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沿黄生态经济带冬枣引种与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2019-08-29 08:31王建新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冬枣榆林市红枣

王建新

(榆林市林业工作站,陕西 榆林 719000)

黄河流经榆林市南北389.69 km,北起府谷墙头镇,南至清涧县双河庙乡,以西岸线15 km为基准的生态经济带总面积7 486.2 km2,共涉及府谷、神木、佳县、米脂、绥德、吴堡、清涧7县58个乡镇1 100个行政村。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大枣传统栽植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以黄绵土为主,土质疏松,特别是黄河滩地沙性土壤区,既是制干枣的优生区,也是鲜食枣的优生区。红枣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榆林市总量95%以上,因此被列入榆林市“十三五”重大经济战略建设布局重点区域之一。

榆林市传统红枣栽培品种主要有木枣、油枣、狗牙枣等制干品种,在目前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鲜食枣品种多而杂乱,分布不合理,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品质差。导致当地红枣价格持续下降,销售困难,经济效益低下,枣农生产积极性不高,红枣品质严重下降,红枣产业发展面临恶性循环。因此,调整红枣品种结构,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的红枣发展新途径是维持陕北红枣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进行了冬枣(Ziziphusjujubacv.dongzao)引种栽植试验。

1 引种及其栽植园概况

冬枣是我国著名的优良鲜食枣品种,原产于山东沾化,现在陕西省大荔县、山西省永济市等黄河沿岸广泛栽培,长势良好,已发展成为大荔县优势主导产业[1]。露地冬枣平均单果重11.9 g,果个大小不均,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食率达94.1%,有“维生素丸”的美誉,是品质极佳的优良鲜食晚熟品种。

2015年春季从大荔县引进2 a生合格冬枣成品苗,在吴堡县黄河岸边滩地进行栽植栽植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中心通过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解决了冬枣在陕北“坐果难”和“不成熟”两大难题,露地栽植密度2 m×3 m。

该地属中温带亚干旱区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3 ℃,极端低温-28.2 ℃,极端高温40.1 ℃,年平均日照时数2 738 h,无霜期183 d,温差较大,年均降水量550 mm,全年60%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为沙壤土,pH值8.3,呈弱碱性,有机质含量 0.34%,肥力中等,土、肥、水等综合管理水平较高。

2 引种栽植试验结果

2.1 植物学特征

引入的冬枣树冠呈自然半圆形,干性较强,树姿开张,发枝力强。枣股枝短小,平均直径0.84 cm;结果枝细长,常有二次生长;叶片长椭圆形,叶尖钝圆,两侧向叶面纵卷,叶色深绿,花量较多,每一花序有花2~10朵。幼龄树结实力较差,盛果期产量中等[2]。

2.2 物候期

吴堡县黄河岸边滩地,冬枣露地栽植可安全完成整个生长发育周期,生长发育期约190~210 d,3月下旬到4月初日均气温>13 ℃时,叶芽开始萌动;4月上中旬日均气温>17 ℃时,开始抽枝展叶;4月中下旬现蕾,6月初进入盛花期,7月中下旬果实快速膨大,10月上中旬果实成熟(表1)。

表1 吴堡县黄河沿岸冬枣物候期

2.3 果实经济性状

吴堡县露地冬枣果个较大, 枣果丰产性强,高接换头植株当年结果率达35%,第2年可全面挂果,第3年进入丰产期,平均株产10.6 kg,每公顷产量达7 500 kg。平均单果质量可达13 g,最大22 g;售价15~20元·kg-1,纯收入120 000元·hm-2,是当地制干枣的10~20倍。

2.4 有效成分含量

从表2可看出,试验引进的冬枣氨基酸总量、蛋白质、总糖、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都较高,其中总糖、维C含量与河北省黄骅市所产冬枣相当[3],高于河北省文安县[4]、宁夏灵武市[5]、新疆建设兵团[6]及山东沾化、河北省黄骅市和沧县等地所产冬枣[7]。说明榆林沿黄生态经济带吴堡试验点冬枣品质不低于产地山东与河北。当地昼夜温差大,有助于糖分的积累,糖分含量较高属正常现象。

表2 榆林沿黄生态经济带吴堡试验点冬枣主要有效成分含量

2.5 适应性

冬枣在榆林市黄河滩地,适应性良好,经4 a试验观察,吴堡冬枣露地栽植能够安全越冬、越夏,若栽植管理措施得当便不会发生冻害死亡现象;在冬季严寒超常年份,只要采取涂白、包裹等一般保温措施,幼树便不会受冻害,即使有少数枝条顶部受冻干枯,若来年春季采取合理修剪、施肥等补救措施,也可使树势和产量得以完全恢复。病虫害方面未发现新种类及其危害,对本地经常出现的枣疯病、枣锈病、绿盲动虫、枣瘿纹等病虫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同木枣、油枣、狗牙枣等当地品种的抗病虫能力相当,采取一般常规防治方法就可以控制当地常见病虫害,试验期间未发生灾害性病虫危害。

