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特色研究*

2019-08-23 11:43
中国名城 2019年8期
关键词:屯堡村屯纹样

周 红 周 亚

中国村镇众多,大部分村镇地域特色鲜明,自然和文化景观资源丰富且历史悠久,贵州安顺九溪村屯堡聚落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可观的自然景观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屯堡文化遗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正面临着消逝和同化的巨大威胁,因此,对九溪村屯堡聚落环境景观的研究意义重大。

贵州安顺九溪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南部,大西桥镇南部,距贵州省会贵阳80km,距安顺市城区27km,距大西桥镇5.5km,沪昆铁路、沪昆高铁、沪昆高速、贵黄公路四线相交由西南贯穿至东北,交通便利,其中九溪村更是坐拥由北至南的县道(图1)。

九溪村屯堡形成始于明朝,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调兵南下平乱至滇、黔,大批中原和江南各省军士及其家属迁至贵州安顺一带,在九溪村设立屯堡驻军屯田,形成了独有的聚落景观特色,九溪村现总面积约12km2,迄今为止全村总户数达到1231户,总人口达到5100多人,是安顺地区最大的屯堡村寨,故有“九溪村是座城,只比安平(平坝县城)少三人”之说。经过600多年时代变迁,尽管九溪村屯堡所承担的军事功能以及屯堡人生活方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其聚落完整的保存了屯堡村寨的传统风貌、聚落格局与文化习俗,本文主要从聚落选址、聚落空间形态、山地特色水环境,防御体系构建到微观的单体宅院空间、石建筑工艺、建筑装饰艺术等景观层次对安顺九溪村屯堡的聚落景观进行了深入研究。

1 山水映容的选址景观

山水是屯堡聚落选址考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九溪村屯堡位于三山半包围中的平坦地带,河流冲积形成的山间坝子和丰富的水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成了屯堡人屯田定居的理想选址之地,也满足了在军事防御背景下屯堡人注重防御的需求。屯堡北为詹家坡,南为王家坡,西为猫林坡。三山环绕便于登顶远眺,观察敌情,为九溪村形成了巨大的天然保护屏障,在战略上也形成了可守可退、易守难攻的福地。屯堡人选择靠山不筑山且地势稍高之地,既可以避免水患,又便于下田耕作。三山树林也是涵养调节水源的重要保障。九溪村屯堡一面临水,东边的九溪河自北而来穿过中部且向南流出,河宽水缓。九溪河既是母亲河也是护城河。河流四季不干涸,调节村落小气候,屯堡人利用河流灌溉沿河两岸的千亩良田,既提供了农业生产又保证了生活用水。河流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城壕护卫着屯堡聚落,水防御是仅次于山防御之下的第二大自然因素,且在屯堡聚落防御体系中占据重要防御地位。逐山水而居是对客观自然条件的选择,也是主观屯堡屯田安居的重要保障(图2)。

2 “品字形,多中心”的聚落空间形态景观

九溪村屯堡聚落空间主要由大堡、小堡、后街三部分组成,随着人口的增多,大堡、小堡、后街逐渐连成一体,三个聚落形成了相对独立而又不可分割的“品”字独特聚落空间景观。大堡最先修建,位于九溪村西南角,相当于“品”字布局的“左口”处,由明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的“十姓”军士开辟而成,这些最早的“十姓”军士从内地江南带来了家属和随从,为开辟九溪村奠定了建设基础,九溪村后期的建设都是建立在大堡的空间景观基础之上,同时,大堡背山面水,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占据的农耕条件最为有利,因此大堡以农业为主,整体空间形态布局也体现了农耕文化特色。小堡位于在大堡的东北方向,相当于“品”字布局的“右口”处,随着迁至九溪村的屯军及家眷逐渐增多,加上洪武年间顾姓将军的一部分子孙从今安顺顾府街迁入九溪村守墓,因大堡人满难以容纳迁至小堡,小堡地理位置临近水源,且交通便利,因此小堡以渔业及少量农业为主。后街位于大堡的西北方向,相当于“品”字布局的“上口”处,后街建设的时间最晚,资源为前二者的剩余,土地较少,建设资源较差,远离水源,因此后街以经商为主,其空间形态景观主要体现了商业景观特色。

