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9-08-26 01:24刘晓荣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序列化语文核心素养

刘晓荣

摘 要: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活动;语文素养;序列化;统编教材;积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5B-0102-03

当下,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很多语文老师在语文课上都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这一活动环节。笔者这里所说的“课前三分钟”指的是,课堂上进行教材学习之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实践表明,“课前三分钟”活动可以活跃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丰富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笔者在深入学校听课调研中发现,目前本地区初中语文课堂教材学习之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安排:有的是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情况;有的是让学生齐声背诵近期学会的课本上的古诗;也有一些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如美文分享、成语故事等。但当中也有不少流于形式,反而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原本用意很好的活动最后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所以,笔者在实践和调研基础上对“课前三分钟”活动做了几点思考,一来明确“课前三分钟”活动的重要性,二来厘清“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一些基本操作方式,以期提高“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有效性。

一、“课前三分钟”活动的重要性

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在每个学段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对初中学生而言,这项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二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先说提高听、说能力。语文课堂上,总是能看到一些学生在口头发言时语态上支支吾吾、害羞扭捏、声音微弱,内容上表述不清、逻辑混乱,有些书面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也如此。

当然,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上,但是囿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时间,课堂上无论是口头表达的语态、内容还是学生的覆盖面都是有限的。

而开辟“课前三分钟”,把时间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上台展示自我,通过内容合理、形式丰富的语文活动,从口头表达的语态、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长期锻炼,让学生克服当众表达的畏惧心理,加上教师从训练内容上进行指导和合理安排,可以使学生从“敢表达”到“会表达”直至“想表达”。

所以,“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弥补课堂教学口头表达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地表达,除了培养学生大胆表达的勇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别人展示的过程中,每位学生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积累,更多的是锻炼现场“听”话的能力——在听中收集信息,養成良好的听话习惯,训练注意力和想象力,训练听话过程中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再说说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课前三分钟”活动主题相对集中系统、时间固定,教师若能对“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求做细致研究和精心安排,一定能使学生在长期的坚持中从“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层次上获益,成为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也是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同时,实践证明,好的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在调节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要求

(一)人人展示,提前准备

“课前三分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锻炼,要关注全体学生。所以在学生参与方式的操作上要“定顺序”——可以以座位号为依据轮流展示;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决定组内先后顺序,然后在班内确定组别顺序,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

同时,老师要提前布置主题和内容,让学生有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包括查找资料、确定内容;提出展示要求,让学生提前练习,包括语言组织、声音表现、体态等,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学生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展示的效果,进而打击学生的信心,二来也可以提高“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实效。

(二)倾听评价,互动参与

每次“课前三分钟”活动绝对不仅仅是负责展示的同学一个人的事,而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所为、有所获。所以除了对展示者提出要求,还应该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点评,并提出倾听的要求、点评的要求和人员安排,如点评应该以鼓励为主,注意引导等。这样一来,倾听、评价不仅增强了现场的互动,也促进了人人参与。

(三)定好时间,注重时效

“课前三分钟”活动必须控制好时间,时间过长会影响课堂教学;时间过短,无论是展示还是倾听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定时间”,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将时间定好(建议2~5分钟),然后不折不扣地执行。

在操作过程中,要灵活处理一些情况,如:有些因胆量不足或准备不充分而用时过短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有些因各方面能力较高、表现欲强、准备过多而出现超时的学生,教师也要在表扬的同时指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展示内容删繁就简,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凝练。

三、“课前三分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要改变当前语文“课前三分钟”内容设计、形式要求上过于随意、泛化的情况,提高“课前三分钟”的有效性,要使内容和形式“序列化”,即构建与初中生思维、知识及言语能力发展阶段相应的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序列。

内容上,将初中语文学习的几个能力点和言语技能点,分布到初中三个学年的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周,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和提高,使活动内容形成螺旋上升的序列;形式上要力求丰富,避免形式单一枯燥引起学生的疲劳而流于应付,当然,形式的选择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花哨,主要是要有“语文味”,更好地为语文学习服务。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课前三分钟”内容和形式的安排在追求三个学年形成序列、自成体系的同时,还要适宜地结合教科书内容,尤其是统编教材每册书的“活动·探究”单元、“口语交际”“名著导读”以及“综合性学习”内容,这样既完善“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序列,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从笔者的实践经验来说,教学中笔者会明确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学年“课前三分钟”活动的任务、内容,使各学年的内容既有明确的差异又有联系,进一步区分各学期、各月、各周的活动内容,形成落实到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序列。

大体来说,初中三个学年要分阶段、分目标地设计课前活动,三个学年各有侧重点——七年级,侧重培养学生上台表达、展现自己的能力,拓宽视野,形式以朗读、讲述等带稿表达为主;八年级,侧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语言的锤炼以及阅读面的拓展,形式以演讲、讲述、解说等脱稿表达为主;九年级,侧重学生的自我表达,抒发内心情感、发表对人对事的见解等,形式以即兴演说、即席讲话、现场评论等为主,同时这个阶段的“课前三分钟”强调与中考接轨,采用新颖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复习备考效率。

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为例,罗列一个学年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序列化安排:

续表

以上安排,一来基于三个学年的“课前三分钟”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序列化,二来紧密结合统编教材内容。内容上,每学期的第二个月和第四个月安排的是当册书“名著导读”推荐篇目和自主阅读篇目的阅读交流,这样促进了整本书阅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新闻的“活动·探究”,所以在与教学相应的月份安排分享交流感兴趣的新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演讲的“活动·探究”,所以在与教学相应的月份安排演讲;同时每学期各有一个月安排对联分享交流,这是因为笔者一直对对联这一文学形式青睞有加。

对这一点特别说明一下——对联的构成要素离不开语文的基本内涵,即汉语的音、形、义、词性以及文学性等等,将对联的赏析引入“课前三分钟”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的妙用,提高炼字的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增强“课前三分钟”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形式上,八年级以脱稿表达为主,比如第一学期训练学生脱稿讲述、脱稿复述、脱稿解说等能力,第二学期训练学生脱稿分析、脱稿解说、脱稿复述、脱稿演讲等能力。在此过程中,相互点评也是形式之一。

以上是以“月”为单位安排主题内容的“课前三分钟”活动,有的老师如果觉得一个主题内容的周期有点长,也可以以“周”为单位来安排活动主题,这样一个学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更丰富一些。

诸如“我背名篇”“诗词赏析”这样的读书交流、“我的佳作推荐”这样的写作交流、“听听名人的故事”这样的写作素材积累、“病句大家改”这样的语用训练等活动都可以相继安排。

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在活动中做好记录,从而形成系列材料,以便记录学生的积累与提高。可以以学期为单位,做好阶段性的巩固与提高工作,比如装订成册的“课前三分钟”活动文字资料展示、学生的优秀演讲展示、学生的优秀点评录音或录像展示等等。

四、结束语

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有效性,就要抓准教学关键点和突破点,循序渐进,使其既相对独立于课堂教学,又能前后勾连构成一套完整的序列,从而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黎霞.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口语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赵会勇.新时期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9,(20).

[3]吴月春.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9,(15).

[4]祝锦玉.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19,(9).

[5]王雪梅.巧用赞扬语,课堂更精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赞扬语的运用[J]. 当代家庭教育,2019,(13).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序列化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建构序列化阅读教学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课前三分钟 成长大舞台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Java 反序列化漏洞研究
抓好课前三分钟
作文训练微格化、序列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