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纠正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新方法

2019-08-26 13:10高晓玲吴惠玲朱江贤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抗凝剂检测方法

高晓玲 吴惠玲 朱江贤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准确、简便纠正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处理方法。方法:收治EDTA-PTCP患者118例。采用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千粉的抗凝管二次抗凝处理标本,同时取患者末梢血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处理结果。结果:118例样本中,116例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检测结果与末梢血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无集聚,呈散在分布,能纠正EDTA-PTCP;2例样本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未能纠正EDTA-PTCP,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仍集聚。结论:临床工作中发现EDTA-PTCP时,可采用含EDTA-K2干粉的抗凝管纠正,该方法避免了二次采血,能缩短患者标本检测平均时间,提高了检验效率。

关键词 血小板假性减少;抗凝剂;检测方法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近年来发现此种抗凝剂偶可诱导血小板的体外聚集,血细胞分析仪不能识别,而导致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实际数值,这就是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有文献报道EDTA-PTCP的发生率为0.15%~0.25%;约占所有血小板<100x10/L患者的0.85%~1.05%,而在门诊患者中,EDTA-PTCP的发生率高达2.5%~4.0%"。EDTA-PTCP本身无病理学意义,然而,EDTA-PTCP容易造成临床的误诊、误治,甚至导致不必要的血小板输注。因此准确快速纠正EDTA-PTCP患者血小板计数,对于减少临床误诊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常用的纠正EDTA-PTCP的方法有EDTA抗凝静脉血加,人阿米卡星后重新计数、重新采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计数,采集末梢血计数等,以上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对本实验室新旧方法做对比,寻找一种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来纠正EDTA-PTCP。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血常规检测出现EDTA-PTCP患者118例,男51例,女67例;门诊患者49例,住院患者53例,健康体检16例。

仪器与试剂:XE-2100血液分析仪、配套试剂及质控品,仪器状态良好,每天均检测高、中、低3种质控品,且均在控后进行标本检测;2mg/mLEDTA-K2抗凝管;0.5mLEDTA-K2干粉抗凝管;光学显微镜;草酸铵稀释液,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配制。

方法:118例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阻抗法)结果显示血小板<80x10%/L,涂片、染色镜检镜下血小板集聚(图1)的患者抗凝血标本,分别取150μL加人含有EDTA-K干粉抗凝剂的2个抗凝管内(考虑抗凝剂浓度、标本检测量),充分混匀后合并为1管,于37C恒温箱放置10~15min,再次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光学法)检测纠正血小板计数,并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是否仍集聚。同時,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操作,采取同一患者末梢血,由经验丰富的2名主管以上检验师进行血小板人工计数,结果取均值作为参照。

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表示,采用1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8例中116例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检测结果与末梢血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无集聚,呈散在分布,能有效纠正EDTA-PTCP。见图1~2。有2例用上述方法处理后,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仍聚集,未能纠正EDTA-PTCP。

讨论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血栓形成,在止血、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的数量异常或功能缺陷是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当血小板在(20~50)x10*/L时,可有轻度出血或术后出血症状凹。因此,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临床倾向于用血小板卫星现象、抗磷脂抗体等理论解释EDTA-PTCP的机制。然而,也有学者提出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主要原因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PIl//ITal。EDTA-PTCP患者血小板的GPIIb/lIa表达要明显强于正常人,导致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增加。一般来说,处于正常情况下的GPIIb//IIa主要隐藏于血小板膜的亚单位中,而钙离子鳌合剂的变化,可促使血小板膜出现蛋白暴露现象,最终导致血小板聚集,而使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计数,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这种聚集是一种可逆的,可以被纠正的弱聚集。本次试验中,EDTA能将已发生EDTA依赖聚集的血小板重新解离,其关键可能在于EDTA的浓度(二次抗凝)、标本混匀后的放置时间及温度。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ICSH)1993文件建议,血细胞计数应用EDTA-K,为抗凝剂4,为防止稀释低渗作用,EDTA-K2抗凝剂应使用干粉。临床工作中常常因为患者的个人情况导致采血量过多或者过少,导致EDTA-K,浓度偏低或偏高。过高浓度的EDTA-K2诱导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聚集而不被计数;EDTA-K,浓度偏低时,血液不能有效抗凝,PLT聚集而不被计数[51。2.25mg/mL是EDTA-K2的最适抗凝浓度,该浓度不会影响白细胞的数目和大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也最小,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问。本次试验中EDTA二次抗凝后将标本温浴15min,原因有二,其一是据文献报道,EDTA-Kz抗凝血,血小板在15min测得值最高",血小板聚集主要发生在血液离体15~60min,即抽血15min后血小板会进行性下降,在采血15min内分析EDTA-K2抗凝的全血标本,可提高血小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图;其二,EDTA-PTCP,具有温度依赖性回,最适聚集温度为4~20C,在37C条件下采血则不产生聚集。

EDTA-PTCP发生率较低,常因被忽视而出现误诊误治,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及时发现并纠正PTCP非常重要。EDTA-K2干粉二次抗凝的方法能快速准确纠正PTCP,同时避免对患者的重新抽血,既节省了检测的时间和成本,也规避了患者对医护工作者产生怨怼的可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丽红金玲,李威等我院56例EDTA-PTCP病例分析及临床处理[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32-2234.

[2]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7.

[3]陈爱莲,马小宏.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检测方法探讨[J].海南医学,2015,26(21):3086-3088.

[4]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

[5]梁委军,曾张琴,董家书.EDTA-K2浓度对全血细胞分析的影响[J].临床工程,2010,25(9):87-88.

[6]丛玉隆.今日临床检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

[7]梁培松,王结珍等.纠正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方法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志,2013,18(34):2488-2499.

[8]王纪华,王峰.EDTA抗凝末梢血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影响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I,6(21):1472-1475

[9] Bizzaro N.EDTA-dependent Pseudo throm-bocytopenia:a clinicaland epidemiologicalstudy of 112 cases with 10 year follow- up[J].Am J Hemeatol, 1995,50(2):103- 109.

猜你喜欢
抗凝剂检测方法
临床护士抗凝剂皮下注射护理规范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不同抗凝剂对黄鳝外周血抗凝效果的比较研究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关于食品中氟烯草酸的检测方法的研究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的非均匀性及检测方法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