聚落空间景观通常都会表现出与其社会结构相对应的空间分异,九溪村的空间形态呈现出,三个片区分别有各自的区域中心:后街龙泉寺、大堡汪公庙、小堡青龙寺,并有各自的场坝 , 其空间形态表现上呈多中心形态(图3)。九溪村的主街宽敞,各级巷道与主街垂直相接,巷道等级明确,大多数次级巷道多为尽端路,内部道路迂回蜿蜒,局部空间收放,体现了收放自如的聚落空间景观特色。

3 “因水成景”的水环境景观

九溪村屯堡人在屯驻戍守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水在聚落营建中的重要作用,并适应、利用、改造水环境,逐渐构建出利用水与山、水与田、水与村之间 “因水成景”独特景观,其景观次序大致分成“村—水—树—田—地—林—山”,九溪村位于坝子和山体相接处,面朝河谷田地,景观视野开阔;以蜿蜒的九溪河为中心,河宽水缓,四季不干涸,灌溉便利;风景树、风水树和河岸两侧大片竹林,古树林立,既保护了屯堡不受河流洪涝侵蚀也为屯堡植被配置增加了美观色彩;四周是屯堡人营造的大片稻田湿地,精心耕作,保证了村民的温饱又兼具美观特色;旱地多为稻田之上的缓坡丘陵,土层较厚多种植玉米或茶树等,多种多样,提供了不同途径的发展方向;离河较远的丘陵屯堡人多种植楸、杉、白杨等成林成片,郁郁葱葱,调节了村落小气候;整个聚落被三山围合,形成半包围之势,远望四面,造就了九溪村的青山绿水。

九溪屯堡在对水的利用方面,还体现在对于村落的水口营建上。水口作为屯堡聚落精神节点,承载了村民对村落兴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九溪村屯堡村口沿河以南,除了大片水田和旱地外,在水口东岸沙渚上有一文昌阁,供人们祭祀及锁水之用。在文昌阁不远处设有水碾房,作为公共水利工程,由村民共同建造和享用,解决村民粮食生产问题,增强了生产生活气息,促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九溪河上有两座桥是屯堡的水口桥,既是村庄与河流的枢纽也是村民供奉祖先与神明的场所。其中,九溪河以北的水口桥,在水口桥的西北角建有背靠詹家坡的土地庙,四周并与古树相依。借山成景,再通过屯堡人添加的人工要素点缀,使水口桥、土地庙与背后的詹家坡在空间上形成对景关系。九溪河以南的水口桥,在水口桥西北方设有水井和水坝,两者紧密结合,解决村民的饮水和农耕问题,促进了水口园林与水利工程的联系。水口园林是九溪村屯堡最为重要的休憩空间及重要仪式举办的场所,既丰富了村落景观,也满足了村民的交往需求。

4 “居防一体”的防御景观特色

受军事和防御制度的影响,九溪村屯堡的聚落建筑风貌主要体现出防御景观特征,从聚落的外部空间布局,到屯堡聚落内部防御结构和屯堡建筑单体宅院的三个方面体现。

九溪村屯堡聚落选址灵活利用“三山一水”构筑家园抵御外敌,三山(詹家坡、王家坡、猫林坡)是天然的屏障,一水(九溪河)是自然的护城河,以山为碍、以河为塞,依山环水,形成山环水抱的外部防御空间布局景观特色。屯堡聚落的内部防御结构主要体现在屯墙、堡门、街巷、碉楼等实体防御要素上的灵活运用。屯墙,是隔离屯堡聚落居住区与居住区之外的介质,保证屯堡聚落内部安全,成为除山水屏障外,阻挡敌人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九溪村屯堡三个片区分别有屯墙围合(现大部分屯墙已拆除)。堡门,位于屯堡重要出入口处,是连接村寨内外的关键要素,根据地形山势、村落布局、军事需要等因素设置,也是抵御外人入侵的重要建筑,九溪村屯堡有大堡门、小堡门、后街袁家堡门。街巷,是九溪村屯堡聚落防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布局主要以街巷的交通功能为主,配合防御体系功能为辅实施,街巷布局虽不规整却连接着屯堡聚落的每家每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九溪村屯堡以街为主干,巷为枝干,街巷延伸较长、曲直变化较多,形成由南向北生长的树状结构,贯穿三个片区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巷道主次分明,主街巷宽2-3米,次要支巷1米左右。相连巷道多为丁字形,支巷曲折迂回。碉楼,是为应对周边复杂的军事形势提供瞭望而建造的,也是屯堡防御体系中最为标志性的防御要素。碉楼以坚固的石块垒砌,四周有瞭望、通风、射击孔,高达十来米,外观造型朴实、线条笔直向上、干练简洁,与周围线条平缓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有的碉楼与常与院落合建,既提高了屯堡人防御强度,又保证了屯堡人居住生活的便利,使碉楼和民居形成了一个“居防”互不分割的整体防御景观。九溪村屯堡共有4座碉楼(现存3座),其中大堡堡门处建有一座碉楼,后街马家院和宋家院分别修建3座碉楼并呈三足鼎立之势,为应对周边复杂的军事形势提供瞭望。九溪村屯堡聚落建筑一般采用合院式,其布局紧凑,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小,进深不大,入口正对布置堂屋,两侧布置厢房,院内所有房间均不对外开窗(猫洞窗除外),所有房间的采光通风均依靠天井,房屋围合性强,利于防御,避免敌人在高处偷窥,容易形成独立而封闭的居住环境。建筑材料因地制宜,采用坚固的石材为主,充分发挥材料属性,建筑墙体主要采用较厚的条石围合,下疏上密,错缝搭接,设有射击孔,形成一个坚硬的防御空间。建筑入口通常设置在隐蔽而无具体规律的地方,通常与支巷相连。建筑门窗尺寸明显小于其他聚落,形成了典型的防御聚落景观。

