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血脉

2019-08-26 17:53刘继厚
关键词:鲜血日寇丰碑

刘继厚

“血染白山黑水”是东北抗联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是黑龙江“东北主战场”抗日胜利的缩影,也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影片带我们穿越时空,再现英雄的丰功伟绩,感悟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激励“东北人”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不会忘记在白雪皑皑的深山与敌人战斗的英雄。《丰碑:东北抗联精神》用记录的形式,带大家穿越历史时空,走进了白雪皑皑的主战场。东北抗联战士以草根、树皮果腹,在冰天雪地的大山深处一次次痛击“红光满面”、武器先进的日寇、伪军,用尽最后一颗子弹,滴尽最后一滴鲜血,用“信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光荣与伟大。“不被鬼子打死,也会被冻死饿死”,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咬牙坚持战斗。无数抗联战士埋葬在长白山、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他们用鲜血染红了皑皑白雪,用生命书写了中国东北抗战的历史,历史不会忘记英雄的群体——“东北抗联”。

冰河不会忘记正值青春年华宁死不降的八个温暖身躯。日寇践踏中国,无数的优秀女性投身革命。东北抗联英雄赵一曼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这位英雄母亲流露出身为人母的柔情。当面对敌人老虎凳、辣椒水等严酷的折磨时,她展示出了共产党人的坚毅与忠贞。然而,不是所有的英雄都会留下名字,当小学课本中《八女投江》的内容在《丰碑:东北抗联精神》画面中展现,观者不禁潸然泪下。八条鲜活的生命,在保护大部队的紧要关头选择了冰冷的河水,毅然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从容”牺牲。冰河不会忘记,她们宁死不降的勇气被永远传颂,用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是伟大的、光荣的。她们的壮举俨然化作一种精神,在白山黑水中流淌、传承。

百姓不会忘记仁人志士用血肉筑起的中国新的长城。《丰碑》进一步探寻了东北抗联在冰天雪地的黑龍江的生存轨迹,缺医少药、风餐露宿,他们依然信念坚定与鬼子进行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中国新的长城”。抗联五军连长李海峰等12名战士,为保卫总部、阻止日伪军围剿,进行了惨烈的抗争,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山顶,为了纪念英雄,“小孤山”被百姓更名为十二烈士山,这是人们对英雄的褒奖,更是对先烈的哀思。在中国的战场上,他们只是一个缩影,“一寸山河一寸血”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争的真实写照。百姓不会忘记,无数先烈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换来新时代,14年的抗战,40年的改革,70年的建设才有了如今幸福美好的新中国。

龙江没有忘记,将烈士名字永远镌刻在这片黑土地上。“英雄,应该永远被铭记。”黑龙江没有忘记东北抗联将士流血牺牲的历史,为了让人们清醒地认识战争的残酷,陈列日寇侵华罪证,建立了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用实物展现历史、用文字讲述历史、用光影再现历史,让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人们感受东北抗联英雄的英勇与豪迈。哈尔滨没有忘记,为了让人民铭记那些鲜活的名字,将四条主要街道分别更名为靖宇街、尚志大街、一曼街、兆麟街,将烈士的名字永远镌刻在这座城市、这片黑土地上,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为新中国的解放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群体,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扬、永不磨灭……

组织没有忘记,挖掘整理东北抗联的历史呈现给后人。作为电教工作者,我有幸聆听省委组织部主创人员讲述关于选题、采访、抢救发掘及后期整理的过程,有辛酸、有无眠,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东北抗联英雄的崇敬。历时数年,他们重寻抗联战场,在漫长的拍摄历程中,传承、弘扬新时代的抗联精神;再寻抗联老战士,讲述战斗中的亲身经历,在多个抢救性采访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采访抗联老战士李敏的过程中,他们抓拍到了老人表情、动作等细节,再现了老战士弘扬抗联精神的初心、担当与使命。《丰碑:东北抗联精神》用精彩的画面、鲜活的文字和动人的史实呈现给“当代人”,向人们再现东北抗联英雄的丰功伟绩,激励幸福中的人们珍惜美好新时代。

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用鲜血和生命“驱逐日寇,还我河山”的英烈们。作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抗联精神”融入“东北人”的血脉,让“东北抗联精神”永不磨灭、绽放光芒!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嫩江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鲜血日寇丰碑
唐学咏早期抗日救亡歌曲《去灭日寇》回顾
用鲜血播种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二回 曲焕章研制百宝丹 六十军携药杀日寇
用鲜血浇铸的战地日记——追记志愿军张子丰的革命烽火岁月
七年蝉
丰碑
狂雪
——为被日寇屠杀的30万南京军民招魂
丰碑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