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通脉方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2019-08-26 00:41白永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通脉养心气虚

张 敏, 白永胜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老年病科, 陕西 咸阳, 712000)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造成心肌缺血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冠心病的发生一般与高血压、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其中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临床典型表现为胸痛伴有发热、出汗、恶心、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心悸、乏力或肠道症状,少数患者发作猝死。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分型中较为常见证型,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疗法,常以西药、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缓慢是冠心病主要病机,血瘀是冠心病主要病因,益气活血为治疗关键[2]。本研究探讨养心通脉方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5年—2017年本院老年病科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8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心通脉方治疗。诊断标准: 主症,胸痛、胸闷、心悸、乏力; 次症,头晕、发绀、面色苍白、出汗; 舌脉,舌质暗紫,瘀斑。绞痛持续时间>20 min, 伴有心动过速、恶心、呼吸困难等表现,胸骨下端或左心前区有疼痛、闷感; 心电图诊断ST及T段改变; 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直径狭窄>50%。纳入标准: ① 经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 ② 年龄45~65岁; 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严重高血压患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心、肺功能受损患者; 精神疾病患者; 对药物过敏患者。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2、18例,平均年龄(51.24±2.21)岁,体质量指数(BMI)(22.68±3.81) kg/m2, 病程(2.97±0.21)年; 观察组男、女分别为25、15例,平均年龄(52.03±1.41)岁, BMI (22.41±4.37) kg/m2, 病程(2.93±0.26)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 规格100 mg×30片)口服治疗,每日1次, 1次1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心通脉方(组方: 黄芪、白茯苓各30 g, 麦冬20 g, 人参、五味子各10 g, 丹参、川穹、当归、郁金各15 g, 炒白术10 g, 木香、陈皮各8 g, 炙甘草6 g)口服治疗,每日1剂,日服2次。以7 d为1个疗程, 2组患者持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大便,采样后送至检验室检测。采用E. Z. N. A. 试剂盒(Omega, 型号D4015) 进行肠道菌群DNA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益生菌数量(乳酸菌、双歧杆菌)及肠道致病菌数量(大肠杆菌、真菌)。

临床疗效评价: 参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标准评价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心绞痛等症状消失为显效; 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等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 心绞痛等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中医症候积分: 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诊断学术会议学术标准,评价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主症胸痛、胸闷、心悸、乏力,次症头晕、发绀、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分为轻、中、重度,分别记2、4、6分和1、2、3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 2组主症、兼症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及兼症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肠道益生菌数量比较

治疗前, 2组益生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肠道益生菌比较 ×109 CFU/g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肠道致病菌数量比较

治疗前, 2组致病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肠杆菌、真菌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肠道致病菌比较 CFU/g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机体缺血、缺氧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发病急促,病死率高。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呈逐渐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如何治疗冠心病并提高疗效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5-8]。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医可通过心电图、造影等方式诊断冠心病,给予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9-11]。中医秉持标本兼治原则,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从各个方面发挥中药机制,改善患者体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 对照组为55.00%, 说明养心通脉方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研究[6]结果大致相同,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在临床上得到完全肯定[12-14]。养心通脉方中黄芪有补脾、肺功效,人参补元气、益气血,麦冬、五味子可解乏力、心悸等气虚症状,丹参、川穹活血祛瘀,茯苓、白术益气健脾,当归活血,郁金、木香、陈皮行气血,炙甘草调和各药。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比对照组低,说明养心通脉方联合阿司匹林能明显缓解心悸、乏力及心绞痛等症状。研究[15-18]发现,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易增加粪便中细菌,患者体内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肠道致病菌增多。中医认为,调节菌群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养心通脉方有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抑制病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本研究中观察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多,大肠杆菌、真菌数量减少,说明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状态,平衡菌群,有效治疗冠心病。

综上所述,养心通脉方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增加肠道益生菌,减少致病菌,值得临床推荐使用。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少,且治疗后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故此研究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通脉养心气虚
夏至重养心
篆刻欣赏
夏至养心喝“三茶”
夏季穴位养心
药品包装用复合膜与通脉颗粒的相容性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