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设计思想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应用

2019-08-24 07:59师月群
陶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陶艺家陶艺装饰

师月群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大巧若拙”的设计思想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其中包含了“巧”与“拙”的辨证关系,其中反映出的美学思想指真正的高度灵巧之美是天然不加雕饰的美,其中体现出的设计观主张朴素、自然的、反对人为过度干预的审美意境。联系《老子》一书中所讲到的道与万物的关系,如“生而不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则“道法自然”的寓意应当是:道效法自身的样子。更深入的解释,应是让万物依照自身的规律成为自身的样子。老子善用拟人手法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即人类的最高法则是尊重万物自然而然地内在法则与秩序。朴拙的设计思想更多的是讲究意境,神韵,传达“器以载道”的形而上的美学理念。而陶艺创作的重要价值在于将意象的审美价值在工艺美术的领域里展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与规律的统一,在这种自然的规律中使自己的创作目的得到实现。由此可见现代陶艺设计思想与“朴拙”的设计思想是相得益彰的,二者互为统一。

2 现代陶艺的概念特征及发展

现代陶艺的概念比较广泛,广义上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互结合的特殊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它是工业革命发展背景下迅速崛起的现代艺术形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代陶艺初成规模,严格来说其发展起源可能更早,它是艺术运动的产物。现代陶艺又分类为环境陶艺、生活陶艺和观念陶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的介入,认同科技是艺术创新可变革的重要因素,为现代陶艺创作提供了更多契机。

美国陶艺界认为,现代陶艺是以1954 年彼得·沃克斯到洛杉矶美术学院,后改名为奥蒂斯美术学院教授陶艺为标志开始的。为现代陶艺创作开辟了一条新颖的道路,他主要强调现代陶艺的工艺性,他主张返璞归真的创作风格。现代陶艺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相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相比,设计风格更加开放,其设计的表达方式转变成由内而外的一种形式。传统陶艺的风格一直趋于稳定状态,我国古代社会是由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社会阶层区分比较明显,反映在陶艺设计上,陶艺设计的思想受到一定的限制,以满足少数人的审美需求,充满了宗教意义,一切为统治阶级服务而忽略了审美意义,仅仅是迎合了统治阶级少数人的审美标准。

其次,传统陶艺设计条件相对现代陶艺较为保守,以上层社会的利益为主,阻碍了陶艺设计思想的交流,陶艺设计领域不够广泛且缺乏创新,加上制作条件相对不够成熟,陶艺设计过于单一。现代陶艺具有一定的时代风貌特征,现代陶艺的创作具有多样性,结合了时代特征和文明的独特艺术内涵,设计风格鲜明。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陶艺必备条件之一的火的掌握,也是陶艺质变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以前的平地堆烧,到封窑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再到今天的气窑、电窑的创造和普及,部分陶艺家们对窑温的掌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为陶艺作品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管是传统陶艺还是现代陶艺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表现得都是一种艺术形态,从其中的艺术中我们能了解其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思想。现代陶艺是一种融合当代审美认知及人文情怀借助于现代技术来进行艺术创作的现代主义形式,使其充满了象征与浪漫的特征。

3 现代陶艺设计发展中“大巧若拙”设计思想应用的前瞻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地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加,在这个工业化极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再单一的追求产品的实用功能,开始较多的注重产品的审美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高于实用功能,趋于追求具有个性化的原生态的产品,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心理。

笔者认为现代陶艺设计不同于传统陶艺设计,传统陶艺相对于现代陶艺较为保守,过分的拘泥于“器”,中国古代社会是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形式,对陶艺设计的风格会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陶艺造型讲究对称美,形式美成为传统陶艺设计的重要特点,其图案装饰多采用传统纹样进行装饰,中规中矩。

现代陶艺设计风格不受束缚是自由的且极具有个性的设计,陶艺家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创作风格也不拘一格,创作形式不拘泥于“器”,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进行创作,形式具有多样化,追求着一种反科技的质朴的艺术效果,追求一种自然的意境,体现出一种“即雕即琢,复归于朴”的自然规律。现代陶艺设计在客观实践上是有条件的,是有限的,但是它朴拙的设计理念化为实体是灵活的,是有生命象征的,可视为一个自然鲜活的“生命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代陶艺设计较为关注的是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原始状态的形象加以复原性目的的设计,追求着生活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传统陶艺设计还是现代陶艺设计都能体现出艺术家对于“大巧若拙”设计思想的追求,这种符合目的和符合规律的高度统一即“自然天成,巧夺天工”,这种朴拙的设计思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4 “大巧若拙”的设计思想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 陶艺造型上质朴创新

