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气道正压通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8-26 13:10胡荣喜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胡荣喜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2015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临床急诊急救措施,研究组在急诊急救措施基础上配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入院后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效果较急救前及同期对照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类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中予以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实现对患儿血气治疗的有效纠正,从而促进病情症状的有效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 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急诊急救措施

小儿肺炎作为常见儿科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的特点,患儿易在发病的短时间内发展至重症阶段,且患儿肺部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故由于症状的加剧及合并呼吸衰竭,对患儿生命安全易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中对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多在发现症状后,采取临床急救措施,但对于呼吸机能衰竭无法维持正常血气指标的患儿治疗效果较差,故需配合血气纠正治疗措施,实现对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为观察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中应用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及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8月-2018年11月收治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0.9~8岁,平均(4.45±0.85)岁。研究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0.8~8岁,平均(4.40±0.81)岁。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人标准:患儿监护人经了解研究内容后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合并其免疫功能障碍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呼吸衰竭者。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临床急诊急救措施:患儿人院后立即开展临床诊断,并连接监护设备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使用气道扩张剂类药物进行气管解痉、增加通气量,接入鼻导管进行氧疗,吸氧速率为0.5L/min,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补液、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纠正患儿机体电解质平衡、改善肺部炎症。待患儿恢复意识后,予以排痰护理,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影响治疗。②研究组在急诊急救措施基础上配合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基础急救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将鼻导管氧疗改为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呼吸机对患儿进行氧疗,氧疗参数如下:吸入浓度为50%~90%,氧流量为5.0~11.0L/min,气道正压为0.3~0.5kPa,并接入加温湿化器,调整吸氧湿度及温度,避免吸氧过程中氧气干燥、温度过低而对气道造成刺激,进一步加剧炎性反应。患儿急诊治疗期间需对各时段血气指标及提升变化进行严密监测,若病情仍出现进展应立即予以有创机械通气,降低患儿死亡风险;12-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并发症情况。①血气指标:患儿人院时及治疗24h后取1mL动脉血经血气分析仪对其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检测;②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包括治疗后呼吸衰竭缓解时间、心率恢复时间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两组入院后血气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气指标改善效果较急救前及同期对照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研究组各类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肺炎是一类小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可由微生物感染、病毒感染等多类因素引发,患儿在发病后可由于肺部炎性反应,导致其出现高热、咳嗽、痰液分泌增多等体征,且可随着病情的发展对其呼吸系统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故应在急诊治疗中配合有效血气指标纠正措施,实现对患儿的有效救治。

在常规氧疗实施中,通过鼻导管对患儿吸氧量进行纠正治疗,虽可实现对血气指标的纠正,但由于氧流量较大,且氧气湿度与温度较患儿体内温湿度环境存在较大差异,故可在氧疗过程中对患儿气管及肺部造成刺激,进一步加剧呼吸系统内炎性反应,刺激痰液分泌,影响治疗效果,加剧患儿病情,可在无法有效排痰的情况下引发呼吸道堵塞。而早期持续正压通气治疗中通过加温湿化器的应用,可对患儿吸入氧气的温湿度进行有效调节,减少对气道产生的刺激,且可通過对氧流量的有效调节,维持患儿的有效通气,进而有效改善呼吸功能,提升血气指标,降低不良风险51。

综上所述,急诊治疗中予以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急诊急救措施及其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实现对患儿血气治疗的有效纠正,从而促进患儿症状的有效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薛.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3);:38-40.

[2]杨春.早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7,33(19):21.

[3]马志英.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急诊急救措施[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3):52-55.

[4]刘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68例小儿重症肺炎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77-78.

[5]孙静.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10):1073-1075.

猜你喜欢
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小儿重症肺炎40例护理经验总结
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用于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