3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3.1 选址建园

宜选择黄河岸边地形开阔、光照充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滩地建园,土壤大多为淤沙土。栽植密度1.5 m×2 m、2 m×3 m。采用坐地苗建园法(先定植砧木苗,后嫁接),冬枣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以8∶1为宜,授粉品种可选择本地品种团枣、蜂蜜罐、七月鲜、方木枣等。

3.2 整形修剪

吴堡县引进矮化密植园宜采用小冠疏层形,第1层3个主枝,第2层1~2个主枝,第3层1个主枝,层间距分别为80 cm和70 cm,各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或配侧枝2~3个。定干高度1~1.2 m,幼树栽植后,2~3 a不修剪,尽量多留枝条,加速养分积累,促进加粗生长。嫁接成活枣头萌发后,自4月上旬开始到8月枝叶停止生长前,不断有新枣头发生,萌发高峰一般在5-7月,及时抹除新发枣芽,以减少树体养分消耗,适时调整各部分生长势力,保持适当的枝叶密度,以利于通风透光,还能减轻冬剪工作量。

3.3 土肥水管理

冬枣有产量高、生长旺,对土肥水要求严格等特点,生产中应注意保障较好的肥、水、土壤等生产条件。

2.3.3 二次电切 TURBT术后肿瘤残留风险已被证实[11]。二次电切能够检测肿瘤残留和分期偏低,提高肿瘤无复发生存率,改善BCG灌注结果和提供预后信息[15-16]。推荐对符合以下情况者行二次电切:①首次电切不充分;②首次电切标本中没有肌层组织,TaGl/LG肿瘤和单纯原位癌除外;③T1期肿瘤。

3.3.1 深翻改土 早春和秋末耕翻枣园,疏松土壤,幼树深翻20~30 cm,大树30~50 cm,自树干向外由浅到深。夏、秋两季枣园増施草木栖、沙打旺、紫穗槐等绿肥,每株25~50 kg,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山地枣园修筑水平沟和鱼鱗坑蓄水保土,减少养分流失,实现以土蓄水,以水养树,以树保土的良性循环。

3.3.2 合理施肥

(1)増施基肥

陕北枣区山地多为黄绵土,沿黄滩地多是淤沙土,土壤质地疏松、瘠薄,水肥容易流失,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是改良土壤的关键。春季土壤解冻后和秋季果实采收后,施入羊粪或鸡粪等农家肥,施肥量为45 m3·hm-2,施肥方法是在树冠外围挖环状沟或放射沟施入。

(2)追肥控氮、补磷、增钾

3.3.3 土壤灌溉保水 由于吴堡气候少雨干燥,黄河岸边滩地气温较高,冬枣的果实极少感病。但花期少雨干燥气候易造成生理性落花落果,后期雨水过多易造成成熟期裂果、烂果。因此,苗木栽植后,首先要灌水,水量要足,水渗下后要松土、树盘覆膜,促使根系发育。脆熟期控制水分:白熟期以后严格控制枣园水分,一是停止灌水,控制土壤水分;二是早晚进行覆盖(针对防雨棚),降低园内空气湿度,防止夜间湿空气进入棚内,影响枣果品质。

3.3.4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1)病害防治

针对枣疯病主要应加强枣树综合管理,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做好产地检疫,防止疫病传播;及时创除病树,剪除病枝,随即焚烧,灭除病源。枣锈病用波尔多液、果丽丹除锈剂等防治效果佳。

(2)春季防虫

春季是防虫的最关键时期,冬枣主要害虫枣尺蠖、枣瘿纹等在春季枣树发芽期就可发生、危

害,此时结合化学方法,可通过缠阻隔胶带等方法防治。防治枣尺蠖可于萌芽后在树上喷20%速灭杀丁乳油1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防治枣锈病的常用药剂是1∶2∶200~250波尔多液,可于6月底(或7月初)、7月中旬、8月上旬各喷1次。

(3)应用昆虫信息素防虫

害虫无公害防治是防止土壤水体污染、生产有机果品满足市场的需要,目前北京某公司生产的昆虫信息素迷向类产品和性引诱剂类产品,通过释放高浓度信息素干扰昆虫交配,快速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间接通过生物学措施有效进行防治多种冬枣害虫,能做到安全、无毒害、无农残,绿色、环保、高效、实用,可试验应用于冬枣生产。

3.3.5 适时采收 在脆熟期采摘,果面80%着色时采收。冬枣成熟后若不及时采收,容易裂果,应特别注意。

4 小结

冬枣果个大、颜色好、皮薄、口感佳,是晚熟鲜食枣优良品种,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适于在吴堡县等榆林市沿黄大枣适栽区栽植。榆林市黄河沿岸枣区在发展传统红枣品种和低产园改造的基础上,可结合低产园改造引种试验冬枣等鲜食品种,进一步示范推广,规模化发展,打造沿黄鲜枣品牌。

猜你喜欢
冬枣榆林市红枣
叶锐仙作品
一颗大红枣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
我爱家乡的红枣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红枣期货价格大涨之后怎么走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