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2019-08-27 03:41潘银坪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挑战对策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条件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严峻又紧迫的难题。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挑战;对策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参观考察腾讯公司时指出,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从1994年中国实现同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链接至今25年来,互联网从最大变量转变为最大增量。随着技术和应用的进步,网信事业全面发展,日益成为带动其他事业全面发展的引擎,诸如产业升级、大学生就业、精准扶贫等。可见,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也是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模式的思想体系。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秀成果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有目的的引导受众的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从而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良莠不齐

近些年来,网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报告中还指出,电子政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电子政务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新型智慧城市强化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和分级分类推进,不断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现代社会里,政党政治体系日益成熟,政党利用信息的方式日趋完善,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通过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占有、配置和再生的过程来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政治稳定。现阶段,电子政务蓬勃发展,电子党务不断完善,大批党政机构与党员干部纷纷通过开通微博、微信的信息传播工具来宣传党的政策路线,反馈公众的政治诉求,把握舆论的最新动向,增强引导社会思潮的主动权。另外,信息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快捷、交互的特点,网络、微信、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就模糊了执政党与公众的界限,改变了传统政党左右舆论的格局,为公众表达个人政治意愿,动员社会力量集聚,影响政党公共决策,为有效监督政党、政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提高党的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也为信息库注入了许多负面信息,影响了受众的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在历经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等的过程中,不断接收西方思潮的挑战。网络成为了某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直接“分化”、“西化”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他们不断利用自身对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国际上轮番制造“中国威胁论”。另一方面,商品贸易以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方式出现,曾经负责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魏德曼指出:“贸易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手段,它还是美国思想和理想借以渗透到所有中国人意识中的渠道;从长远来看,它为美国的意识形态产业(诸如电影、激光唱片、软件、电视)和使国际交流更为便利的产品(诸如传真机和互联网计算机)开辟市场。”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既要直面美国等西方国家为诋毁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利用网络炮制宣传虚假和负面信息,还要应对人民群众更关注幸福指数和追求生活方式多样性与原有的价值系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重建,难以为新的生活方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矛盾。

(二)反映民生诉求的贫富矛盾、官民矛盾突出

社会矛盾以不同的社会形态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如存在于政治领域的官民矛盾,存在于经济领域的贫富矛盾等,这些矛盾主体涉及的阶层包括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在职或失业工人、农民工等,矛盾内容也由传统较为单一的经济领域转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多元结合体。

贫富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看,201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7倍左右,相对于世界一般水平的1.7倍而言,由城乡差距带来的贫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地区间差距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2013-2017年间,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中、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倍,其中,上海地区2017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同期全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倍,是同期西藏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倍,是同期河南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9倍,可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发展较慢,相对落后。

官民矛盾突出表现在腐败问题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入的可筛选性将越来越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也随之涌入我国,诸如“过把瘾就死”、“坐在宝马车里哭”等观点,视大官、大款、大腕为偶像,将权利、金钱、别墅、豪车看作成功的标志等。在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围堵党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某些基层干部在负责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直接处理错综复杂的民生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履职不力,甚至利用公职与民争利的情况发生,就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可见,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展,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对权利和利益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此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诉求就愈发突出。

(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与价值引导功能弱化

由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不同的意识形态都借助信息化的传播方式实现了思想体系的有效传播,使得主流的意识形态在价值引导和社会整合方面不断弱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借助信息化的传播途径,诸如网络、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等方式实现了全球化信息共享,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式的体验中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变了过去我们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固有认识,从而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功能。此外,借助网络等信息化传播方式宣传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他们通过放大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历史中的曲折和错误,并结合当前社会出现的一些消极问题来否定当前党的领导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问题突破

(一)意识形态工作要净化信息运行环境

无论网络还是新媒体,它们都是自由度极高的传播工具,信息的良莠不齐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净化信息运行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依赖技术,诸如大数据等方式进行网络监控,第二,不断完善论坛、微博等交互式网站的准入制度,让公众最后接触到的是优良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培养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推手,利用他们产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去宣传党的政策路线, 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巩固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網络意识形态建设要创新工作方式与途径

在信息时代,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在发生转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着重于攻占互联网和手机这样的主阵地,不断改变传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式与途径,诸如,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应主动设置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区,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在主动出击和及时回应中体现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正能量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洪敏.加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J].红旗文稿,2015(07).

[2] 周利生,王水兴.论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意识形态工作[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3] 俞扬.微博视域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考量及路径选择[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9).

[4] 王真卓.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7-04.

[5]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DB/0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作者简介:潘银坪(1982.04-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广州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