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管理方法分析

2019-08-26 13:10丘秀丽陆丽瑜张华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关键词: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管理

丘秀丽 陆丽瑜 张华香

摘要目的:对于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管理的方法进行探析。方法: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疾病知晓度,遵医率及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遵医率及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采取自我管理的效果显著,可平稳血压,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度、遵医率,提高管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 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管理;血压水平;疾病知晓度

近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逐渐成为危害我国人群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伴随社会的进步,我国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具有独特的方案,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方式较为特殊凹,本研究探讨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管理方法,选取本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予以不同管理方案干预,并对比干预的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分为两组各50例。(1)纳人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临床资料齐全;③确诊为高血压;④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精神失常;②恶性肿瘤;③参与其他研究;④基线资料不全;⑤中途退出研究。观察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78±3.14)岁;平均病程(10.25±4.36)年;根据高血压分级分为1级高血压33例,2级高血压17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11±3.85)岁:平均病程(10.98±4.52)年;根据高血压分级分为1级高血压34例,2级高血压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包括对于社区务工人员的口头式健康宣教和用药指导。(2)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①健康宣教:社区医护人员每过7d对于务工人员进行1次高血压知识讲座,其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定义、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案,何为自我管理模式,教会务工人员如何测量自身血压水平,如何配合医生实施疾病治疗措施。不仅如此,指导医生在为患者进行讲解时,亲自现场演示如何自我监测血压水平四,可协助患者尽早掌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在进行讲座教育的同时,还需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用药习惯采取指导宣教,鼓励并促使患者建立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如何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的急救方案、健康知识及患者的健康信息,在该基础上,激励社区务工人员多参加高血压的宣教讲座,并将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每天的高血压指标记录在册。高血压自我管理手册每2个月发放1次并回收上期的手冊,查阅患者的近期情况可为其提供及时的治疗。③安排专业医生:根据社区务工人员的需求及服务中心的具体情况,将若千个患者设定为一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的患者提供一名资历丰富且具有责任心的指导医生,可为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可方便患者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咨询。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经相应管理方案干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疾病知晓度,遵医率及管理满意度情况。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SBP、DBP水平比较:观察组SBP和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管理情况对比:观察组疾病知晓率、遵医率、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外来务工人员为特殊群体,对于该群体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伴随着时间的进展,自我管理模式逐渐被广大学者认同,并运用至医学领域,自我管理模式是指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具有预防性、治疗性的活动。自我管理模式注重医生及患者双方共同的参与配合,可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护理的潜能,以此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方式。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知晓率、遵医率及管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自我管理模式,可提高社区务工人员的疾病知晓率,改善遵医行为,平稳血压,以此提高管理满意度。通过自我管理模式,强化了医患间的沟通,促使医患间的气氛更为融洽,且可实时跟踪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及时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社区务工人员高血压病管理采取自我管理的效果显著,可平稳血压,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遵医率,提高管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曾新颖,王丽敏,王临虹中国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现状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3,47(11):1014-1019.

[2]吴俊,顾平,王东霞,等.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26-328.

[3]梁迎接,李转珍,范硕宁,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32(6):45-48.

猜你喜欢
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