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19-08-26 13:10孙晓星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冠心病

孙晓星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取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研究组38例,采取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胆固醇(T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获得理想的降脂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若患者病情较严重,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冠心病;不良反应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它是由于血管堵塞或者是缺氧等状况导致的。一般来说,现在这种疾病在老年人身上是非常常见的"。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冠心病有许多的诱发因素,发病率还是很高的。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心脏出现供血不足而引发心肌功能障碍。冠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胸痛、胸闷、气促、出汗、恶心及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口。目前,药物治疗能够减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作,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冠心病患者死亡,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规范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再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5例,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冠心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病毒感染、精神障碍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57±12.34)岁;病程1~8年,平均(4.57±2.28)年。研究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48~79岁,平均(63.58±12.63)岁;病程3~10年,平均(6.51±2.9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所有患者治療前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断剂、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等。并纠正患者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如吸烟、酗酒,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并发症需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保持稳定。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服用20mg/d,研究组服用40mg/d,两组均连续用药6周。

疗效判定标准:①比较两组患者用药6周后血脂水平情况,于患者空腹12h后,采集静脉血4mL,离心后分离获得血清,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胆固醇(TC)进行检测。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肌肉疼痛、肝功能异常、消化不良、心力衰竭。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用药6周后,研究组LDL-C为(1.68±0.21)mmol/L,TC为(3.43±0.11)mmol/L;对照组LDL-C为(2.34±0.35)mmol/L,TC为(3.97±0.31)mmol/L;研究组LDL-C、TC后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DL-C为(1.37±0.23)mmol/L,对照组HDL-C为(1.39±0.25)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经治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例(18.42%),对照组为9例(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冠心病全称叫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引起了血管的堵塞这样一种结果,由于血管的堵塞和变窄,使得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坏死的现象,进而引发心脏病,也就是冠心病用。临床治疗有改变患者生活习惯、重建血运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式,在药物治疗上有抗血栓(抗血小板、抗凝)、减轻心肌氧耗(β受体阻滞剂)、缓解心绞痛(硝酸酯类)、调脂稳定斑块(他汀类调脂药)等5。本研究通过采取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肝脏是其主要作用部位,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血胆固醇和LDLC水平,增高血HDLC水平,降低血清TC水平间。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在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是医务工作者及患者顾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更理想,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浓度。若患者病情较重,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杨雪砚.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129.

[2]于凯,张珍侠.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36-37.

[3]刘小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7):107-108.

[4]孙丽丽,智永超.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9):112-113.

[5]胡燕枝,钟艺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3):103-104.

[6]张娜.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4):49-50.

猜你喜欢
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