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有感

2019-08-21 12:00吴向宁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手记耶夫斯基陀思

吴向宁

【摘 要】作为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凭借深邃的思想、戏剧性的情节和直指灵魂的文笔与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并驾齐驱,成为真正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底层人民悲苦的良知作家。《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代表作,将一个矛盾复杂的地下室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剖析主人公的形象,从叙述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剖析形象;《地下室手记》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20-02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前不甚了解,在世界文学林中独具民族色彩的俄国文学,诞生出许多杰出有影响力的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等。而今天一口气读完的《地下室手记》又让笔者耳目一新,有感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特的写作视角,复杂的人物性格,看似紊乱的结构却逻辑严密清晰,颇具深意的思想和人物刻画,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手记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已退休的地下室人年约四十,八等文官,尸位素餐,生性多疑,盲目无知。手记共分为两章:地下室和雨雪霏霏。 “地下室”一章中陀氏的写法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套着小说外壳的哲学论文,写了地下室人的内心对白和对诸多问题的探索思考。第二章追溯自己的往事(“雨雪霏霏”主要由五个故事组成:报复军官、送别兹韦尔科夫、在妓院和丽莎过夜、和阿波罗争执、丽莎来访)故事连贯紧凑,节奏快,高潮迭起,和之前地下室人的独白形成鲜明对比,并相互照应。五个故事其实都很简单,但陀氏无以伦比的描绘能力,特别是对于人的心灵活动的剖析,让短效的故事充满了紧张感。

本文开始描述:“我是一个有病的人,我是一个心怀歹毒的人。我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就深深地震惊和吸引了笔者,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我为什么要这么说自己?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介绍自己?“我对人粗暴,并因此感到快意。”“我向到我办公室来请求我开证明或办其他什么事的人龇牙咧嘴,当有人因此感到苦恼时,我觉得有说不出的快乐。”在大段大段的个人独白里,厌恶、憎恨、愤怒油然而生,旋即又是一大段缜密的文字:“可是诸位先生,你们可知道,我的凶狠主要表现在哪点上呢?这可就是整个问题的所在了,而问题的最糟糕之处也就在于:我经常在感到最强烈的愤恨时,也可耻地自我意识到我不仅不凶狠,甚至不是一个能凶狠得起来的人,我仅仅能吓唬吓唬麻雀聊以自慰罢了。”这种介于清醒和迷醉之间的状态不仅是“我”的困惑,也是读者阅读的困惑。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人的劣根性全部加在地下室人的身上,并进行极端的放大。作者身处在沙皇统治末期,那样的社会在不断地制造出荼毒,也催促了人心的改变。哪怕是在今天,这样的作品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在这部作品里提到的一些现象至今都非常熟悉,里面说到的许多话都能让笔者感同身受。“这快感就是,在某个最令人厌恶的彼得堡之夜回到自己的角落,往往强烈地意识到今天又做了件卑鄙的事情;而做过的事情又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挽回的,这时,心里便会暗自因这一点而对自己咬牙切齿,责骂自己,折磨自己,直到那痛苦最终转变成了某种可耻的、该诅咒的乐趣,最后,它竟变成了明显的真正的快感!是的,变成了快感,变成了快感!”这种病态的心理在现今一定程度上倒是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犯了罪却丝毫没有愧疚、羞耻之心,人最初是有良知的,所以有些初犯一开始会痛苦、懊悔、自责,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是当他习惯了犯罪并且犯的罪越来越难以收场时,他可能就会胆大包天,“一不做二不休”,坏事做到底,犯罪给他带来的快感也使他丧尽天良,无所不为。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忍不住审视自己,因而作者的表述便显得愈发可怕。看主人公,又好像在看自己;阅读的过程中,仿佛在照镜子,在昏暗的灯光下,脱光了衣服,带着惊恐察看自己的躯体,看自己的心。

地下室人在笔者看来有多重人格,多疑又单纯、自卑又傲慢,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深入他骨髓的矛盾的个性。他对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心怀恶意的人”也无法形成明确的答案。“我是个凶狠的人”“我不仅不恶毒,甚至还是一个凶不起来的人,我不过是在吓唬吓唬麻雀并以此自慰罢了”“我不仅不能成为凶狠的人,甚至也不能成为任何一种人:无论是凶狠的人还是善良的人,无论是无赖坏蛋还是正人君子,无论是英雄还是昆虫。”他心高气傲但是有时候也自卑至极:“我常常认为自己比周围所有的人都聪明,有的时候,你们信吗,我甚至会因此而感到惭愧。”“要知道,我是不收受贿赂的,也许,单凭这一点,我就该奖励自己。”(而此刻,我自己也已看出来了,我不过是在卑鄙地炫耀自己——可我偏不将它抹去!)“也正在这冷漠的、可憎的半绝望和半信仰之中,在这由于痛苦而将自己活活埋进地下室达四十年之久的自觉行为中,在这竭力编造却仍然有些可疑的绝境之中,在这刻骨铭心、未能满足的愿望的鸩毒里,在已做出永恒决定、旋又反悔的所有这些摇摆不定的冷热病中——正是在这里,蕴含着我所说的那种奇特的快感的琼浆。”他与世人对世事的态度也不同:“就是那样一些也许人人都在做的事情,可轮到我做这些事的时候,偏偏是在我最清楚地意识到完全不该去做的时候。”(“美好而崇高的事物”原本是美学上的概念,在小说中却成了体面人虚伪嘴脸的装饰)当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愿意屈从于俄国社会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以他用文字来抗衡。他的怪异和另类是對社会的反抗和拒斥。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刻哲理是《地下室手记》的一大特色。第一章第三部分最后一句话“你们越是茫然无知,也就越是痛苦。”对世界一无所知的人越是会麻痹自我,固步自封,当有一天灾难来临的时候,内心的无知世界被迫打开,要甚于别人百倍千倍的承受力去接受,自然痛苦也就加倍,因此避免落后于别人,落后于世界很重要。第七部分“怎么谈得上文明使我们变得温和了呢?文明不过是在人的身上培养出多重复杂的感觉”这句话在当时似乎并没有那么应时,但是反观今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肯定够得上文明社会,国家、社会,人人提倡文明,然而“红黄蓝”事件,留学生无辜失踪被杀案,杭州保姆纵火案,等等,哪一件称得上文明人做的事,无一不令人心寒,令人发指。第九部分“为什么你们如此坚定、如此庄严地确信,只有一种正常的、正面的东西呢?一句话,只有幸福才于人有益呢?在利益问题上,理智不会出错吗?要知道,也许人所喜欢的并不仅仅是幸福?也许,他也完全同样地喜欢苦难?也许,对他来说,苦难和幸福完全是同样有益的?”陀氏打破人人井然有序,社会国泰民安的假象,主张“我们保全最主要最珍贵的东西,亦即我们的人格和我们的个性”,苦难能磨砺人的意志,和幸福一样对人有帮助,打破传统的、权威的理论,学会独立,学会思考,有自己的个性。

读了这本书,让笔者联想到的是底层社会的人民,这不就是底层弱势群众矛盾的极端化吗?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真实背景,因此作为公民的一员,我们要保护好社会的弱势群体,避免让他们成为人格灰暗、生活不幸的人。

猜你喜欢
手记耶夫斯基陀思
我的航天员手记
阅卷手记——一次函数
赌博牵制大文豪
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思妥耶夫斯基
论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