5 “对称布局、小进深、大院落”的住居空间景观

九溪村屯堡的住居空间与自然环境和军事防御建设背景密不可分,同时受江南民居院落布置形制的影响,结合屯堡人自身的生活习惯筑成了错落有致,丰富多变的空间景观。住居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富于变化,住居空间的主要构成仍以间为单位,再辅以廊、楼梯、院落以及一些衍生空间等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院落式空间。所以无论平面怎么变形,整体都强调均衡与对称,平面布局上,与受礼制文化影响下的江南汉族民居类似,通常以堂屋和中心院子构成平面的几何构图中心和中轴线,正房的面阔以三到五开间为主,进深一丈八左右。院落布局大多数以四合院,三合院为主,再根据入口和正房的轴线的关系又可以分为本院、侧院。

由于建设用地紧张,九溪村住宅布局紧凑,住宅建筑之间的间距较小,进深不大,一般以一进院落布局为主,形成较为方正的封闭围合布局形态。但是,相对于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九溪村的住居空间仍以大院落代替小天井作为构图中心,形成小进深,大院落的建筑布局模式(图4)。究其原因主要有:(1)建设用地紧张不利于在进深上纵向拓展,因而无法形成多进院落组合布局;(2)受安顺地区多梅雨季节的气候条件影响,大院落空间可以满足生活日常晾晒、通风、采光需求;(3)满足防御安全需求,大院落可以形成一个防御逃生的缓冲空间;(4)满足了屯堡人对于江南住居文化缅怀,从外部森严厚重的防御气氛中得到精神上的抚慰。

从村落内部来看,大堡、小堡的院落的平面尺寸和高度明显小于后街的院落,这是由于九溪村开创较早,先开辟的大堡、小堡受到军队“人授一室”营房制度的限制,每户占地面积较小,致使大堡、小堡的院落狭小而难以扩建,而相对建立时间较后的后街以经商为主,在经济条件上也比大堡、小堡优越,这在建筑的规模和装饰程度上都有体现。

6 喀斯特建筑工艺石景观

由于地处喀斯特地区,屯堡周围三山(詹家坡、王家坡、猫林坡)环绕,石头资源丰富,运输便利,因此石材广泛运用于九溪村屯堡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屯堡建筑的基础、外墙、屋顶等,兼具实用与美观,形成了自己特有“喀斯特”建筑工艺石景观。基础选用的是较大的条石或块石,大料为骨,小料填充,排列较稀松砌筑,承上启下传递重力。外墙墙体大部分用材是大块厚实的青石,基本上采用上细下粗、上密下松的组织排列方式,大小搭配,肌理均匀,用的是平砌法,利用咬接、垫托、搭插等方式砌筑,楔形挤实。墙面排列整齐紧凑有序,外观粗犷而朴实,轮廓分明,砌筑墙体的石块通常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墙体也逐渐变薄,这样既能降低重心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又能在视觉上给人产生由实而虚、石头向上生长的奇特景观(图5)。屋顶的材料屯堡多采用方形石板,石板的平均厚度在2cm左右,韵律发育,呈薄片状,石板在屋面上无固定装置,它靠檩条和其他石板的摩擦力固定,由下向上层层叠叠搭接,排列密集。石板斜45°呈菱形铺设屋面,利于用边角引领水流,平稳结实,使屯堡建筑显得轻巧灵,整齐生动,既有美观需要,也有排水的实际功能(图6)。屯堡人根据功能和部位的不同,选择的适合石料,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顺应自然、适度改造的生态精神。屯堡石材的运用及建造方式是形成山地特色石环境与石景观的重要表现,屯堡聚落山与石,石与村的关系紧密,在这层次丰富的山石村整体环境格局中,屯堡人根据功能和部位的不同,选择的适合石料,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顺应自然、适度改造的生态精神。