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制造工艺并没有那么繁复,制作工具也很单一,制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生产条件简陋,仅仅是满足了器物的实用功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渐渐的在实用的基础上产生了审美的需求,陶艺的造型,制作方式,使用工具乃至图案装饰更加多样化,但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其中器体的造型是按照实际的需求来制作,非常具有实用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从陶器的装饰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掌握并遵循着一定的生活习惯方式,已经开始追求器物的美感。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人造物的过程,人在造物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规律,会对这一过程进行归纳总结,是人类自我价值认同的体现。在传统陶艺设计中,陶艺造型的对称,四平八稳的设计风格成为了主流,往往停留在美术造型及装饰技法上。而道家“朴拙”的设计观主张自然质朴,反对人为的过分干预,追求原始的朴素美,而在陶艺设计上又力求新颖,这种设计思想突破了中规中矩的传统陶艺设计理念,使现代陶艺设计不再过分的依赖于传统陶艺造型,艺术家们可以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自由的发挥,可以把一个器物做出不同的造型,它的设计或是具有抽象化的,也可以是充满趣味性的,追求着一种意念的完整性,并不仅仅通过器体的某一个局部来体现,还可以通过整体的造型来展示一种个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质朴创新的设计理念,使现代陶艺设计走进更加宽广的艺术世界(如图一),这种自然设计理念传达出的设计思想,缓和了今天被都市生活压迫的人们内心的压抑。

4.2 陶艺装饰效果上力求自然

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装饰效果是直接表现陶艺作品的标志之一,是材质和制作方法统一结合的表现形式,强化了陶艺的设计思想和陶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陶艺装饰的制作,要求陶艺家们对陶艺材料的物质属性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熟练程度。

陶艺的装饰根据制作条件有烧前装饰和烧后装饰,分别指陶艺作品在烧制之前直接在坯体上进行装饰和陶艺作品在烧制之后再进行的装饰。陶艺装饰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遐想的同时又赋予作品以生命力,“大巧若拙”这种设计理念给陶艺家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新颖的设计思维,追求装饰效果不再单一,艺术家们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意识,打破了传统陶艺设计的古板理念。

比如一些陶艺家们从仿生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如图二)通过陶艺的肌理装饰效果来营造出自然的氛围,不仅凸显出其作品结构的完整性,其设计也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运用陶瓷材料自身的可塑性追求一种质朴的艺术装饰效果,从而展现出一种最原始的自然意境,使作品有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具有审美功能,让人们在使用它的同时去体会陶艺家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在情感上很容易产生共鸣,契合了人们的审美追求。

在匠人精神的驱使下,一些陶艺家们对器物的完美性和整体性有一定的追求,现代陶艺设计的特点之一就是艺术创新,陶艺设计不再只拘泥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它的装饰效果也不再局限于陶艺传统纹样装饰,它还可以打破传统制作工具约束的方式进行装饰,增添一些现代元素与陶艺作品相结合,陶艺作品与现代科学产品相结合的工艺技术更多的偏向于多样化的设计和人性化的设计,尊重器物的原始自然的状态,增添了引领人们思考的趣味性。

4.3 陶艺制作工艺上“即雕即琢,复归于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陶艺的制作工艺更加的丰富,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也更加具有多样性,生产方式也越来越先进,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陶艺的制作工艺层出不穷,比如高压注浆的应用、3D 打印技术的引进等,使陶艺作品可以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缺乏设计,缺乏个性,仅仅是产品。反观现代陶艺制作工艺越来越受欢迎的是手工制品,它带给人的产品是人性化的,是有个性的,是有思想的,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传达着陶艺家们的一种情感。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陶艺设计的领域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审美认知,新元素的出现也为现代陶艺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比如金属、石材、木材、纤维、以及复合材料等。新的材料元素与陶艺相结合,其新的结构形式,独特的装饰效果,不仅视觉上让人焕然一新,整体的造型充满了新时代的气息。

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2(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3(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代陶艺制作工艺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掌握材料性能的同时尊重自然因素,不过多的拘泥于器,甚至利用材料原有的特殊性能创作出质朴的艺术作品,从单纯的形式美,引向了观念的层次。比如陶瓷材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如图三)陶瓷的可塑性能是有限的,与木制品相结合,带给人不一样的审美感受,透露出大自然的气息,使陶艺作品有了生命的象征,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和精神的归属感,使人们觉得仿佛在与生命进行交流,更加具有真实性。

反观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随处可见,甚至流行到家居软装,使人们的生活气氛更加的和谐同时充满了生活趣味,这种质朴感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符合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给冷漠的快节奏生活增添一丝慰藉,满足了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

5 结语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陶艺设计是对传统陶艺设计的一种继承和创新,从现代陶艺设计思想的角度反观中国传统哲学可以发现,“大巧若拙”的设计思想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二者是紧密联系的。艺术的概念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认知,具有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但同时又具有历史继承性。道家哲学思想走在我国传统哲学起源的前端,随着历史的发展,千百年的传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品也逐渐提高,从而人们对审美具有更高的要求,形成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今天国内掀起了“文化热”,倡导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捍卫,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强调文化自信。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反映在现代陶艺创作上,为现代陶艺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理解也可以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启示。而朴拙的设计观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这种设计思想是贴近自然,尊重自然,从而设计出的作品是有意境的,有生命的,有温度的,有文化内涵的。

猜你喜欢
陶艺家陶艺装饰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疯狂”的陶艺
DIY节日装饰家
当代陶艺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陈烈汉陶艺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