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研究

2019-08-26 00:41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3期
关键词:流程化空腹胰岛素

徐 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一内分泌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00)

糖尿病是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引发的内分泌疾病,其中25%~50%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家族遗传史,多数患者因饮食过度、缺乏体力活动,造成免疫系统缺陷,在受到病毒感染后引发糖尿病[1-2]。患者患病后主要特征为血糖、血脂升高,心脏、肝肾、神经、血管等功能发生障碍,患病前多数患者有发胖症状,患病后体质量下降,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疲乏无力,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3]。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很难根治,因此,需要加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在此提出采取流程化糖尿病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水平[4-5]。本研究以相关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病情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 ②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协议书参与研究。排除标准: ① 合并患有心血管、肝肾类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 ② 排除对胰岛素过敏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31~67岁,平均(49.31±4.72)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7.78±2.63)年; 研究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4~66岁,平均(50.86±4.97)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7.48±2.45)年。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发放资料、多媒体等途径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嘱咐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作息,正确进行运动治疗,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

1.2.2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① 制定糖尿病护理小组培训计划,建立专业的护理小组,护理团队包括科室医生、专科护士长、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理部人员等,护理前对护理小组进行规范化培训,明确各科室职责,形成具有协作性的指导实施及监督制约的护理小组,并对培训后的护理人员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检验小组成员对血糖仪、胰岛素使用的掌握情况。② 实施计划并完善护理流程。首先,建立个体资料档案,了解患者认知状况及病情,进行询问评估,针对性的建立流程化的护理方案;其次,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包括饮食、血糖监控、足部护理、运动、药物、生活方式等方面,重点讲解胰岛素分类、药物的用量、用药时间、用药方法等;再次,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指导,保证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③ 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答,同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有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④ 患者出院后,定时进行随访调查,记录患者的认知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并对出院后患者所出现的不良状况及时提出护理建议。

1.3 观察指标

3周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组患者护理后认知水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认知态度、护理方法的掌握、用药依从性,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观察患者是否正确掌握护理流程[6]。

血糖水平测量指标[7-8]: 正常人空腹血糖标准为<7.0 mmol/L, 正常人餐后2 h血糖标准为<11.1mmol/L, 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护理后认知水平比较

研究组认知态度、护理方法的掌握、用药依从性等认知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院外认知水平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护理前, 2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情况比较 mmol/L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引发血糖水平显著升高的慢性疾病,患者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虽未完全丧失,但普遍呈匮乏状态[9]。研究[10-12]表明,患者在30岁以后糖尿病发病率升高,患病因素与其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例如饮食不规律,较多摄入高热量食品,导致肥胖率上升,再加上体质量上升却缺乏体力活动,导致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发糖尿病。

患者患病早期并无显著症状,在患病前期部分患者并发有微血管并发症,肥胖者多易患病,患病后烦渴、多饮多尿,患者通常伴有糖代谢异常,餐后血糖通常比空腹时有所上升[13-14]。糖尿病病程普遍较长,且无明确根治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放弃治疗、不遵照医嘱、饮食及运动不合理等现象[15]。因此,提前做好防范护理工作是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从加强患者认知、检测血糖意识及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16]。

本研究通过建立流程化的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对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护理流程,由护理小组谨遵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将护理程序严格化、合理化,提高临床护理效果[17-18]。

本研究中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认知水平,结果显示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的患者认知态度、护理方法的掌握、用药依从性等方面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多数患者能够客观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按照护理方案每日根据自身体质量等综合因素合理摄入总热量; 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合适的运动及运动量,多数患者能够根据其健康状况增强体力,减少体脂含量; 在药物治疗中,多数患者能够合理选择适用药品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正确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同时,对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进行观察记录,血糖检测是对糖尿病进行诊断的唯一标准,结果显示护理前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及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护理后,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及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一般在治疗过程中,空腹时患者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7.2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水平应该控制在10.0 mmol/L以下。在本研究中,采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护理的患者血糖水平均符合控制范围,测量所得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应用流程化糖尿病小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够形成相互协作、规范性的护理流程,提高临床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流程化空腹胰岛素
企业人才招聘流程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具化 瘦身 流程化”责任落实3步走
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与服务的研究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