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馆建设新思考

2019-08-21 12:00张志松
戏剧之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文化馆大数据

张志松

【摘 要】在信息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与互联网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常用的工具之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文化馆建设也基于互联网+将数字化作为了主要发展方向,数字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势、新阵地和新途径,本文笔者就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文化馆;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47-01

数字文化馆指的就是围绕Internet建设的网络文化活动中心,通过网络渠道和平台开展文化服务。互联网时代下建设数字文化馆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和特色,在提供全面性专业化的文化资源查询以外,还可以提供一些网络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大数据时代下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模式

(一)更加广泛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化文化馆在服务模式上更新,文化产品也愈加的丰富多彩,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均等、更广泛和更先进的公共文化服务。相比传统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在服务成本方面实现了更好的控制,各类文化资源也实现了大范围的整合与利用,让文化价值与内涵有了更高的体现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受益群体,兑现了社会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二)文化服务的个性化和均等性。基于互联网+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馆际壁垒,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打造终端化、多渠道的服务模式。在网络快速發展的今天,数字文化馆实现了与受众群体点对点的终端服务,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全区域覆盖的发展。相比传统文化馆,数字文化馆在服务模式上更具个性化,其可以通过强大的数字网络整理汇总成“文化云”平台,并实施多渠道的信息发布,让群众不同的文化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三)多样化的文化服务途径。数字文化馆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可高效的完成数字课件和交流信息的编制。产品的成功销售往往取决于良好的营销策略和新意的市场推广,而构建数字文化馆信息发布平台就能拥有多种不同的服务终端渠道选择,还有多种形式的服务终端设定,这些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数字文化馆服务效能提升[1]。文化服务可通过线上线互动,实现文化服务服务途径多样化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策略

(一)强化文化馆网络资源建设。实现文化馆资源数字化必须经过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基于标准化技术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结合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服务网络,资源建设要以全民艺术普及为重点内容,统一标准,突出地方特色,并围绕文化馆业务工作进行数字文化资源的采集和应用。二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素材化,以推出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要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和汇总功能的使用深度挖掘需要的服务和内容。此外,配备数字化设施设备,引用人脸识别、安防监控、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文化云”平台,具备信息发布和处理、网上咨询和预约、文艺展示和欣赏、在线阅读和学习、远程辅导、文化体验和互动、虚拟展馆、自助服务等功能。

(二)重点研发便捷式文化服务。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已不再局限于馆内体验了,文化馆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实现数字文化馆伴随在群众身边,所以需要重视开发移动终端特色应用,将其作为数字文化馆的个性化配置,一方面实现了网站向移动用户的服务延伸,另一方面也创建了一条凸显文化馆特色产品的便捷途径[2]。在大数据平台上通过搜索可知,当前的社会群众倾向用于收集查询文化信息、文化活动和参与资格等新鲜的文化体验,所以在做好官方微博管理和微信公众号开发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开发贴合群众生活习惯的便捷式服务。

(三)重视线上线下服务体验。丰富线上线下产品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谓是数字文化馆的生命力,因为群众体验度越高就越能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据大量互联网产品的社会数据统计发现,粘性越强的产品生命力越强,数字文化馆里文化服务产品也一样,因此探索如何增强群众的文化体验感就相当重要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在服务方面,应该将“以用户为中心”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信息传递和资源服务上。要积极的去了解用户的文化需求特点,通过用户大数据分析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多个信息服务层次。充分发挥云计算交互服务的功能,深入挖掘用户的基本数据、文化爱好、资源使用记录等,准确定位用户特点,掌握用户真实的需求。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文化馆为社会群众带来了全新的服务模式,以更加灵活、便捷和生动的形式提供文化服务。从传统的这地服务拓展到了线上线下延伸性交流,促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朝着更加广阔的领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需要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实现文化馆职能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更好的满足广大社会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闵俊.建设数字文化馆提升文化馆服务效能—以宜昌市为例[J].文化月刊,2017,(Z3):66-67.

[2]蔺宏阳.谈数字文化馆建设之我见[J].参花,2017,(23):153.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文化馆大数据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