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2019-08-27 20:50姜福卫
管理学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资源配置

姜福卫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提升,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理念,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的实质规律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支持,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提升。但是与其他的经济建设模式相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在落实这一经济实践工作之前,相关的参与工作人员必须要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配合,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不断实现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建设 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作为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体现新时代背景之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优势,不断推动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需要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目标,积极关注不同经济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相联系,更好地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实现市场经济等稳定建设与发展[1]。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问题

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实际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容乐观[2]。尽管一直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全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和途径,不断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及农业发展,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考核原则积极落实不同的实践工作,但是结合相关的调查不难发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效率和质量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的经济发展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既与历史发展的遗留因素有关,还在于目前的公共管理水平存在许多的缺陷,管理水平不容乐观[3]。

(一)组织方面

对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来说,大部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符合实际的工作标准,其中村级公共财政状况存在许多的不足,村干部的实际工资水平相对偏低,有的村干部个人所获得的工作收入无法支撑家庭的开支,因此直接外出打工,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在村党支部建设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人才基础。

另外,文明建设、村务管理和村级组织建设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财务支持,从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经济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落实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无法了解现代新的知识经济和发展经济的核心要求,难以利用创造性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手段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发展。许多领导在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力不从心的现状,实质的组织建设工作不符合前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最终导致大量的经济建设资源被浪费[4]。

(二)发展经济方面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建设尤为重要。任何阶段和地区的经济建设都必须要以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升为切入点和目标,但是对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来说,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现象,实质的经济输出能力有待增强[5]。集体主义经济所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对于农民小康社会来说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念仍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经济资源整合的过程之中难以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进行优化利用和协调,同时经济盈余积累力相对较差,无法更好地实现生产范围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扩大,最终导致农村的发展速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难以更好的流转。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科学合理的引导,无法更好地体现该工作的指导作用及优势,村干部自身的文化知识不高,严重制约了科学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实。除此之外,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之中,农村还没有树立良好的意识和理念,村集体经济的输出相对偏少,大部分的产品竞争力较低,附加值不足,实质的经济建设质量和水平严重滞后[6]。

(三)人力资源方面

除了上文中所提出的各类不足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都需要以知识和人才为主题,如果无法为人才提供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就难以更好地改善目前的贫困现状[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贫困村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贫困村的村委会成员实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相对偏低,不管是知识结构、知识广度还是知识的深度都有待提升,各地区难以采取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建设模式和理念促进经济建设工作的大力落实。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对策

针对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我国除了需要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之外,还需要注重各个经济建设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整合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尤为关键,为了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不足,我国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资源的整合,不断促进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目前的经济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强调资源的营销整合是关键,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也需要立足于这一关键工作的核心要求,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手段促进资源整合,不断地提高农村的经济输出能力,真正地为社会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8]。

另外这种以自给自足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地區的经济的可继续发展和提升,摆脱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所存在的不足,积极实现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体现规模经济模式的作用和优势。各个区域需要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建设,改善目前初级经济的现状和面貌,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完善的村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

(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水平

人力资源配置及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率,作为农村经济建设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农村建设需要在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同时不断实现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稳定提升,转变传统的配置方式,采取组织成员学习参观的形式来积累丰富的发展经验,更好地将专业的知识培训落到实处,真正体现现代政治经济的作用及优势。其中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要了解新农村发展与人力资源使用之间的相关性,将不同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节相联系,对农村村干部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9]。

(三)完善村级管理控制系统建设

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在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参与工作人员必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这一系统问题产生的实质原因,抓住村级管理控制系统建设的核心要求,明确不同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情况,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村级管理控制系统,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障每一个参与工作人员都能够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每一个参与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关注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了解新时代背景之下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核心需求,更好的体现我国经济建设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国家的稳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Graham Busby,Samantha R endle.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J]. Tourism Management,2000 (6):51- 53.

[2]C evat T osun.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Tourism Management,2000 (6):22- 24.

[3]Arie R eichel,Oded Lowengart,Ady Milman.R 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0(5):36- 38.

[4]R einhard Bachleitner,Andreas H Zins.Cultural Tourism in R ur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 esearch ,1999 (3):42- 45.

[5]丁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17(5).11- 13

[6]王军,潘钊颖,陈希,等.白洋淀美丽乡村PPP项目特色构建—基于赵庄子村与大淀头村的对比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1):25- 30.

[7]张远索,杜姗姗,董恒年.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执行监督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21- 23.

[8]骆顺亮,王位,王文滔,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白沙村新农村经济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19- 20.

[9]张胜辉.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问题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31- 3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资源配置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新常态及深化改革浅析
浅谈高中数学学习在经济建设中运用的设想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