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5~10 mm单侧输尿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2019-08-26 00:41王亚辉宋嘉言燕群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绞痛缓释片平滑肌

王亚辉, 宋嘉言, 任 磊, 燕群峰

(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输尿管结石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健康及正常生活的影响极大[1-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为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对清除结石有重要作用。有研究[3-4]显示,对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肾上腺素α1受体拮抗剂可发挥协同功效,有利于排除结石。本研究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冲击波碎石术对8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纳入标准: ① 患者均为单侧输尿管结石,均经泌尿系B超、腹部平片(KUB)等检查确诊; ② 患者结石直径为5~10 mm; ③ 结石在输尿管下段同一部位停留时间均未达到5周; ④ 患者在知晓治疗风险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对研究方式不耐受,或具有药物过敏史者; ② 伴有同侧肾脏重度积水者; ③ 同侧输尿管内多发性结石者; ④ 就诊前接受其他药物或外科排石治疗者; ⑤ 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

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20~48岁,平均(35.3±4.0)岁; 结石平均直径(6.8±0.6) mm。观察组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2~49岁,平均(35.9±4.2)岁; 结石平均直径(6.9±0.9) mm。2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碎石机选用B超定位的国产电磁水囊式KDW-2001A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患者取俯卧位,设置碎石电压为15.0~15.5 kV, 设置碎石释能次数为1 400~1 700次; 术后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不低于2 L,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蹦跳等运动。予以患者肛塞双氯芬酸钠栓(武汉正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748)治疗, 1次/d, 50 mg/次,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治疗(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61), 1次/d, 0.2 mg/次,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组患者结石排净率,分别在用药14 d及用药1个月后比较; ② 比较2组患者结石排净时间; ③ 比较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5-6]; ④ 比较2组肾绞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用药14 d及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净率分别为87.5%(35/40)、95.0%(38/40), 均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77.5%(3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 2组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1。观察组肾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2。

表1 2组结石排净时间及疼痛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肾绞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泌尿系结石中约有20%位于输尿管,而其中70%位于输尿管下段[7-9]。发病后患者多可见疼痛、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及时开展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10-11]。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为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手段,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痛苦小、碎石效果好等特点。输尿管下段结石在排出过程中极易因刺激输尿管壁中的自主神经而导致输尿管及膀胱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性增加,进而极易引发平滑肌痉挛、疼痛、黏膜水肿等不适现象[12-13]。此外,受输尿管中结石梗阻近端压力升高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可导致前列腺素释放量增加,致使肾血流量及尿量增多,从而极易引发肾绞痛。予以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虽可促使结石直径减小,但结石排出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地会对输尿管壁造成刺激,从而极易引发肾绞痛、排石困难[14-15]。为进一步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效果,临床上逐渐将平滑肌松弛剂应用于术后患者的治疗中,以促进输尿管平滑肌扩张,达到顺利排石的效果。

临床研究[16-19]指出α1-A及α2-D受体是调控输尿管下段平滑肌舒张及收缩的主要受体。因此,临床上多将α1受体阻滞剂作为术后辅助药物,以促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舒张,促进结石排出。本研究中所选用的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属于肾上腺素α1受体阻滞剂的一种,该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输尿管平滑肌张力,促使输尿管平滑肌蠕动频率及幅度减小,达到减轻输尿管内压、缓解平滑肌痉挛、预防肾绞痛发生的效果[20-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结石排净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术后1个月疼痛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改善输尿管结石患者病情、促进结石排出方面效果理想,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绞痛缓释片平滑肌
间苯三酚联合曲马多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绞痛不是脚痛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绞痛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处方的优化
氢溴酸高乌甲素纳米粒缓释片的制备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布洛芬缓释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