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08-21 12:00张智玲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赫哲族保护传承

张智玲

【摘 要】在现代化进程之前,赫哲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主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通过老一辈的口传心授,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冲击了赫哲族的传统文化,但也为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契机。

【关键词】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33-01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有人口4200余人(1990年统计),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同江市的八岔、街津口民族乡和饶河县四排民族乡等沿江一带。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无文字。赫哲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赫哲语同古女真语有着渊源关系,在发音、词汇和构词方法上及语法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女真语的一些基本特征。同时,赫哲语与同一个语族的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都有许多相近之处,都属于粘着语。现在,赫哲族多数通用汉文、汉语,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还使用民族语言。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其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并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

一、传统民俗保护与传承

鱼皮衣裤是赫哲族早年的服装,主要是妇女们穿的,男子冬季多穿狍皮大衣,男女都穿皮套裤。用鱼皮做的靴靴是赫哲族早年捕鱼狩猎时穿的。少女带耳钳,年纪大的带耳环,都戴手镯。现在,赫哲族的服饰已和汉族无异,很难从他们身上看到这个民族古老而精巧的服饰了。

俗話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赫哲人的祖先逐江河而生,不种粮食,以鱼兽肉为主食,以野菜、山菜为副食。他们吃鱼的花样较多,杀生鱼就是其中的一道名菜。赫哲人由于野外生产生活,习惯饮酒。敬酒、谢酒时要唱《酒礼歌》,主人表示欢迎,客人表示感谢。青年妇女一般不喝酒、不抽烟。娶儿媳之后才有资格喝酒抽烟。男女不同席、父子不同席,老人在炕上,少的在地下放桌子,妇女在锅台边忙着,老人和客人在炕上喝酒,儿女、孙男孙女在地下跪着,客人不说让起来不准起来,一直跪到喝完酒为止。这些情况都是赫哲族早先在饮食等方面的习俗,现在完全和汉族一样,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几种吃生鱼的习惯还保持着,做法也进步了,鱼少菜多调料多,以味美好吃为标准。现在的主食是大米、白面,副食是猪、鸡、鸭、鹅、鱼,各种瓜果蔬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赫哲族的旧历年也叫阴历年,算年岁都以阴历年为准,视春节为最大的节日。腊月三十,即大年除夕晚上,赫哲人家家户户要给死去的先人“烧包袱”,还要供奉祖宗三代。初一的早晨,人们先给家里的老人磕头、拜年,然后纷纷到亲戚朋友和邻居家串门。村里的“伊玛堪”歌手家里更是挤满了人,聆听艺人说唱民间传说故事。另外,赫哲人每逢九月九,过鹿神节,庆祝出猎如意,祝贺部族人丁兴旺。那一天,村里的萨满穿上神服,敲起神鼓,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着“咚咚”的鼓点,跳起欢快的鹿神歌舞。1985年6月28日赫哲族举行了首次“乌日贡”大会。“乌日贡”近似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在大会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再现悠久的历史传统,展现民族文化的壮丽辉煌,进行传统的民族文体比赛。文娱活动主要内容是说唱“伊玛堪”、唱“嫁令阔”(民歌),表演“哈康布力”歌舞、弹奏口弦等传统节目,同时也有男女声独唱、合唱、现代歌舞、电子琴演奏等等。体育比赛项目也很多,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乌日贡”大会现已成为赫哲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一次。

二、传统表演唱文化传承

最早的民歌曲调是有性别区分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的某些“男歌”唱段,就是我们今天在很多种“赫哲族民歌”作品选中看到的注有“伊玛堪调”的赫哲族民歌。就是说,“伊玛堪调”是当时男人唱的歌。但凌纯声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这本书中的音乐章节中还没有谈到“伊玛堪调”和“嫁令阔”的名称和民歌曲调分类字样。我们又从他的书中看到:“男女歌的分别很容易,一听他们的‘过门就可知道。”他还谈到搜集的27个歌曲中,“一到八为男歌;九到二十五为女歌”。可见当时的赫哲族民歌在演唱的曲调在性别上有明确区分,什么性别用什么曲调,故事中的什么角色用什么调都有区别。

据目前流传下来的赫哲族民歌中,演唱的歌曲多数是一个人的歌,少有对唱,基本没有合唱歌曲。据赫哲族萨满舞传承人饶河县葛玉霞介绍:有的“伊玛堪调”在演唱时候,是有听众参与的,当歌手演唱时,听众发出“嗬、嗬、嗬”或者“喀、喀、喀”的声音应和着,表示捧场,也是一种礼貌,表明大家伙都专心一意。还有人说这种应和是为了证明听者没有睡觉,并不是歌曲中的和声或伴唱及齐唱,表示对说唱者回应和赞赏。

有些民歌是特定环境唱的,如祭祀仪式或跳鹿神以及萨满给他人请神还愿治病、祝愿唱的“萨满调”;还有些民歌是劳动、活动中唱的,如劳动中的同步的歌、摇篮歌、祝酒歌、祝愿歌等;还有些民歌是赫哲族群众自由创作,人人都可以演唱的叙述、抒情歌曲,如“嫁令阔”“赫尼哪”小调等等。

鉴于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濒危状态,中国已将其列为 25项重点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因此,探讨如何有效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6):8.

[2]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同江市民族文化旅游为例[D].山东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赫哲族保护传承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