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的治疗作用

2019-08-26 00:41廖家龙熊文婷钟盛良赖华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修补术腹股沟腹膜

廖家龙, 熊文婷, 钟盛良, 赖华南

(江西省安远县人民医院, 江西 赣州, 342100)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较常见,临床多采取疝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常用术式有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1-2]。本研究以82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83岁,平均(46.65±15.37)岁,男35例、女6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1~77岁,平均(46.03±15.41)岁,男37例、女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且2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于患者腹股沟韧带上方做长约6 cm 的切口,纵向切口腹外斜肌腱膜,对疝囊进行游离,在聚丙烯网上修剪1个可容纳精索通过的小孔,将网片固定于内环位置,将耻骨结节及内侧、腹股沟韧带及下缘缝合,确定内环位置与外侧距离至少3 cm后,再缝合腹外斜肌背侧的网片,关闭切口。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修补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者脐部穿刺,置入10 mm直径的Trocar套管和腹腔镜,再分别于两侧腹直肌外缘与脐下水平线交界点穿刺,置入5 mm直径Trocar和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于患者距内环口上缘2 cm处做横弧形切口,打开腹膜,进入腹膜前间隙,采用电钩对疝囊予以切除,沿疝环边缘分离腹膜,采用聚丙烯网片对腹膜缺损处及肌耻骨孔予以覆盖,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腹膜,撤出腹腔镜和手术器械。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评估工具为数字疼痛评估法,总分0~10分,患者感到越疼痛,则得分越高[3], 于患者术后8、12、24、48 h时评估)、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术后复发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住院费用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8、12、24、48 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手术后, 2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CRP、IL-6、PC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 手术前, 2组间炎症因子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CRP: C反应蛋白; IL-6: 白细胞介素-6; PCT: 降钙素原。与手术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6 术后复发率比较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患者复发,对照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44%), 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分布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三角区的包块,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腔解剖结构异常、腹横筋膜缺损或腹股沟壁薄弱而导致腹腔内脏器向腹腔外突出形成疝囊,其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发病后多伴随有腹部疼痛,发作较为突然,如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加剧,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患者步行功能,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4-7], 故临床上需对腹股沟疝积极实施治疗。

疝修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段,传统的疝修补术主要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通过打开患者腹腔,游离疝囊,再采用网片对腹壁薄弱及缺损处进行修补,达到治疗目的,但由于该种疝修补术需在患者腹部做长约6 cm的手术切口,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严重,术后切口疼痛剧烈,还易发生并发症,延长恢复时间[8-9]。近年来,腹腔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疝修补术中,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手术入路为穿刺孔,大小为5~10 mm, 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在腹腔镜直视下,术野并未受到限制,可对患者腹腔情况进行详细探查,对疝囊进行有效切除,对腹壁进行有效修补,兼具微创性和有效性[10-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2组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 说明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可起到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治疗费用、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复发等多重作用。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实施经腹膜前疝修补术,可有效减轻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加快术后恢复速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抑制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复发。

猜你喜欢
修补术腹股沟腹膜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