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苗舞文化研究

2019-08-21 12:00李涛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桂北文化

李涛

【摘 要】笔者通过田野调查,走进了神奇的融水苗寨。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和龙胜四个自治县。苗族历史波折,多种信仰交织。苗族人为了生存几次大迁徙,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所到之处不留任何字迹和文书,在经书、传说、寓言和歌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们不仅靠歌、服饰来引领部落,传递和保留自己族群的生命迹象和族群事例记载,而且动作敏捷的苗人在舞蹈领域也大放异彩。

【关键词】桂北;苗舞;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18-02

“我是谁”“你是谁”“我为什么存在”,我们始终在这样的问题中往返穿梭,究竟用哪种神奇的方法才可以打开生命从起源到未来的真知与探索。时代衍生时代,文化补充文化,那些躲在一颗大树、一座山、一条江的族群她们在干什么?以字序篇,以文述理,生命终是说不完,也写不完,可谓“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一、行字简影

她的历史古老而漫长,她的脚步坚定而顽强。苗人,一个散落在中国和世界的少数民族,五次迁徙让她分布于黔、湘、桂、川等国内省区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根据文献和苗碑资料记载,苗族先祖居住于黄河中下游,“三苗”时代又迁徙江汉平原,由于不停的战争和追杀等原因,逐步的向西和南流窜,至明清后,部分苗族唯恐再招杀戮为求安定便移居海外,长久生活。

作为广西苗寨的佼佼者“融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区内北部,四周毗邻毛南族、仫佬族等。2003 年再度整合规划,成就了现在的融水镇,语言属黔东方言也是中部方言。《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战乱颠沛流离和躲避战争,消灭文化,保存历史的过程,解放后,苗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在漫漫发展中,苗族也渐渐被汉化。

二、天诗梵音

心之向往,身之永恒,是少数民族心里存在的固定观念。当孩童、老者生病或死亡,为了寻求健康良方以及祷告亡者灵魂的归处,苗族始终相信冥冥之中的魔力,相信芸芸众生皆为天之庇佑,这些信指引与信念对于一个深山之中的部落民族十分重要。正是这样的夙愿也让我们看到区域民族文化的存在与多样化。

(一)首领信仰。在古老的苗族发展中,一个族群的生存和一脉相承的延续与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苗族的社会制度中大概分为鼓社制、议榔制和理老制三种类型。鼓社也是氏族制的遗留,这种制度现在只保留在黔东南地区,其他地域已经大部分消失;议榔制是不同的家族或地域的村寨形成,具有政治经济联盟的作用。广西称“栽岩会议”或“埋岩会议”,广西融水首领称“头老”,而苗族议榔维护秩序、保证生活生产,是政府行政的补充;理老是苗族的自然领导,村寨理老称寨老,鼓社理老称鼓公,地方理老称大理头,他们在民众心中有冲高的信誉和威望,在维和社会制度和族群安定中起到重大作用。

(二)自然崇拜。苗族的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广西融水每次播种秋收时都要祭天地,跳芒篙,保佑农作物丰收,这也是苗族崇敬天地的遗风。相传在广西北部融水县,由男子双人表演的《三桩芦笙舞》,表演之中要完成跳桩、穿花、下腰、倒立、桩上叠罗汉、上天梯和垒宝塔等动作和造型,是具有较高技艺的舞蹈之一。该舞蹈将舞者处于三根力木之上,一人跳动于木桩之间,还有一个木桩可落脚,但是双人配合时,难度就可见非同一般。舞者跳动芦笙不断,舞步随吹奏或快或慢,桩上技艺、平衡稳定、默契配合和芦笙演奏融为一体,与舞蹈一气呵成。桩上之舞表现的不仅是舞人的功力,更代表了万物之上,神仙在上,所以只有登高吹奏舞动才可以感动天空之神,才可以与神更近的接触,得超然之法,完成颂德颂灵的心愿。

(三)图腾崇拜。苗族有自己的崇拜图腾。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较广,他们的崇拜图腾多样。例如锦鸡、七色鸟、凤凰、枫木、蝴蝶、神犬、龙、鹰等。融安县位于桂北地区,他们会把木作为图腾进行崇拜,虽然当代很多青年也不通晓历史,但是这和自己的祖先源于枫木有些许关联。她们的节庆中还会出现斗马赛马、斗鸟等习俗。在笔者走访中看到儿童在围着芦笙起舞时,手里有一条白色的毛巾作为道具,询问中才得知,苗族人民爱美源于七色鸟,她们手中的白色毛巾就是羽毛,代表着吉祥如意,翩翩起舞。而苗人自古也崇拜飞鸟,锦鸡便是他们心中的凤凰,跳舞时他们会把锦鸡羽毛插在芦笙上,也会插在头上,时而模仿锦鸡嬉戏,时而单脚着地表现金鸡独立,活灵活现,让人感受栩栩如生的擬象舞,比如舞蹈作品《锦鸡炫美》就是苗族生活情趣的体现。

