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孕妇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8-26 00:4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凝本院血常规

童 伟

(江苏省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张家港, 215633)

妊娠期孕妇的生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妇体内的凝血、抗凝、纤溶等系统均会出现变化,尤其是血液系统变化会更加明显[1]。产科医务人员应了解临产孕妇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等的变化情况,以预防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血栓性疾病等的发生,进而将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生命安全的危险因素降到最低[2]。本研究选取了94例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检查的临产孕妇,以及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妊娠妇女,对其均进行了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4例2017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检查的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6.52±4.21)岁。再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00例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01±4.59)岁。本组参与者无出血疾病、凝血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参与人员及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2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纳入人员均进行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本次检验由同一组工作人员完成。

① 凝血6项检测。使用凝血检测抗凝管(生产企业: 江苏康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生产许可证号20010330)按实验要求采集血样,混匀后使用全自动离心机,转速3 000转/min, 离心15 min后取血浆备用待检。采用本院Sysmex-CA1500i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6项,包括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样本应在采集后2 h内完成检测。

② 血常规检测。按实验要求使用血常规EDTA-K2抗凝管采集2 mL静脉血。采用本院Sysmex-XS5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 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等。样本应在采集后30 min内完成检测。观察并比较2组凝血6项及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凝血6项指标比较

2组T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APTT、PT、AT-Ⅲ指标低于对照组, FIB、DDL指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凝血6项指标比较

APTT: 凝血活酶时间; TT: 凝血酶时间; PT: 凝血酶原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AT-Ⅲ: 抗凝血酶Ⅲ; D-D: D-二聚体。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2组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WBC、RDW-CV指标高于对照组, RBC、HGB、MVC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WBC: 白细胞计数; RBC: 红细胞计数; HGB: 血红蛋白; PLT: 血小板计数; MCV: 红细胞平均体积;

RDW-CV: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凝血6项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指标,其中PT是有效反映外源性因子Ⅰ、Ⅱ、Ⅴ、Ⅶ以及Ⅹ水平的敏感性指标,临床上常应用于筛查和检测止血、凝血功能。APTT, 即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以及Ⅻ等水平的一个敏感指标, APTT缩短一般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前的状态以及血栓性疾病中比较常见[3]。TT, 即凝血酶时间,是纤维蛋白原(FBG)转变为纤维蛋白所需要的时间,能够有效反映血浆中FBG情况的异常、纤溶现象的发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抗凝物情况等。纤维蛋白原(FIB)是一种糖蛋白,与凝血酶混合后可被水解成肽A和肽B, 进而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止血功能。D-D是一种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之一,是反映机体高凝状态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主要标志物之一[4]。AT-Ⅲ的消耗水平是反映凝血酶生成的重要指标,临床上将其作为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其水平的降低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女性妊娠后,胎盘会产生一种激素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体内的凝血成分、抗凝血成分以及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均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在临产前这种变化最为明显[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PTT、PT、AT-Ⅲ指标低于对照组, FIB、DDL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与平竹仙等[6]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临产孕妇适度的高凝状态能够保证分娩后胎盘剥离的创面快速愈合,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止血,在保证胎盘完整性的基础上防止了大出血事件的发生[7]。同时,这种高凝状态会导致母体血液处于一种血栓形成的状态,若出现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突发状况,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当组织凝血活酶进入到母体血液中,就会诱发DIC, 从而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还有可能会激活纤溶系统,使产妇从高凝状态变成低凝状态,增加了产妇出血风险。因此对临产孕妇的凝血6项进行检测,对产中、产后异常出血以及急性DIC等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治疗均有重要价值[8]。

血常规也是对临产孕妇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临产孕妇妊娠期为了更好地适应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孕妇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现象[9]。本研究结果显示, 2组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WBC、RDW-CV指标高于对照组, RBC、HGB、MVC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临产孕妇与健康人的PLT无显著差异(P>0.05), 这与胡志愿等[10]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认为,临产孕妇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比较常见,可对孕妇血清铁、铁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通过检测进一步明确造成贫血的原因,以便对症治疗[11]。孕妇临产期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急剧升高,这可能与应激性反应和保护胎儿避免受到感染等因素有关[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临产孕妇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若孕妇无异常反应,说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处于正常生理性增高状态,分娩后2~5 d可恢复。若临产孕妇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在分娩后5 d依然呈持续性增高状态,且产妇伴有发热症状,须警惕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3]。一般情况下,临产孕妇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增高幅度不明显甚至会有所降低均为正常状态[14], 但当临产孕妇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出现严重降低时,应警惕妊高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的发生[15-20]。

综上所述,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经常伴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对其进行凝血6项及血常规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断妊娠期贫血、妊娠期高血压、血栓性疾病等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可将威胁孕妇以及胎儿的相关风险降到最低,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高凝本院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