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荡漾:陶瓷装饰中水纹样探析

2019-08-24 07:59徐威翰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水纹元青花纹饰

徐威翰

(景德镇文羊轩陶瓷有限公司,景德镇市,333000)

0 引言

在我们华夏民族传统的造物活动中,纹样的出现不仅仅是美化以及装饰那么浅显。而纹样的出现其实是有着深厚的创作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所出现的装饰纹样也会随之而变化着自己的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水纹样有着非常悠久且清晰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的水纹样与其文化信息都息息相关。中国传统的纹样发展了几千年之久,其中水纹样是其中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为了反应当时先民们的思想,各个时期的水纹样都有着结合时代的不同特点,以及经济等的发展情况。只有研究清楚不同器物当中的水纹样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理解水纹样其后的深藏的民族文化内涵。

1 抽象的原始时期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中有所提及:“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许慎《说文解字》释:“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水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在我国传统的先民生活生产中,风调雨顺才能收获颇丰。可以说水一直是当时人们心目当中无比重要神圣的东西。水纹样的最初成形,是因为当时的原始部落里出现的自然崇拜现象,而水崇拜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8 年在河北省的四方洞遗址当中发掘出来的一枚公元前1.3 万年的旧石器时期纹饰鹿角(图 1),这是迄今为止发现到最早的用水纹装饰的实物。该鹿角有三组图案装饰,其中一组就是有数条水纹组合而成。据推测,以其装饰的精美程度来看,该鹿角应当是当时部落统治者权力的象征。随后进入新时期时期,随着彩陶的出现,大量的水纹相继使用在彩陶之上,其中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夹炭黑陶敛口釜(图2),就是公园前7000 年到5000 年河姆渡文化的产物。而藏于山东博物馆的波折纹彩陶器座(图3),则是公元前4300 年到2400 年大汶口文化的产物。最后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马窑文化彩陶水波纹钵(图4),是公元前3300 年到公元前2900 年马家窑文化的产物。

最早纹饰的出现是偶然生成的,像是席纹,绳纹,编织纹等等,都是先民无意间压制在陶器上的。而远古时期的人们发现到 水的流动,用手波动水会出现水波纹的形态,从而开始模仿并且创作。石器时代出现的水纹样相对过于简单,装饰方式仅仅是对水的纹路进行模仿,纹样虽然简介明了,但却充满了神秘色彩。

2 .古朴的秦汉时期

从原始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自然形态的纹样逐渐开始占据装饰艺术的主角位置。春秋战国时期,水纹样等自然纹样表达出某种朴素的思想,这和当时的人民性情有很大关系,由此得知任何装饰艺术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联系。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大量的硬陶罐,而通常水纹都刻画与器物的肩部,作用当然是为了美化装饰。例如(图5)的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提梁盉,原始青瓷在战国时期是一种早期瓷器的雏形,装饰的水纹样相对简单质朴。

东汉至西晋青瓷上,这个时期的纹饰主要还是流行水波纹。而这个时期的古人喜爱刻画的是江河之水,这极有可能与当时人们的活动范围以及生活观察所影响。这个时期的水纹样,较之于后面宋元时期的水纹样就水纹的气势上要弱化许多,主要的样式还是属于比较风平浪静的平静波涛。勤奋的浙江人早在东汉末年就率先先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这个时期的瓷器表面一般利用刻画、模印等简单的手法装饰纹样,而水波纹更是这类纹饰的主要装饰纹饰。

3.舒展的隋唐时期

冯天瑜的《中华文化史》一文中讲到:“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激荡,终至推出气度恢弘、史诗般壮丽的隋唐文化时代。到处是一片春回大地的光景,到处是有生的力量在喧腾,到处回荡着精神独立的声音。那充溢着欢欣、迸发出创造光芒的文化精魂,以一种历史大力,给中国文化灌注入新生的力量”。由于唐朝政局十分稳定,国力强盛,国民生活水平极高,生产力也强大,开明的统治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国民优良的审美情趣。各种装饰风格追求自由清晰,取样多来自自然。这个时间的日用陶瓷 ,金银器以及服饰等都看到常见的水纹式样。

