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杜鹃花资源调查

2019-08-29 08:31毋建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南宫太白映山红

毋建军

(陕西省林木种苗工作站,西安 710082)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为世界三大类高山野生花卉和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园林最著名的观赏植物[1]。陕西巴山地区共有野生杜鹃花2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野生杜鹃花分布区,在该区植被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维护森林生态系统与水土保持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大巴山野生杜鹃花单种蕴藏量大,抗寒性极强,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是该地区很有开发潜力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2]。南宫山林林公园作为陕西重要的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地质公园,查明其野生杜鹃花资源,对提高森林公园旅游质量,保护本区森林植物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

南宫山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境内的大巴山北坡,属大巴山山系化龙山支脉,鄂、渝、陕三省交界地带,海拔1 000~2 200 m,总面积7 648 hm2。岚皋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5~17 ℃、平均降水量1 050 mm,年均降雨日数94 d,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 240 mm,极端年最少降水量450 mm。降水集中在6-9月,7月最多[3]。南宫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7%,常年平均气温12 ℃。多样的地形因子和多变的小气候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杜鹃花属植物资源。

1.2 植物及植被状况

南宫山森林公园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高等植物2 1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848种、草本植物883种,蕨类、苔鲜植物百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31种,如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银杏等。

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类型。受海拔、气候等影响,自下而上分布有四个垂直分布的景观林带:海拔1 000 m以下含有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景观林带,主要树种为麻栎、青岗栎、马尾松、杉木等;海拔1 000~1 600 m针叶阔叶混交景观林带,主要树种为樟树、楠树、山胡椒、云杉、巴山粗榧等;海拔1 700~2 000 m松桦混交景观林带,主要树种有红桦、牛皮桦、光皮桦、华山松、云杉等;海拔2 000 m以上亚高山灌丛景观带,主要植物有刺叶栎、高山绣线菊、野葱、苔藓、云雾草等。

2 调查方法

2016年4-5月,于杜鹃花盛开期,采用现场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宫山野生杜鹃花属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调查根据《野生植物资源学》方法,在现场踏查的基础上,调查所出现的杜鹃花种类、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围,对调查到的呈片状分布的杜鹃花群体设置临时样地,并设置 10 m×10 m样方,调查、记录植被类型、土壤种类、土层深度、坡位、坡向、海拔等生境状和伴生植物等。

在进行资源特性调查时,每种杜鹃花选取长势较好的10个单株,记录其植株的高低、株型、生活型;花器官的花期、花序、着花数、花型、花径、花色、花瓣长宽与形状、雄蕊数目;叶片的叶形、叶色、叶大小、叶片具毛情况、叶缘形状等观赏性状特征值,并拍摄照片。用GPS定位调查居群及单株。统计野生植株数量、分布方式,观察更新状况、生长发育习性和生物学特性,调查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形态学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分布种类

经调查,南宫山森林公园发现野生杜鹃分布种7种,分别为映山红(Rhododendronsimsii)、粉白杜鹃(R.hypoglaucum)、粉红杜鹃(R.oreodoxavar.fargesil)、美容杜鹃(R.calophytum)、四川杜鹃(R.sutchuenense)、太白杜鹃(R.purdomii)、秀雅杜鹃(R.concinnum);7种杜鹃呈野生自然状态分布于南宫山林区各处,分布海拔范围在1 400~2 200 m,集中分布在1 800~2 000 m范围内;生境主要有山坡、山顶、林下、溪边、崖边、灌丛中(表1);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

在分布方面,映山红、秀雅杜鹃、美容杜鹃、四川杜鹃、太白杜鹃都有野生居群,种群数量较多,分布面积较大;粉白杜鹃、粉红杜鹃只有零星分布,分布面积较小;7种杜鹃在分布上存在互相交错的地方,也有种群单独分布;从分布海拔上看,太白杜鹃、秀雅杜鹃生存海拔最高;秀雅杜鹃分布海拔跨度最大,生境类型较多;映山红分布海拔最低且跨度最小。太白杜鹃、四川杜鹃天然更新能力最强。

表1 分布种类及状况

3.2 形态特征

7种杜鹃的株型高度由大到小为:美容杜鹃、四川杜鹃>粉白杜鹃、粉红杜鹃>太白杜鹃>秀雅杜鹃>映山红(表2)。从花色上看,美容杜鹃的花色最丰富,有粉红色、粉白色、白色,其次为四川杜鹃,有粉红色、白色,太白杜鹃有浅粉红色、白色,映山红有鲜红色、蔷薇色,秀雅杜鹃有淡紫色、蓝紫色;从花序的小花数目上看,美容杜鹃、四川杜鹃花序中小花数目最多,可达13朵以上,其次为太白杜鹃、粉白杜鹃、粉红杜鹃,小花数目最少的是映山红、秀雅杜鹃,为3~5朵。7种杜鹃花的花形有钟状与喇叭状两种;叶片形状各不相同,有宽披针形、长圆状卵形、椭圆形、长圆形、卵形等。其花、叶充分表现出杜鹃花观赏特点。

表2 不同种类杜鹃形态特征

3.3 群落特点

调查发现,在杜鹃分布的群落中,杜鹃处于主林层优势种地位,树冠多处于群落顶层,而且为获取足够的光线,在崖壁上很多斜向生长,表现出较强的喜光性。水分与光照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其可在有少许土壤的岩石缝隙中生长,表明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林下与溪边也有杜鹃植株分布,说明杜鹃具有一定的耐阴性,但总体长势瘦弱、分枝少,不及光照充足处的植株。在常绿阔叶林发育完好的群落中也有自然分布的杜鹃个体,而且有杜鹃纯片林,林下生长有更新苗(幼苗),表明该区域杜鹃群落天然更新能力较强。

3.4 保护现状

目前南宫山森林公园的杜鹃花完全处于一种自然生长的状态,“百亩杜鹃林”已经成为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著名景点——杜鹃崖。管理部门在重要地段设立了标志牌,标有资源保护宣传语。野生杜鹃花资源被开始应用到现代旅游业中,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但是调查中也发现,游览道路两旁的杜鹃受破坏比较严重,花序、枝条被折断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小苗被盗挖,这些都影响了杜鹃花的自然授粉及群落的生存,致使野生杜鹃资源遭受破环,天然分布区逐渐变小。因此,野生杜鹃花资源的保护急需加强。

4 讨论与建议

调查得知,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现存杜鹃资源在与其他植物竞争中,表现出对环境较强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生境、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上。同时也发现,杜鹃居群中,植株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幼苗、幼树较少,导致居群内的基因交流缓慢,近亲繁殖增加,遗传多样性降低,极易导致居群最终走向灭绝,杜鹃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5]。从保护生物学角度看,在原生环境中保护濒危的物种,就地保护是最理想的保护措施。南宫山森林公园杜鹃现有种群分布的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将对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能产生积极作用。

目前,南宫山森林公园杜鹃的开发利用还是以野生资源旅游观光为主,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减少人为破坏。同时,林业部门应尽快把野生杜鹃的就地保护和繁殖工作列为工作的重点,引导和推广人工繁殖,建立专业化的繁育基地,用人工繁育栽培取代对野生资源的掠夺,更好地保护这些具有重要观赏价值、药用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珍贵植物。在就地保护的同时,加强迁地保存和繁殖技术研究,为野生杜鹃资源保护提供可靠保障[6]。

猜你喜欢
南宫太白映山红
《映山红》(绘画)
这里年年映山红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日昇刀法
文登开遍“映山红”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映山红的故乡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妹妹猴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