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2019-08-26 00:41张永祥杜金生刘小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远端

张永祥, 杜金生, 刘小莉

(1. 陕西省宜川县中医医院 外科, 陕西 延安, 716200;2. 陕西省甘泉县人民医院 外科, 陕西 延安, 716100)

桡骨远端骨折为最常见的上肢骨折类型,多是因摔伤、车祸或外力暴力作用而导致损伤,患者表现为患肢处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轻微症状者无需实施手术治疗,而对于严重骨折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1]。手术能最大程度进行桡骨远端解剖结构重建,恢复患者正常的腕关节功能。传统闭合复位效果显著,却易发生骨折部位不稳定、骨丢失情况,合并腕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加重患者的痛苦,故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本研究采用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影像学资料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者; 在骨折后48 h内实施治疗; 为单纯闭合性骨折; 骨折未伤及血管、神经。排除标准: 存在精神疾病,不能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者; 合并影响腕关节功能、活动的其他器质性疾病者; 合并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重大疾病者; 依从性差者; 术后拒绝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者。根据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0~48岁,平均(34.53±5.68)岁,骨折发生到接受治疗时间3~28 h, 平均(19.20±4.38) h; 观察组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2~50岁,平均(34.48±5.52)岁,骨折发生到治疗时间为3~25 h, 平均(18.95±4.20) h。2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采用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体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止血带,术中于C臂机下观察复位效果。手术切口选择腕掌侧纵行,显露桡骨远端及关节面部位,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保持关节复位平整,恢复桡骨正常长度、尺偏角、掌侧角。对较小骨折块需经克氏针固定,之后经T形钢板实施固定。针对桡骨背侧严重粉碎者,可于腕背侧做手术切口,并实施复位。针对骨塌陷、骨缺损、骨质疏松患者,实施植骨处理,经腕背侧T形钢板实施固定。针对严重骨质疏松者或内固定后骨折不稳定者,术后在腕关节中立位经石膏托固定。术后对患者实施常规抗炎、活血治疗。

观察组: 手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自拟骨愈康复灵汤治疗。主要组方为自然铜9 g(先煎)、怀牛膝15 g、补骨脂20 g(包煎)、骨碎补25 g、大黄9 g、制没药9 g、制乳香5 g、续断12 g、赤芍12 g、当归12 g、红花10 g、五加皮10 g、川芎10 g、血竭1.5 g、三七6 g, 煎煮后口服用药, 3次/d, 每次用量100 mL, 并在拆线后每天用骨愈康复灵汤对患处进行清洗。

1.3 观察指标

① 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术后消肿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② 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 优,指治疗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疼痛感,屈伸旋转功能恢复正常; 良,指治疗后关节外形轻微变化,但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痛感,屈伸旋转功能基本恢复; 中,指治疗后关节变化明显,痛感轻微,不能进行屈伸旋转动作; 差,指关节变形、痛感明显,不能进行屈伸旋转动作。③ 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活动度,分别测量旋前度、旋后度、桡偏度、掌屈度、背伸度。④ 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在治疗1、2、3、4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3], 准备1把刻度为0~10数字的尺子,让患者根据自我疼痛感觉标记, 0分为无痛, 10分为疼痛难耐。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经SPSS 20.0软件分析,变量资料的组间对比行t检验,等级资料的对比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术后消肿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治疗后腕关节活动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的旋前度、旋后度、桡偏度、掌屈度、背伸度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腕关节活动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 疼痛评分

观察组治疗1、2、3、4周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 cm位置发生骨折,多合并下尺桡关节受损、桡腕关节损伤,该部位因解剖位置特殊,且骨质脆弱,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4-5]。轻微症状的患者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但对于不稳定骨折则保守复位方法效果不佳。采用外固定支架可能会发生针道感染、骨穿针松动等并发症,采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骨折则存在固定不牢靠、不利于后期锻炼的不足[6-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最大程度恢复桡骨的完整性,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关节复位后患者早期恢复锻炼。但骨折的发生不可避免会伤及骨折周围的细胞与组织,影响骨折恢复效果,如有明显组织液渗出,多处出现局部水肿、血栓、出血,增高了炎症反应的发生率,影响术后骨折愈合效果[8-9]。

祖国传统中医学在改善术后肿痛、促骨折愈合方面优势显著,中医学理论认为骨折愈合需要经过淤去、新生和骨合3个阶段,因此治疗早期应予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可发挥消肿止痛效果[10-11]。自拟方骨愈康复灵汤中,补骨脂、五加皮具有强筋骨、补脾肾的功效,怀牛膝具有活血化瘀效果,骨碎补则可发挥强骨补肾的效果,续断具有强筋骨功效,大黄通经逐淤,乳香则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没药消肿活血,自然铜具有散瘀止痛功效,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当归补气血,川芎则可发挥开郁行气功效,三七消肿止痛、活血化瘀[12-15], 多种药物共同作用,可发挥活血化瘀、强筋健骨的功效。此外,骨愈康复灵汤还具有滋阴补肾、强筋健骨功效,有利于骨折术后恢复,并改善预后。骨折发生后,随着骨密度下降,导致骨强度下降,容易再次发生骨折,而服用骨愈康复灵汤可增加骨密度,避免骨流失,提高骨骼强度[16-18]。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自拟方骨愈康复灵汤治疗,对照组仅接受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消失时间、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旋前度、旋后度、桡偏度、掌屈度、背伸度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表明,手术联合中药汤剂可在促患者骨折愈合的同时,提高骨强度,改善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使腕关节功能早日恢复,并减轻疼痛程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