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血药浓度与环良反应的分析

2019-08-26 13:10宋芳芳陈永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不良反应

宋芳芳 陈永刚

摘要目的:对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狼疮性肾炎患者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有不良反应和感染患者的霉酚酸血药浓度(MPA-AUC)浓度明显高于无不良反应、无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对MPA-AUC浓度监测并调整使用剂量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霉酚酸酯;不良反应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主要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霉酚酸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常用药物"。作为霉酚酸(MPA)的一种酯类衍生物,口服给药后能够迅速被吸收并转化为霉酚酸,对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IMPDH)产生抑制作用,阻断DNA合成,并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达到免疫抑制效果。但研究发现,霉酚酸酯在应用中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为提高用药安全性,本文将对霉酚酸酯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红斑狼疮患者60例,均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诊断标准,存在明显肾炎,肾活检确诊为狼疮肾炎;血清肌酐<265μmol/L,尿蛋白>1.0g/24h,病理分型为川I~IV型。排除标准:①肝功能异常;②活动性感染;③近期内(3个月)使用过环孢素A、环磷酰胺;④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4~70岁,平均(33.86±6.93)岁;红斑狼疮病程0.6~5年,平均(2.34±0.85)年;肾病病程0.3~4年,平均(1.56±0.58)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69岁,平均(33.91±6.77)岁;红斑狼疮病程0.7~5年,平均(2.40±0.79)年;肾病病程0.4~4年,平均(1.60±0.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肾脏病理活检,根据ISN/RPS2003相关标准进行分型。①观察组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靜脉滴注,0.5g/次,1次/d,3d后改为泼尼松,口服给药,初始剂量0.8mg/(kg.d),随后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增加剂量,单日最大剂量为40mg,分3次口服,4周后逐渐降低剂量,维.持10mg/d。同时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初始剂量2g/d,肾功能不全患者1.0g/d,体重偏低(<50kg)1.5g/d。根据患者的血药浓度调整给药剂量。②对照组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使用方式与观察组一致;同时使用环磷酰胺治疗,静脉滴注,使用剂量0.5~1.0g/m2。

评价标准:治疗后1周,进行血药浓度检测,计算空腹浓度(C)、服药30min(Cos)、服药2h(C)各点MPA值,并计算霉酚酸血药浓度(MPA-AUC),随后每2周检测1次。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霉酚酸酯初始剂量为1.0g/d9例,1.5g/d14例,2.0g/d7例。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使用剂量也存在差异,剂量8.8~126.8mg.h/L,平均为(42.58±10.98)mg.h/L。有不良反应、有感染患者MPA-AUC浓度明显高于无不良反应、无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7例(23.33%),对照组发生16例(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5)。见表1。

讨论

霉酚酸酯经过肠道吸收会形成代谢产物MPA,能够有效抑制鸟嘌呤的生成,并对T、B淋巴细胞增殖产生阻断作用,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的临床疗效已经被临床一致肯定,并被应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同时,霉酚酸酯还能够对肾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增殖等产生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脏疾病。给药后,霉酚酸酯能够快速水解,形成MPA,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90%,主要以酚化葡萄糖苷糖(MPAG)的形式通过肾脏排泄,MPA含量极低,不会造成肾损害2。

以往有研究使用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时,结果显示其临床疗效与环磷酰胺相当,但对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改善效果优于环磷酰胺。也有报道称网,虽然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不良反应较大,容易影响患者耐受性。霉酚酸酯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可能是由于霉酚酸酯代谢产物Acyl一MPAG、N一吗啉刺激黏膜组织引起,餐时服药能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研究发现5,MPA-AUC浓度>40mg.h/L时,胃肠道反应、感染等不良反应显著增加。本次研究表明霉酚酸酯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环磷酰胺。

综上所述,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对MPA-AUC浓度监测并调整使用剂量能够提高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方艳玲.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对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1):68-69.

[2]卫鹏宇,王葳,朱胜保,等.霉酚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ysC、TGF-β.1、sTM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8,29(19):2707-2710.

[3]王林风.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8,26(3):18-20.

[4]崔冰,彭贵军.霉酚酸酯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5):734-735.

[5]苗小勇.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治疗弥漫增生型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4):697-698.

猜你喜欢
狼疮性肾炎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发急腹症13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发急腹症13例疗效观察
来氟米特治疗30例狼疮肾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