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地区实生板栗嫁接改造及管理技术

2019-08-29 08:24鲁周民王祥坤马云攀杨培华魏凌云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栗树陕南石蜡

鲁周民,王祥坤,马云攀,杨培华,魏凌云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镇安县林业产业技术中心,陕西 镇安 711500)

板栗(Castaneamollissima)为壳斗科植物,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1],具有耐寒冷、耐干旱, 适应性广等特性, 果实味美纯香,有一定保健作用和较高营养价值[2]。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的秦岭地区也正是中国板栗南北产区的中间过渡地带,存在着更多的板栗种质资源[3]。陕西板栗主要分布于陕南秦巴山区[4]的商洛、安康和汉中等地,以商洛面积最大。截止2017年底,商洛全市共有板栗栽培面积17.9万公顷,产量2.88万吨,其中挂果面积占总面积的52.2%[5],对于挂果的板栗园,平均单产也只有310.0 kg·hm-2。造成板栗挂果少、产量低的主要原因除了目前存在的良种普及率底、管理技术落后[6]以及自然条件差以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很多地区的板栗栽培一直处于实生繁殖状况[7],加之前些年在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中板栗大多以实生苗建园,因此,很多地区的板栗生长处于实生状态,不但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果实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山区栗农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陕南板栗产区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把实生板栗的良种化嫁接改造作为一项产业扶贫项目,板栗嫁接面积不断增加。但在板栗嫁接改造中如果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在嫁接前后出现的板栗酮枯病以及大灰象等病虫危害而未得到及时防治,会出现嫁接成活率低或成活后又死亡现象,从而造成人财物损失。如在板栗嫁接的3月中下旬到4月中旬是酮枯病的高发时期,据调查,发病率一般在15%左右, 对于管理粗放的栗园严重时可达40%以上[8]。因此,为了规范板栗嫁接改造及管理技术、减少嫁接后病虫危害、提高成活率,我们根据近年来板栗嫁接改造实际操作经验,总结提出适于陕南秦巴山区板栗嫁接改造的技术管理措施,旨在为陕南地区的板栗良种嫁接和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1 良种接穗的准备

1.1 接穗采集

在陕南地区一般应在在春节过后的2月中下旬树液流动前采集板栗接穗,也可结合冬季修剪一并采集。接穗需来源于经审定的良种采穗圃,对于非采穗圃的板栗树,应选择进入结果期的树,品种要保证。在树冠外围采集光滑、粗壮、芽体饱满、无病虫害的1 a生枝条作为接穗。

1.2 接穗蜡封

接穗采集后去除芽不饱满的顶部,剪成25~30 cm长的标准接穗,保证每根接穗上部有2~3个饱满芽。蜡封时可用铝锅或铁锅熔蜡,先在锅中加入少量水,用火或者电磁炉加热,并放入一定量石蜡。随着不断加热,石蜡逐渐溶化,待石蜡完全融化后即可进行蜡封。锅中放入少量水是为了保持石蜡温度在95~100 ℃之间,以保证蜡封效果。把接穗整理整齐,每次取一小捆用手拿住一头将接穗的一端插入石蜡溶液中浸蘸一下后立即取出,然后将接穗倒过来再浸蘸另一端,使接穗的两端剪口及表面被一层石蜡液所包裹。蜡封时注意:①随时注意测试蜡液温度,温度低于80 ℃,蜡液粘稠,接穗蜡膜过厚。在存放运输和嫁接过程中稍有撞动,蜡膜就会脱落,引起接穗失水。温度高于100 ℃时,容易烧伤接穗表皮和芽苞,因此要注意适时补水,使蜡液的温度稳定在95 ℃左右。②蘸蜡要迅速准确,一蘸即取,不能重复浸蘸。③蜡封前后不能见水,表面有水的接穗蘸不上蜡液;蜡封好的接穗遇水后,蜡膜容易硬化呈片状脱落。④对于冬季修剪所采集的接穗,由于贮藏时间较长,接穗蜡封时必须整体都蘸上蜡液,不要只蘸两头不蘸中间,以防蘸不上蜡液的部位失水。对于2月中下旬采集的接穗,可只蜡封剪口两端。

1.3 接穗贮藏

把接穗按每50根捆成一捆,标明品种,在背风阴凉的地方挖贮藏沟,贮藏沟的宽深各50~60 cm,长度根据接穗的多少而定。用潮沙(或潮细土)与穗条分层放入沟内覆埋。贮藏期要保持一定湿度,防止接穗失水,影响嫁接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用低温贮藏库贮藏,利用低温库贮藏的接穗应采用蜡封保湿,并注意保持库内湿度。

2 板栗的嫁接改造

2.1 林地清理与砧木准备

嫁接前需先对板栗实生林进行清理,即对实生栗林内的杂灌、刺藤以及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栗树,进行垦挖整理。林地清理一般最好在先一年的入冬前进行,可结合进行地面翻耕,有利于消灭大多数病虫害。