4.清晰的宋元时期

在宋代时期,水纹样已经趋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陈高华在《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一书中提及:“宋、元时期(960-1368)共四百年。在这四百年内,我国的海外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海外联系的地区之广,进出口货物的品种以及数量之多,都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个时期的水波纹开始出现激荡起复,充满力量的感觉。北宋韩拙在其《山水纯全集》中对水就有所提及:“夫海水者,风波浩荡,巨浪翻滚,山水中少用也。”一直以来中国国华体系中的山 与水都是相伴而生的,尤其是文人画家没有机会见到湍急的江海浪涛,这时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所创作的《十二水图》(图6),是历史上第一个只画水的国画作品。宋代的工艺品或是建筑家具装饰上,都有着水纹样的出现,而且看似散漫的样式,实则线条饱满有力,形制规整。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水纹和花卉纹样结合起来的一种装饰方式,叫做落花流水纹,这种独特的水纹样主要是问了抒发形以外的情感,从而达到“笔未到而意已到”的境地。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宋代的制瓷技术已经成熟,也给瓷器上的水纹带到了繁盛时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南宋的吉州窑。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人类开始制造器物,起源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但从社会阶级的出现,工艺开始也有了区别性,特别是装饰纹样上面。宋代是制瓷业的辉煌时期,宋瓷分为官窑以及民窑,这种水纹在瓷器中也是无处不在,这与当时统治者遵从儒家思想与程朱理学,轻武重文,爱好具有文人趣味情趣高雅的工艺品不无关联。因此像这钟质朴的水纹一般会出现在民间瓷器中,吉州窑就是面向普通民众阶级的窑口,其水纹样的陶瓷特点是古朴简洁,表现出当时吉州人民的自由性格以及朴实的生活创作情感(图7,8)。

而同时期的辽金,直到之后统一全国的元朝,都是属于外来民族,而这个时期的装饰纹样都有着显著的民族特征。元代的器型相对比较大,这与蒙古人性格粗狂不无关系。而元代的水纹样主要是作为辅助纹饰使用,这些水纹样大部分绘制于器物的口部或者内口沿附近,纹饰的线条自然流畅清晰。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更是这个时期的巅峰之作,元青花的纹样大多采用水纹以及龙纹作为结合装饰手法,纹样都气势磅礴,水纹表现的跌宕起伏。元青花上也会出现江南风光的纹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帝王——元文宗,因为他有别于其他元朝皇帝,他大兴文治,对文化修养和书画都有浓厚的兴趣。元青花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纹——鳞状水波纹,这种纹饰一般装饰于青花瓷的肩部,一般绘制的是如意云头纹,云纹的内部再规整的绘制鳞状水波纹,再加之莲花或是白鹭点缀。(图9)由于现存的元青花数量稀少,有水纹的案例更是罕见,河北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马图狮钮盖罐(图10)就是其中一件。其肩部的鳞状水波纹也仅仅是辅助的装饰,而立于水波之上的是白马而不是常见的莲花。元青花以后的明清时期很少会出现鳞状水波纹,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日本与我国的经济交流,在他们江户时代这种装饰方式深受日本艺术家的喜爱,他们这种装饰叫做青海波纹。

结语

在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造物过程中,纹样装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各部分,其蕴含了无数中国美学思想以及审美情趣,表达的是中国人民独特的智慧。水纹样自原始时期产生以来,一直逐渐发展到近现代时期,其始终作为一种具有传统独特特色的装饰纹样衍生出了许多的纹样形式。从代表原始浓郁宗教崇拜到统治阶级作为权力符号,最后被古代先民作为文化生活情趣广泛使用,都蕴含着复杂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特点,也正是因为其具有人们普遍认同并且遵循的象征寓意。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设计趋于越发的统一,这种民族的设计需要继承和发扬这种思想,希望将来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还能重新焕发出它新的灿烂光彩。

猜你喜欢
水纹元青花纹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传统水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镜水月
雕漆纹饰的修复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异军突起的兰州水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