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间隙和持续蓝光光疗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

2019-08-26 13:10申艳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生儿

申艳泉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黄疸患儿施予间隙与持续蓝光光疗的价值及效果。方法: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102例,接受持续蓝光光疗的51例作为A组,接受间隙蓝光光疗的51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结果。结果:B组患儿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蓝光光疗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优于持续实施光疗,能减少患者各类不良反应的产生。

关键词 蓝光光疗;病理性黄疸;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即出生28d内的新生儿产生的黄疸,相关症状为巩膜、皮肤浅黄色等,病情過重的患儿会遍布全身。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相关原因十分多,胆红素过量产生是首位原因"。严重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4,主要予以持续蓝光光疗,严重者需要换血,然而,其要具备特殊的环境与条件。目前开展的基层医院不多,蓝光持续光疗是对新生儿黄疸治疗十分普遍的方法,其可以减少胆红素水平,成效十分理想鬥。本研究分析对黄疸患儿施予间隙和持续蓝光光疗的价值及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1月-2018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患儿102例。接受持续蓝光光疗的51例作为A组,男31例,女20例;平均日龄(15±8.77)d;光疗时间12~18h,在治疗1次后,闭合8~12h,再次施予光疗,治疗连续3~5d。另接受间隙蓝光光疗的51例作为B组,男32例,女19例;光疗时间3~6h,在治疗1次后,闭合2~4h,再次施予光疗;平均日龄(15±7.3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黄染有所消减,胆红素水平<102.6μmol/L。②好转:黄染有所减弱,胆红素水平<171.0μmol/L,但>102.6μmol/L。③无效:没有达到如上的标准。对比A、B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发热、皮疹。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A组总有效率为86.27%,B组为9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61%,B组为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前,A组胆红素水平对比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胆红素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为病理性、生理性两大类。有研究指出,>60%的新生儿会在娩出1周后产生黄疸,而>80%的早产儿会在娩出后的1d中产生黄疸。因为新生儿其血脑屏障还没有健全,黄疸过高极有可能使得其中枢神经受累,引发胆红素脑病。

对新生儿黄疸大多借助蓝光光疗。这是因为胆红素对于波长为450nm的蓝光具有极大的敏感性,胆红素在光疗之下能够产生十分突出的转变,产生水溶性胆红素,借助胆汁排出至肠腔中,或是借助尿液自身体中被排出,可以减少患儿自身的胆红素浓度。其中间隙蓝光光疗可以增强蓝光箱的应用效果,且騏治疗所需时间过短,可以降低新生儿产生的各类不良反应,从而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依从程度。

总之,间隙蓝光光疗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后,其对比持续实施光疗来说具备更优的治疗成效,且能够减少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周信英,何国芳,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6):3711-3714.

[2]龚唯鸣,肖晓冬胡梅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光疗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北方药学,2018,15(9):31-32.

[3]张华琼,蒋春华.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光疗、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8,24(9):23-26.

猜你喜欢
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
浅议新生儿沐浴抚触的临床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