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体会

2019-08-26 13:10陈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尿毒症并发症

陈华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给予相应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尿毒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诱导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于诱导期实施连续整体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帮助患者更加安全平稳地度过诱导期,达到更佳的治疗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并发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由保守治疗转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期称之为诱导期,在此期间进行的透析称为诱导期透析。在此期间的患者由于不习惯血液透析过程,情绪以及机体某些理化水平均会有较大的波动,特别是患者体液量、电解质、酸碱平衡度以及体内所积累的毒素突然呈现大幅度变动,极易出现失衡综合征、出血倾向、低血压等并发症,诱导期透析一般需要2~3周完成"。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尿毒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且老年人机体功能日渐衰退,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这会大大降低患者的耐受性,并且引发多种并发症。很多老年患者缺乏相关治疗意识,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对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产生抵触心理,这会对治疗产生一定的阻碍2。此次研究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平稳顺利度过透析诱导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老年尿毒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男7例,女3例;年龄65~78,平均(71.1±2.4)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1例。观察组男7例,女3例;年龄67~80岁,平均(73.1±2.4)岁;其中原发性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慢性肾炎2例。将此次试验研究目的及过程、方法告知家属并取得同意,并经由我院科教科审批同意后实施。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人标准:①尿毒症。②年龄范围适当。③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④病历资料完整,并且积极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慢性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疾病。③不愿参与此次研究。

方法:两组患者人院后均实施常规护理操作,采用碳酸氢钠透析液,使用静脉穿刺或是颈内静脉置管,使其血流量由150mLmin增加至220mL/min,采用低分子肝素作为血液抗凝剂,其剂量视患者相关实际情况而定”。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加强护理:①前期护理:在患者人院后,对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进行了解以及记录,重点记录病史、现病、原发病以及相关的病症及注意事项,各种体征指标、检验报告等,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合理评估,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其他突发隐患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病历知识讲解,如对于血液透析诱导期的认识和相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认识自己的主治医生,及时沟通交流,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部分老年人由于对疾病以及透析机器的陌生,会出现恐惧、抵触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护理策略,给予患者关心以及照顾,使患者感觉温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首次透析之前应进行充分准备,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性休克,让其能够顺利完成透析。②中期护理:在透析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由于老年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病情极不稳定,应设置相应心电监护、床边监护等应急救援措施,若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应及时处理。老年人血管较为脆弱,在建立透析静脉通路时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护士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保证1次成功。采用低流量透析,并随着患者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首次透析时间应控制在1~2h内,往后可逐步提升至3~4hI。由于诱导期的时间为2~3周,在此期间应注意患者的透析频率不宜过高,且要预防由于过快地清除肌酐及尿素,导致患者体内环境失衡,引起呕吐等并发症。诱导期采用的抗凝剂也应选择低分子肝素,预防异常出血现象。③后期护理:患者初次透析后一般会有心理负担,对于透析治疗产生抵触心理等,护理人员应着重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患者对于透析以及相关病情的疑惑,并且在透析后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低盐,不食用含钾的食物,少饮水等。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接受血液透析期间各种并发症发生概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P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血液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失衡综合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由于各种肾脏疾病终年不愈,反复发作而导致的肾脏功能逐渐损坏,呈不可逆性的减退,直至肾脏功能完全丧失而出现的相关病症以及代谢紊乱现象,而尿毒症为慢性肾衰竭的末期,尿毒症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在患者进行诱导期透析治疗时应给予更加周全的护理干预。

在对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后,应安排患者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老年患者一般受到自身身体素质条件与其他各方面因素的负面影响,导致患者机体综合水平较差,同时老年患者一般会存在多种的身体基础性疾病,给治疗带來更大的难度。老年尿毒症是临床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群体5),而这种疾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对其健康无疑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老年尿毒症患者的原发病因一般较复杂,不是由单一或是短期的病症引起,一般在患者发病后血液中的毒代谢产物会呈增多的趋势,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以及器官组织功能出现逐步衰退的现象。而在临床中,一般的尿毒症患者前期阶段均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而这一病症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时,加之身体基础较差,心血管功能稳定性低下,导致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会引发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多次病发,使得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时的致残率、致死率普遍增高。然而就目前的临床医学发展情况",在治疗尿毒症时尚且只有腹膜透析这一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肾移植的风险太大,对身体存在极大影响且并,发症概率高,极易引发二次感染,一般情况下不会选用此种方法;血液透析逐渐成为治疗尿毒症的普遍使用方式。但是老年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极易引发心血管病变,出现死亡事件。因此,在老年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血浆渗透液速率的控制,促使患者的体内环境平衡不受到较大波动,导致失衡现象的发生,尽可能地避免患者血液渗透压剧烈改变时发生的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变化,减少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针对于老年尿毒症患者在诱导期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改善病情,对于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悦.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279-279.

[2]张玮,刘丽,汪吉平.老年尿毒症患者诱导期血液透析的预见性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21):2585-2587.

[3]张金霞,丁晓仙,狄丽娜.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I.基层医学论坛,2017(33):4604-4606.

[4]阚旺媛.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86-87.

[5]刘梦滢,蓝月,蔡艳菊.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4):112-113.

[6]鲍耀平.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诱导期护理的效果评价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10):155-156.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尿毒症并发症
人物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