高接改造用的实生板栗砧木,排布上应根据现实地形地势沿等高线设计成较规则的带状或条块状,株行距4 m×5~6 m,分布应尽可能均匀、规整。

2.2 嫁接时期与嫁接方法

在陕南板栗产区的板栗嫁接改造可从每年3月下旬开始到4月中旬结束[9],此时树液已开始流动,树皮易剥离,嫁接成活率高。一般要选择晴天的上午9∶00到下午17∶00进行嫁接。

板栗实生园改造嫁接方法以插皮接为好。首先把实生栗树根据需要从距地面1 m左右的高度锯成树桩做砧木,削平锯面。在接穗上部留2~3个饱满芽,把接穗的下端削成长5~7 cm的斜形削面或马耳形(入刀部位要陡些,深达髓部,再平直向前斜削)削面。在砧木树桩选树皮光滑的部位,由上向下直划一刀,长3 cm左右,深达木质部,用刀尖将韧皮部轻轻挑开,然后插入接穗;插接穗时,注意不能把削面全部插入砧木内,上端要留0.4~0.7 cm的“露白”或“留白”,以防愈伤组织形成未留白的接穗伤口不易愈合或容易造成劈裂(图1)。插好接穗后,用塑料薄膜条扎紧绑好即可。插皮接一般可根据砧木粗细每个砧木插1~3个接穗,嫁接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

在单独主干上嫁接时,在主干树桩一周找树皮光滑部位均可嫁接;在主干上分叉的树枝上嫁接时,当接穗插入部位抵达分叉枝锯口端下沿时,新发枝条生长时容易造成风折或向下劈裂。为有效防止嫁接新枝劈裂,应选择在分叉枝锯口上沿插入接穗。

3 嫁接后管理

板栗嫁接后的管理是否科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嫁接成活率和栗树的后期生长,因此,必须要加强嫁接后管理。一般接后管理包括:

图1 嫁接时为留白与留白的区别

3.1 虫害防治

板栗嫁接后,接穗上芽膨大及萌发时,主要有大灰象、金龟子和叶甲等危害膨大叶芽和长出的幼叶(图2)。据多年调查,一般危害率在30%~40%,严重时可造成接穗上新芽全部受害而死亡。应在刚嫁接后与接后7~10 d喷药两次防治,并于4月底到5月上旬新芽长到5~10 cm时再喷药一次。一般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者百虫全杀300~500倍液等杀虫药物喷雾防治,防治效果可达到100%。

图2 接穗上叶芽遭受大灰象和金龟子危害症状

3.2 病害防治

板栗胴枯病是近年来陕南山区板栗嫁接时容易感染的一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一般情况下,在感病初期,嫁接口依然能形成愈伤组织支撑接穗成活,如不及时防治造成病害继续感染,就会导致已发芽成活的接穗死亡(图3)。

图3 板栗胴枯病症状及引起成活后的死亡

板栗嫁接后要经常到地里观察,当发现塑料绑扎袋内砧木锯口出现流黑水现象,就是感染了胴枯病。在防治时要解开塑料绑扎袋对伤口及周围进行喷药。一般可用福美胂、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杀菌类药物。喷药时应选择阳光好的晴天进行,喷洒药液后待水分蒸发表面晾干后再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待药液晾干后再进行绑扎即可。以福美胂防治效果较好,可达到84%以上;防治后板栗植株生长良好(图4)。

3.3 除萌蘖

由于在嫁接时锯去了树冠,减少了大量对来自根部吸收养分的消耗,这些营养在向上输送过程中都集中在了主干部位,因此嫁接后一周到10 d内,砧木嫁接口以下就会萌发大量的萌芽,必须及时除掉,以保证根系输送的营养供接穗利用。一般嫁接后7~15 d,接穗上的芽就开始萌发并抽生新枝,对于嫁接成活的个体,除萌蘖每隔7 d进行一次,需连续除萌3~4次;嫁接后接穗未成活的树,可在砧木上选留1~2个萌芽,待来年重新嫁接。如不及时除去萌芽枝条,就会造成嫁接枝条抽干死亡(图5)。

图4 防治胴枯病后植株生长状况

图5 未除萌造成接穗死亡

3.4 防风折及解绑

板栗嫁接成活后,当抽发的新梢生长达到40 cm以上时,如遇到大风天气,就会使长成的新梢遭到风刮折断(图6),因此,要及时用竹竿或木棍绑缚在砧木上做防风支架,并把生长的新梢轻轻固定在支架上,防止风折。

到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嫁接口完全愈合,即嫁接成活约60~80 d左右,可全部解除包扎物,以利新梢生长。但此时先不要解除防风折支撑杆,等经过一个生长季后,接口与砧木完全愈合比较牢固后,即可解除防风支架。

3.5 加强管理

板栗嫁接后,从新芽发出到生长45~70 d时,新梢长到65~80 cm时,可进行摘心管理,即剪去新梢顶部8~12 cm,促使多发侧枝,提早成形、结果(图7)。摘心一般应在6月中下旬进行。

图7 摘心后发枝情况

栗园改造嫁接完成后,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接,并定期进行松土、除草以及土肥管理工作,以便为栗树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早日成形并结果。

猜你喜欢
栗树陕南石蜡
栗树叶面喷肥喷药关键技术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石蜡疗法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国内石蜡市场概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党建地图·陕南
空间大载荷石蜡驱动器研制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复活森林
栗树站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