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三重境界

2019-08-21 12:00朱卿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

朱卿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她用女性独特的笔触创作出细腻的爱情故事,她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表达出的婚姻三重境界,不仅展示出了1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关于婚恋的理念,并且对于现代男女的婚姻观也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婚姻观;三重境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36-01

“爱情是美好婚姻的基础,而物质财产是婚姻的保障。”这是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强调的观点。在小说中,她也通过几段婚姻及婚姻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诙谐描述。本文把小说中几种不同的婚姻归纳为三种典型的婚姻形式,并就三种境界进行简要归纳分析。

一、追求外在、享乐式婚姻

爱情本身是不稳定的,是人类情感中最难以捉摸的部分。在所有的爱中,最强烈、最令人困惑、也是最缺乏稳定性的就是对于欲望的追求。所以说单纯建立在欲望(包括外貌、金钱等)基础上的婚姻总是包含着“隐伏的危机”。婚姻如果从一开始就依赖于欲望或清纯的容颜的话,这场婚姻注定不会太幸福。

如果评出《傲慢与偏见》中最不受欢迎的一对,那么莉迪亚与威克姆一定当之无愧。由于从小骄纵,莉迪亚是典型的肤浅无知少女,一味追求那些穿着漂亮军装的军官,爱好虚荣,贪图外在。而威克姆是一个狡猾而忘恩负义的人,他险恶的内心被很好地掩盖在俊美的外表下,他靠着出色的外表和优雅的举止来吸引别人。他们的结合不能说是爱情的结合,莉迪亚只是被威克姆英俊外貌所吸引,而威克姆则是利用贝内特家族和达西帮忙还清赌债。而结婚之后,莉迪亚也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他们勉强结婚后,生性风流的威克姆对她的爱渐渐消逝,他经常跑到城里寻欢作乐,两人对生活完全没有规划,生活惨淡。他们的婚姻冲一开始就充斥了草率和利益,筑起婚姻殿堂的不是爱情,而物质基础又近乎没有,这些都是婚姻不幸的根源所在。

二、屈从于现实物质式婚姻

夏洛蒂·卢卡斯和柯思林的婚姻带有明显的金钱痕迹。柯思林是伊丽莎白的表兄,根据法律,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故贝内特加的财产由柯思林继承,而柯思林希望在贝内特家族的五个女儿中娶一个作夫人。他先是看上了最为美貌的简,当得知简不久就会订婚的消息后,马上就把目标转向了伊丽莎白,这个过程没有超过一分钟,这充分说明了柯思林对待婚姻的态度。在被伊丽莎白拒绝后,没过几天,向夏洛蒂求婚,这种近乎儿戏的求婚居然被答应了。柯思林急于结婚,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的金主德布尔夫人布置的一项任务,至于结婚对象是谁,对她是否有感情并不重要。而夏洛蒂属于长相不出众但是内心聪慧的大龄女孩,她与伊丽莎白是闺中挚友,对于自己的婚姻,对自己的条件,她有着很清晰的认识,所以她答应了求婚。

这种婚姻方式,相较于前一种,至少在物质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这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为了结婚而结婚,不能说是不好,但是这种生活方式势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三、理智与情感结合的完美婚姻

(一)简·贝内特与宾利先生。作为《傲慢与偏见》中少数几对在拥有爱情物质基础上成婚的恋人,简和宾利的婚姻可谓一波三折。简是贝内特家族大小姐,长相异常漂亮,性格温柔娴静,但是外冷内热,不轻易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脸上,也不会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使得宾利先生拿不准她的态度,就是这一丝犹豫,差点使得一对恋人最终酿成悲剧。宾利先生是一位有钱且性格温和的人,或许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信赖朋友,不太有自己的主见。在和简的恋爱中,由于简的态度不明,故而听信达西先生的错误判断,加之宾利姐妹不希望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及财产的简成为他们的家人,使他们的爱情受到了多方阻挠。但最终,简问清楚前因后果,宾利亦在达西解释自己判断错误后毅然回到博朗恩拜见贝内特先生,是两人有了美好的结果。

(二)伊麗莎白与达西先生。这一对恋人是全书的主线级人物。伊丽莎白是贝内特家的老二,虽然没有简那么漂亮,但是长得也是亭亭玉立,聪慧机灵又富有朝气,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同于简的温柔娴静,对于自己觉得错误的事情坚决抵制,正是这种性格,使得她在后续的几次接触中,对富有的达西先生产生了偏见。而达西在第二次见面时时本着找毛病的想法和伊丽莎白聊天的。但是在渐渐的相处中,却被她身上的活泼睿智幽默吸引,但是这时候达西毅然有着贵族式的傲慢,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认为胜券在握,这使得伊丽莎白非常气愤的拒绝了。最终,两人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终于互相改变了自身的不足,终成眷属。

四、追求完美的婚姻,是我们永远的主题

小说的开头指出,我们不可否认这样一个真理,就是富有的单身汉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位女士成家。这部小说告诉我们,金钱与爱情,是婚姻中不可避免的两个要素,无论是只看外表或是只看物质的选择,最终收获的都不会是幸福。这种婚恋观对今天的男女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宋建华.<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大连大学学报,2001(10).

[4]裘因.奥斯丁与英国女性文学[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猜你喜欢
婚姻观傲慢与偏见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