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门托·格林伯格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

2019-08-21 12:00时源钊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

时源钊

【摘 要】格林伯格,从名字我们不难判断出这是一个德国裔的名字,并且从他美国国籍的身份中不难推理出他是一个犹太人。是20世纪后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著名批评家。他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对于绘画艺术的研究中,不断追求纯粹。对于现当代的艺术风格都有论述,并认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并且有被动的成分。绘画艺术将不断剔除自己的三维性,凸显自己的二维特征,向着纯粹不断发展。

【关键词】现代主义;大众艺术;高级艺术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131-02

格林伯格的艺术观点最早成熟于他发表的《前卫与庸俗》。这部著作部分是对于当时处于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与苏联抑制现代艺术的抗争。很显然,这个观点带有当时明显的美式左派政治动机。但是,考虑到当时的时代局限性,并且,世界各国的知识分子在或多或少上都会带有一定的左倾思潮,这一政治关切是在可接受范畴内,并且格林伯格的的观点依然是从艺术本身出发,因而观点可以说依旧纯粹。

一、格林伯格的艺术观

总体上讲,格林伯格的艺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豪斯体系的某种结合。他将艺术分为两种,低级和高级。格林伯格认为,低级艺术起源于波普艺术的兴起与廉价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他将纳粹与苏联官方艺术,与美国资本主意寡头艺术,都算作低级艺术。而对于波普艺术,波普艺术之所以被列为低级艺术,是因为波普艺术的出现,本身是由于英国人对于自己设计上的不足的一种弥补,希望开辟一种新的路径或者风潮从而在这一领域实现赶超,这种艺术和快流传到了美国,一个新兴的独创的艺术风格和一片文化的沙漠一定会不谋而合,美国人也正好需要一种艺术风格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空虚,或者说文化虚荣,从而对波普艺术孜孜不倦。而这种单纯为了新奇和不同而产生的怪异与奇特的方式,与格林伯格的方法论背道而驰。格林伯格提倡艺术形式需要进行自我批判,不是外部批判而是内部批判。也就是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批判,显然波普艺术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经不起这样批判的形式,因为它存在的初衷仅仅是为了猎奇和叛逆,或者单纯为了与众不同。英国画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以及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这也与波普艺术的迅速衰败有直接关联,事实证明波普艺术走到了末期就是直接演变成了美国大众文化,也就是低级艺术,运用格林伯格的话来说,就是庸俗艺术。

他认为,对低级艺术的排斥,就是对高级艺术的捍卫。格林伯格的心中,有四个现代主义运动,即美国场景运动、现实主义运动、抽象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格林伯格对于前两者没有兴趣,因为他认为前两者有政治更浓重的政治意味,与其认为的艺术需要纯粹的理念背道而驰。而他认为超现实主义是绘画观念本身的一种倒退,因为超现实主义在专注于表达自己的心灵,是对于绘画的一种利用。而现代抽象主义与格林伯格的方法论最为契合。

二、现代艺术的出现

现代主义的出现并不是为了颠覆这个学科,反之,是为了加强它。他主张,现代主义要进行自我批判,也就是前面说的,对这个事物的方法进行批判也就是批判这个事物的表达方式和存在的意义,这种自我批判来自于启蒙运动的传统。

现代主义是对传统写实的推翻,相反二者其实都是对物体的描绘。而传统手法更加重视画面对于空间材质以及立体的表达。格林伯格认为,三维性,是雕塑特有的属性。雕塑能在空间上实现真正的自由,无论是体积或质感还是空间上,都有更加丰富的处理手法,他认为,三维性是雕塑的领域。而绘画要保留其独特的东西,也就是二维性,也就是平面上特有的东西,在传统技法上,媒介,也就是纸张颜料等都被视作比较消极的因素,更加重视塑造,强调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应该是画中的事物,或者说是一种立体感。而格林伯格认为现代主义更应该注重画的本身,也就是说画面的局限使得画作有了独特性。要放弃半透明的颜色,让颜色呈现本身的状态,更加的直接,利用二维的手法使人产生三维的联想,将事物进行二维化处理,封闭的形状是规范从而使得其与雕塑这种三维艺术区分开来。总体来说,现代主义所表达的,是让人关注画作本身,而不是关注画中的内容。现代主义并不反对对物体的写实(再现),反对的是对于空间的再现。由于三维性是雕塑的地盘,所以,把绘画与雕塑共同享有的一切剥离,从而获得自主,进而使得现代主义更加对纯粹。也就是完全的平面化。

三、现代主义的发展

然而,很多人将格林伯格所主张的抽象当作是现代主义的核心,然而,格林伯格并没有认为抽象是现代主义的核心为题,反之,他认为抽象只是现代艺术的一个衍生品。他的核心观点是西方艺术要从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三维模式,走向二维模式,也就是平面化,让绘画“回到纸上”,变得更纯粹。换句话说 ,抽象不是现代主义的主流画家。

具体来说,从马奈开始,绘画开始从三维压缩,逐步走向平面化。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塞尚。塞尚在刻画三维物体时强调了其稳定性,他认为印象派破坏了稳定性,而他又明确了不能回到以前的传统绘画上去,于是塞尚牺牲了透视,让三维变形来适应平面。从塞尚这一点上慢慢走出了立体主义,再到后来从立体主义衍生出了抽象主义。由此可以看出,抽象的出现,不是西方画家主动追求追捧的强行抽象,而是由于现代艺术的发展,不由自主的出现了抽象主义这一风格。而格林伯格所想的抽象,是现代主义相对于传统的三维绘画的抽象。其实从格林伯格对于康定斯基的批评中,就可以看出这个观点。

在传统的认识里,人们一提到抽象主义,马上就会联想到康定斯基,或者蒙德里安。但是格林伯格认为,康定斯基的抽象,并不纯粹。他并不是为了绘画而服务的,他只不过是把绘画当作了媒介,他将画面里加了点线面,于是就成了一幅抽象画。这其实是一种外部的抽象,不是表现画面。他是在利用绘画的手段来诉说别的东西。由此,格林伯格指出,康定斯基的抽象,也许是西方艺术史中的一种较大的现象,但是康定斯基不是一位比较大的艺术家。简单来说道理很简单,现代主义的核心,就是从三维性和文学叙事性中走出来,成为绘画本身,成为自己。但是康定斯基利用现代主义来体现别的东西,比如音乐性,这本质上其实是倒退。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美术家对所处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世界的主观内心思想感情及其哲理观点的表现。艺术就是创造,因袭和保守注定没有发展。现代派美术只不过更注重这一点而已。对于流派纷呈、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派美术,我们完全可以紧握它的脉搏,去感受他们、理解他们、欣赏他们,并可以通过它们认识到艺术创造的极其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会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所有前卫艺术,与其说是艺术活动,不如说是一个哲学的探讨和追求”。

现代主义并没有要和过去的绘画形式决裂,就像之前所说的,他是在巩固绘画学科本身,让绘画更加专注,成为绘画自己。

艺术需要连续,持续,如果艺术不连续的话那就无法想象,或许会类似于波普艺术一样快速衰退。现代艺术要不断的审视过去,对自身加以批判,这样才能保持现代艺术的完美与卓越,否则,艺术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进步的方式与。

参考文献:

[1]沈語冰.艺术学经典文献导读美术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结构在极简风格服装中的设计转化
技术社会与现代主义文学新范型
1930年代中韩现代主义诗歌的都市“乡愁”研究
令卢浮宫焕发新生的现代主义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进步”之定性
浅谈关于蒙古族现代主义创作方法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