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油茶造林试验

2019-08-29 08:31吴小丽马志军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保存率生长量油茶

吴小丽,马志军

(1. 商洛市飞播管理站;2.商洛市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陕西 商洛 726000)

油茶(Camelliaoleifera)为茶科油茶属常绿小乔木,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分布于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除观赏外,花多用于食品、化妆品、饮料等方面[2-3],是集食用、保健、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为一体的生态与经济优良兼用树种,在商洛市引进已达400多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绿化美化的要求,特别是保健食用油的消费日益增加,对茶油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在商洛市栽植成活率低、面积不足、产量小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给茶区群众和栽植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过多年探索试验、总结分析,我们初步掌握了油茶栽植技术,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北亚热带边缘的商洛市镇安县境内,北纬33.8′~33.48″57′,东经108°34″35′~109°36″51′。属北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平均海拔500 m以下,年均气温12.3 ℃,年均日照时数1 947 h,年降水量800~1 100 mm,年均无霜期218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干热风、连阴雨、霜冻等。气候比较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土壤为黄棕壤、棕壤、淤土、潮土和水稻土等,pH值6.5以下。

2 试验内容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a生嫁接良种苗,品种为“镇油1号”,苗木大小、长势基本一致,根系完整,无损伤。

2.2 试验设计

2.2.1 不同栽植时间试验 单因素试验,共3个处理(春季栽植、秋季栽植、初冬栽植),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株,每个重复为1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栽植地皆为退耕地,栽植前未整地。

2.2.2 不同整地方式试验 单因素试验,共2个处理,即全面整地和穴状整地,重复数及栽植植株数量和不同栽植时间试验相同;栽植时间为初冬。

2.3 试验布置

密度为株行距2 m×3 m, 即1 650株·hm-2, 品字型排列,穴植,栽植穴规格长、宽、深为50 cm×40 cm×30 cm,按常规方法栽植,栽植后浇定根水。

2014年11月进行初冬栽植,2015年3月、9月分别进行春季和秋季栽植,栽植时随挖穴随栽植。

2.4 试验观测

油茶苗木栽植后,按照试验观测指标开展日常观测记录,包括物候期、生长量、病虫害发生等。

2015年10月对初冬栽植、2016年10月对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的成活率进行调查,调查时逐小区、逐株进行成活和生长情况观察、记录;生长指标主要有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长势等生长情况,测定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样株,逐个测定、记录;2018年10月对每个重复栽植苗木保存率和生长量进行观察记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栽植时间对苗木成活率、保存率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同栽植时间平均栽植成活率为64.3%~74.0%,其中秋季栽植最高,春季栽植最低,初冬栽植介于之间,秋季栽植与初冬栽植差异不显著(p>0.05),它们分别与春季栽植差异显著(p<0.05);不同栽植时间平均栽植保存率为41.0%~67.3%,其中秋季栽植最高,初冬栽植次之,春季栽植最低,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另外,秋季栽植当年和三年后的面积保存率分别达100%,苗木保存率也较高(67.3%),通过补植可达到造林建园标准;初冬季栽植来年和三年后的面积保存率分别达100%,苗木保存率也较高(52.0%),属于补植、补造范围;春季(3月)栽植三年后的面积保存率为72.0%,需要加大补植方可达到造林建园标准。说明栽植时间对栽植成活率、保存率有影响,其中秋季栽植最有利,其次为初冬栽植,春季栽植效果最不好。

造成不同栽植时间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差异的原因是:首先,油茶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温度、光照较严格,要求温度20 ℃左右,水分要充足,同时在具备阴凉的条件下方能渡过缓苗期。其次,秋季(特别是9月)的气温温和、降水充足、光照相对较弱,满足了幼苗生活的需要,从栽植时间到冬季来临前有2个月的缓苗和生长时间,当冬季不良气候到来时,苗木已进入到了正常的稳定时期;而春季(特别是3-4月)栽植的苗木,虽然栽植后水分、温度适宜,但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光照的增强,苗木蒸发量也随之加大,特别是受5-8月出现的春旱、伏旱、干热风的影响,抗性弱的苗木因不适应灾害性因素影响而死亡。初冬苗木栽植后,从栽植到次年3月,温度不能满足苗木的正常生长,苗木地下部分处在半休眠状态,土壤水分处于一年中逐步减少时间段,特别是干冷风、寒流的影响,造成了苗木地上枝叶大量失水青枯死亡。

表1 不同栽植季节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同。

3.2 不同栽植时间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表1显示,从树高、地径、单株分枝数、树冠等指标来看,不同栽植时间的幼树生长量存在差异,生长量大小排序和栽植成活率、保存率排序一致,即秋季栽植最有利于植株生长,其次为初冬栽植,春季栽植对植株生长最不利。说明由于不同栽植时间的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不同,在影响栽植成活率的同时,也会影响成活植株的生长状况,并在树高、地径、单株分枝数、树冠等方面表现出来。

3.3 不同整地方式对栽植成活率和幼树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2看到,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存在差异,在同一栽植时间内,栽植技术、管护措施相同的情况下,穴状整地的新栽苗木当年平均成活

表2 不同整地方式苗木成活率及生长状况

率达75.7%、面积保存率为100%,三年后苗木保存率达54.0%,面积保存率达96.0%,苗木生长健壮。而全面整地的新栽苗木当年成活率平均为62.0%、三年后苗木保存率为42.1%,当年面积保存率100%、三年后面积保存率为75.0%。穴状整地在成活率、保存率、幼树生长量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全面整地。原因可能有:(1)穴状整地造林,因幼苗四周有植被的遮阴作用,幼苗生长中蒸发量小,给新栽苗木营造了一个适宜的缓苗和正常生长环境,同时由于坡耕地具有一定的坡度,避免了夏秋雨季时栽植穴内集水造成生理缺水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这样出现的结果是成活率高、生长键壮。(2)全面整地造林,因地块较平坦,苗木栽植后周围没有植被为其遮阴,苗木日常生长中水分蒸发量大,同时夏季(雨季)易出现栽植穴内集水造成生理干旱,土壤中水分不能保障苗木的生长的合理需求,出现的结果必然是成活率低,保存率低。这一点与表1中的结果是吻合的。

4 结论

油茶基地建设是油茶产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造林成活率又是基地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全面整地和穴状整地栽植苗木一年后的苗木成活率、三年后的苗木保存率、面积保存率的对比试验,其结果为:穴状整地造林,秋季造林成活率、三年后苗木保存率最好、面积保存率最大,植株生长键壮,是最佳的栽植时间;全面整地造林时,应尽量不要破坏栽植穴周围的植被,为造林后的苗木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局部遮阴、保水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

猜你喜欢
保存率生长量油茶
阜新矿区矸石山适生树种分析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塞罕坝人工林迹地更新方式及适宜树种分析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油茶价值观的转变是发展油茶产业的一个关键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