(四)祖先崇拜。苗族认为始祖为姜央,供奉“央公”“央婆”,每逢节日,苗族群众还要进行杀牛祭祖仪式,许多苗族地区,家家都有祖宗牌位,日日小拜,节庆大祭。在融水安邦乡的节日期间,小孩子和青年们跳起古朴的芒篙舞,芒哥们头戴面具,身披芒草,手脚涂得漆黑,从山坡上奔下来,有如山神降临。原来,芒篙是苗族传说中的祖神之一,每年春节过后就会从山林中跑出来,为各家驱瘟逐疫,保佑族群平安,生产丰收。芒篙在外人看来面目狰狞,舞姿粗野,但是当地人民特别喜欢这个舞蹈,在吉祥寓意的背后,芒篙舞也以粗犷而诙谐的舞姿给人们带来欢笑。

(五)巫傩文化。苗族信鬼尚巫源远流长,鬼神分善、恶两类。认为善神可以赐福于人,应该常拜常献,恶鬼降灾作祟,应当祈求和解驱逐。巫师和巫术是人与鬼的中介,有较高的文化,受苗人敬重,其实行的巫术主要有占卜和招魂等。对于有神灵观念的群体来说,具有心理映射和治疗的作用。从苗族的禁忌就可以察觉到内在的巫术文化。例如: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不长高;女人生产中外人忌入,不慎进门,出门洗脚,并喝一碗冷水,等等。

三、动生彩画

融水县的大苗山节日丰富,全县各式各样的民族节日、集会近百个,具有“百节之乡”的美誉。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有苗年、安太芦笙节、香粉古龙坡会、安陲芒篙节、洞头二月二、新禾节、斗马节、拉鼓节、过场节和闹鱼节等。融水从 2004 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芦笙·斗马之乡--融水芦笙·斗马节”。

融安县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龙舟大赛,在日积月累的竞渡中产生了龙舟奇俗。如:桂北龙舟竞渡时龙舟长宽要取吉利数字、龙舟起水仪式、龙舟上岸仪式、夺标龙舟奖品为烧猪、鸣放铁炮和鞭炮、龙舟夺冠庆功宴,等等。雨卜苗寨位于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依山傍水,在节日庆典中还保留芦笙踩堂、跳竹竿、踩脚舞、抛绣球、背新娘、拉鼓等节目。

(一)魅动的无字史书。没有文字记录的苗族,几千年沧桑壮阔的迁徙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在芦笙芒篙的茫茫世界中,银作饰,绣满身,五溪衣裳共云天,锦簇一身犹如花海浮现,穿一身缤纷旖旎的无字彩衣,造就了民族文化的有机载体。在传唱的歌曲中,由于不断奔走迁徙,族辈约定将民族和血缘族系、图腾、民俗、神仙等内容变成灵动的图案和造型,用特有的刺绣、蜡染和佩饰的手法记录流传,可见,其几何图案的背后蕴藏民族的多元文化。这些跳动的图案传递民族凝聚、宗教信仰,画面中包含图腾、符号、自然、几何图案和线条。魔幻的图案也体现了苗民对宇宙、星空、生命和万物的崇尚与认知、接触与融合,是一幅探索未知世界的先兆书。除了这些图案,苗族文字也许遗失在避险的长途跋涉中,也可能他们更喜欢用图案和歌曲、舞蹈来传递内容,表达思想。

(二)挑动的情怀。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族刺绣十分美丽,技法有 12 类,即平绣、挑花、堆绣、锁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钉线绣、绉绣、辫繡、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这些技法又分若干的针法。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民族手工艺品中的佳作。

(三)青山绿水共为邻。“ 歌舞共一家,山水来作伴。”苗族舞蹈都会伴唱诗歌,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词语言句和谐、匀称,通俗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在传播展示中表现形式之一。苗族歌舞中的舞表现劳动、习俗、丰收。内容多为亲友交往,男女情爱,乡规民约,叙述家事,苗舞也可助兴,是劳动之余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比如创世歌有《开天辟地歌》,主要讲述苗民的出生、来源和迁徙;迁徙歌有《跋山涉水》等;生产劳动歌有《刺绣歌》《种棉歌》等;还有情歌、婚姻歌、祖先歌、理歌、起义斗争歌。苗族能歌善舞,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很受群众欢迎。

四、结语

宇宙星空,万物大地。发现与研究是了解生命多样存在的开始,真正的源头我们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处在当下感受氛围,所以只能在支离破碎的残垣断壁中去想象和还原出前人的足迹和过往。生命值得被尊重,每个民族都拥有生存的权利,探寻之路永远,田野调查无尽,发现只是我们的追求,虽然传承不一定会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奋力前行。

参考文献:

[1]资华筠,王宁,高春林.舞蹈生态学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2]方李莉.艺术人类学的本土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

[3]罗雄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4]黄小明.舞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方李莉,任大援,李东方,邱春林.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桂北文化
“桂师人画桂北”2023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桂北写生美术作品
文化与人
廖煜玲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桂北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