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2019-08-27 20:50唐琳
管理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理科学国际工程

唐琳

[摘 要]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度进一步加强,当今国际社会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获取更大的发展优势,纷纷加强了对项目的管理和程序优化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文章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国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和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性应对策略,以满足企业国际工程开发建设的国际化需要。

[关键词] 国际工程 项目核算管理 管理科学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志码:A

国际工程项目就是具有国际关系的工程项目,是一种国际性的经济活动。主要形式包括有海外项目以及国内企业涉外项目,是一个涵盖信息咨询、资金融流、项目招投标、建设施工、项目监管以及业务培训等多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国际项目的实施者及参与者(组织或个人,技术或產品)具有国际化特点,国际工程项目遵从国际通用模式和项目建设标准,项目经国际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形式获取。国际工程项目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反映出了该企业和所属国家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企业国际项目的管理和优化是企业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

一、我国企业在国际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核算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工程项目的核算是项目开展期间的必要手段,也是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方式进行人工、材料、运输、税务等方面的成本预核算,可为企业制定科学的项目开展策略和及时规避建设风险提供判断依据。但是目前某些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核算缺乏体系化建设,致使国际项目的实施成本同企业利润出现较大偏差,不便于企业在项目的各实施环节进行成本的精确把控。有些企业核算方法和核算标准与国际标准不一致,导致国际项目的核算成本和实际建设成本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企业的建设成本投入。因各个建设项目和各个施工队伍的标准和水平存在差异,其实际成本与预核算会有偏差,如某些施工队因自身人力资源丰富、工程专业度高、物资损耗低等优势实际占用成本就较低,而有些施工队因技术不足、人员欠缺、效率低下、建设计划性低损耗大等因素造成实际成本增加,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实时跟进或提前核查,为项目的建设做出科学的核算[2]。

(二)项目设计与实施的一致性存在缺陷

有些企业在项目竞标时,标书以及各项设计都由专门负责招投标的业务部门完成,竞标文件和资料基本雷同,属于竞标通用形式,为征求项目实际设计和施工部门的专业意见,未体现项目的实际情况。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图纸,以及各类造价清单都交由设计院制作。而施工招标也是单价中标,总量是在后期项目具体实施中进行签单调整。因此当项目中标后交于实施部门进行项目实施时就出现理论设计与实际施工在施工形式、价额、工期及实际成本上都存在不一致性,但已签订的合同不可更改,因此实施部门只能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局部调整,因此就会造成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建设思路同预期的矛盾,甚至引发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带来国际官司[3]。这不仅影响企业实际经济效益,而且损害形象。还有些项目因设计深化的变更及数额的变更导致项目总造价发生变更,致使投标项目费用超过先前的投资预算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

(三)企业程序繁琐,项目准备不足,影响实际利润

某些企业因固有的体制化问题,长期存在官僚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的顽疾,项目的签署和实施过程的批准程序都非常繁琐和缓慢,有些企业对于项目的监管较为严苛,需要同时完成一系列的审批手续才得以初步实施,因此造成工程长期一拖再拖,工程进度缓慢不前。比如,有些企业未能及时对施工建设的材料及相关费用申请作批示,导致工程开工困难或中期停工的现象,严重滞后项目进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4]。

(四)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科学化还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国家对外政策的不断扩大和国际间深度合作意识的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工程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在面对巨大的发展前景下,各大企业也都在积极的建设和扩展项目。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对项目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实施方面,同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在工程的总体把控和监管上缺少完善的体系和具体执行,因此造成项目实施期间出现生产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建设层面混乱。不论是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还是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管、人员的培训、工期的把控,材料采购、检测和验收等多个环节上都还存在诸多不足。造成企业建设成本过大,工程利益较低等现实性问题。

二、提升国际项目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提高核算精度

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对于企业实际成本的问题要加强监管,设立专门的预核算人员进行工程各环节的核算和监管。以精准把控项目建设,实现成本与利润的最优, 以促进企业等国际项目建设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全面监管,实施统一协调统一规划

因国际项目的建设和实施需要涉及诸多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任一变化都会带来整个项目的影响,所以必须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统一监管,如在施工前,要加强项目的预期判断,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建设条件以及建设成本等问题进行提前分析,为实际项目的开展提供基础准备,避免出现建设的盲目性;在施工中,要对项目材料的采购质量、 工程工期限额、 实施成本核算等进行完善的统一审核。

将采购价值与整个工程的质量、成本进行挂钩,并作为考核的一个重点。对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及其他所需品进行严格检查。严禁出现因材料的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缺陷,引发企业经济损失。同时还要加强工程的预检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以防出现重大质量事故。

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操作规范也应该加强,避免因人为主观原因带来的质量安全事故,导致企业实际损失。在工程后期和建设完交付要加强对项目的总体质量检测以及项目验收,以最终确认工程的建设质量是否符合实际建设要求,以实现顺利交付。

(三)加强体制建设,落实责任制度

因项目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其中有些风险如果注意及时处理的话便可大大降低损失的程度,避免出现损失扩大, 但基于某些企业长期的体制性问题,在结构上和程序上都存在較大弊端,因此必须加强加快企业体制革新,改变工作上的拖拉思维,手续审核上的复杂过程,运用灵活、简单符合实际的措施或制度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缩小损失范围,实现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将工程施工及管理人员各环节的行为纳入统一考核体系,对于某些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和恶意性破坏要予以坚决的惩处,对责任进行明确,对直接或间接责任人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理,以防止损害扩大。

(四)加快推进国际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国际工程项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考虑较多的施工因素,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考虑,既要综合考虑到建设成本,又要加强对具体项目预期效益和问题进行判断和衡量。而这些诸多的环节变化和因素单靠人工整理和以往经验的判断显得很是不足,所以就要求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建设经验和项目资料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进行归纳,运用现代化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和预判,以便于企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控,同时也可加强各方建设,以及客户与施工方、现场工程师与施工单位及人员的有效联系并实时沟通,以便于实时监管工程项目,及时处理问题规避风险,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实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根据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在实际项目建设中深入项目的各个环节分析,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设计符合施工实际,加强人员素质培训,加强企业制度建立和体制革新,加强建设环节的全程监管、责任落实与指导,以此降低企业实际成本,提升企业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加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旭龙,杨康.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研究[J].项目管理,2012(3):74- 76.

[2]张丹.关于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J].学术争鸣, 2015(12):306- 307.

[3]夏文.浅析电器设备公司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J].企业管理,2012(3):74- 76.

[4]徐文强,陈雪峰.浅析国际水电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研究[J].经管空间,2012(4):34- 35.

猜你喜欢
管理科学国际工程
Law for Managers Individual Report
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实际应用探讨
浅析管理科学与信息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
国际EPC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国际工程项目人事调配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际工程与法律风险关系研究
国际工程索赔方针与策略研究
突出国际工程承包特点抓好国际工程财务管理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