7 “江南遗韵”的装饰艺术景观

九溪村屯堡建筑自然朴素,装饰成了一种鲜明的识别元素增加了屯堡民居在共性中突出个性的乐趣,九溪村屯堡民居装饰主要体现在木材和石材的雕刻上。

木材的雕刻装饰的内容花样百出,主要包括了门、窗、柱、楼廊等木质部位,其中门、窗纹样款式众多,在整个屯堡中重复率低且根据贫富不同纹样款式及复杂程度不同。朝门处垂花门楼的基本形制是上木下石的组合,垂花门头和八字形朝门分别是上部木制出挑和下部石砌,精雕的木质垂花门头是屯堡民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屯堡民居装饰的重点。花窗、额枋、垂花柱等是门头构件,雕刻也最为丰富,常刻制经典的历史典故或伦理故事,图案以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为主,常见题材有:“五福临门、平安是福、玉堂富贵、喜上眉梢、四季发财、福禄寿喜、子孙万代”等都在门楼木雕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窗的装饰常采用象形、会意、谐音等手法雕刻出不同的纹样形式,纹样形式有文字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等。其中,文字纹样是直接用文字表达寓意,比如“万、囍”等;动物纹样更多强调了动态的美感及谐音来表现,比如窗雕中的梅花鹿、喜鹊、蝙蝠寓意了“禄、喜、福”,表现出人们财富及美好生活的向往;植物纹样则是人们根据平时生活中的观察植物特点来表现,比如石榴寓意多子多福、荷花阖家欢乐等;几何纹样,在屯堡中最常见的有回纹、格子纹、万字纹、冰裂纹等,比如冰裂纹寓意寒冬已过,大地万物复苏。后期屯堡人把植物、动物、文字与各种几何图案等纹样进行交叉组合,使屯堡民居门窗纹样更丰富多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石材的雕刻是石头在粗犷中不乏精致的材料表现装饰效果,在许多环境构件上多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线刻等手法,主要包括了地漏,柱础,台阶,石凳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地漏和柱础。地漏常位于庭院天井中落水处,其形状及纹样独具匠心且具丰富寓意。地漏形状多呈椭圆形、圆形,纹样多为动物或钱币,有鱼形、龙形、蟾蛤形、蝙蝠形、盘长形和蝶形等造型多样且生动活泼。不同地漏纹样及雕刻工艺复杂程度表现出不同寓意和象征。比如,刻有鲤鱼和龙形的地漏,寓意鲤鱼跃龙门;刻有蟾蜍或钱币的地漏,象征着财富与荣耀等。柱础是垫在房柱下面的石墩,作用是防止木柱受潮或雨淋。九溪村屯堡柱础的形状主要是由南瓜和葫芦等自然物体形状演变而来,常见形状为鼓形、瓶型、葫芦形、瓜形、圆柱形、方柱形等,寓意像瓜类一样“多子多福”,提取了“福”“禄”等吉祥谐音象征长寿安康。纹样图案常以“福禄寿喜、岁寒三友、文房四宝”等,多象征吉祥富贵。

结语

九溪村屯堡历史遗存丰富,是整个贵州安顺屯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九溪村屯堡聚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较完整的传统风貌、聚落格局与文化习俗等,屯堡人适应地形并结合江南技术文化和审美,积极利用基本自然环境要素,将自然环境与特殊的历史身份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出屯堡聚落山水树石之间和谐共生之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本文希望通过对九溪村屯堡聚落景观特色的分析,有助于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建立起对贵州安顺屯堡聚落景观的正确认识,同时对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一些特色景观元素参考。

猜你喜欢
屯堡村屯纹样
屯堡印象
村屯被“市化”后,村民这些顾虑如何破解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屯堡人的春节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基于现状下的村屯生态绿化建设探析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