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260例临床分析

2019-08-26 13:10马燕杰王晓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不良反应

马燕杰 王晓娥

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小儿腹泻患儿2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评估两组病情恢复时间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发热消失、止泻、恢复正常排便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能有效控制其病情,促进患儿早期恢复正常排便,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腹泻;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1岁者约占半数,主要在春秋季节较常见,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肠道内感染常见者为病毒、细菌,尤其是病毒。肠道外感染可由于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性疾病时,感染源释放的毒素作用于胃肠道或病原体的同时感染肠道而引起腹泻。患儿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部分混有黏液,伴发热、恶心、呕吐,吐泻严重者常出现皮肤黏膜干燥、口渴多饮、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若不能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就会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临床治疗小儿腹泻往往是以西医为主,其能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但极易对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伤,使得最终临床疗效欠佳。有学者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疾病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对促进其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260例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小儿腹泻患儿2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130例,男69例,女61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25±0.43)岁;病程1~10周,平均(6.47±1.13)周。对照组130例,男68例,女62例;年龄2个月~2岁,平均(1.12±0.35)岁;病程1~11周,平均(6.56±1.0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人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②家属均知情;③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的要求。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②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③免疫系统疾病。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输液补充电解质、抗炎、平衡饮食、益生菌。采取蒙脱石散治疗,1~2岁1~2g/次口服,口服,3次/d,后期根据其病情恢复情况,合理调整药物剂量。②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处方包含白术、党参各3~6g,甘草、黃连各2~3g,黄芩、葛根各3~5g,鸡内金、焦山楂、薏苡仁、砂仁、麦芽、茯苓、怀山药各2~5g,上述药物用水煎取汁120mL,1剂/d,少量多次频服;不能口服者用上述药液直肠保留灌肠,2次/d,后期根据患儿病情康复情况,对药物剂量适时调整"。同时给予中医“神阙、天枢穴”穴位贴敷或艾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5d。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治疗后发热消失、止泻、恢复正常排便与住院时间,各指标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食欲不振或发热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恢复且排便次数恢复至<2次/d;②好转:临床症状与大便性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2次/d;③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且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1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病情恢复时间比较:研究组发热消失、止泻、恢复正常排便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小儿腹泻属于临床常见的儿科疾病,其发生率高,主要发病机制是肠道功能减退或脾胃虚弱等。患儿往往表现为持续腹泻、发热与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早期若不能对其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对患儿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脱水或意识不清等情况,直接影响其生命健康。临床治疗该疾病往往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常见药物是蒙脱石散,其能有效保护患儿胃肠黏膜,对其胃肠功能加以修复,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发展,但单纯采取西医治疗措施极易造成其他器官损伤,造成患儿易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欠佳。

有研究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属于“注下”或“泄泻”等范畴,主要的致病机制是湿热下注或脾胃虚寒,因此临床治疗需以清热利湿或温补脾胃为主,本文选取的中医药方中葛根、黄芩、黄连清热祛湿的功效;茯苓、扁豆、薏苡米仁祛湿健脾;党参、白术有温补理气的功效;鸡内金、焦山楂、麦芽、山药消食化积。诸药联用能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温补脾胃的作用,患儿未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其胃肠功能加以修复,从而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彭超群等研究明确指出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时效性与可靠性。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能有效控制其病情,促进患儿早期恢复正常排便,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华美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3):341-342.

[2]易欢华,黄艳青,陈镇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3):3562-3564.

[3]杨丽红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辅助治疗小儿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0):146-148.

[4]李亚兰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护理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8):146-147.

[5]张晶晶.中医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运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0):255.

[6]吴小英.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169.

[7]彭超群,许增华.小儿腹泻病中医临床证型分布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8,49(11):20-21.

猜你喜欢
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不良反应
联合平板电脑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
中医敷贴治疗小儿腹泻60例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联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