-75.

③孔令顺,唐琳.文艺片的抉择:艺术的召唤与商业的诱惑[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3):77-82+142.

④陈咏.《狗十三》:现实主义的青春挽歌[J].电影艺术,2013,(6):18-20.

⑤王丽.现实主义视域下的《江湖儿女》.电影文学,2018,(24):130-132.

⑥张颐武.《无名之辈》:脆弱与感伤的力量.当代电影,2019,(1):24-26+2.

⑦麦剑芬.方言规模进入电影的动因、价值及未来[J].青年记者,2016,(20):65-66.

猜你喜欢
人物方言功能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