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罐治疗结合针灸按摩对缓解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的疗效分析

2019-08-29 08:56宋福云陈敏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针灸皮肤研究组

宋福云陈敏玲

(梅县区中医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

腰痹病属于中医理论范畴,具体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多种疾病。此类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劳累导致的脊柱肌力失去平衡引发的,该疾病可引起颈部不适、腰腿疼痛、肩部不适等多种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1-2]。常规西医治疗在这一领域并没有显著的成效,临床中普遍通过针灸按摩方式缓解患者病情[3-4]。近期,在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的治疗中药物罐治疗结合针灸按摩引起了业内关注。为进一步明确药物罐治疗结合针灸按摩对缓解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的疗效,研究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该科收治的40例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患者进行了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以该科收治的40例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双盲分组,其中一组给予针灸按摩,为对照组,另一组则联合药物罐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每组2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3±1.3)岁,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 10 例,患者病程 1.6~7.8 年,平均年龄(4.5±0.4)年;对照组患者年龄 37~75岁,平均年龄(56.5±1.7)岁,其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病程1.4~7.5 年,平均年龄(4.4±0.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并同意进行该次研究;患者经诊断符合中医理论中关于腰痹病描述;该院医务科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该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血友病患者;排除皮肤溃烂、水肿患者;排除极度虚弱、消瘦和皮肤失去弹性的患者;排除高热、抽搐和痉挛患者;排除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排除精神分裂症、高度神经质等配合度低的患者;排除孕产妇和腰骶部不适宜拔罐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推拿治疗,推拿取患者风池穴、昆仑穴、大椎穴、腰阳关穴、落枕穴、命门穴、肩三穴、大肠俞穴、委中穴、肩俞穴采用按揉、滚法、弹拨等手法对上述穴位和病变处进行推拿按摩,按摩力度应当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按摩处皮肤微微发热为宜,按摩时间在30 min左右。腰椎严重不适患者,对腰阳关穴、肾俞和大肠俞进行重点按压;腿部严重不适患者,可旋拉、屈伸患者腿部。针灸取上述颈腰椎位以及曲池穴、阴陵泉、环跳、阿是穴、委中进行针灸,每次留针20~30 min。推拿针灸每天进行一次,15 d内休息1 d,连续治疗15 d。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药物罐治疗,药物罐组方如下:伸筋草30 g、王不留行30 g、制川乌 15 g、千斤拔 50 g、桂枝 15 g、鸡血藤 30 g、姜黄30 g、红花 20 g、两面针 30 g、桑枝 30 g、海风藤 30 g、当归 30 g、川芎 30 g、徐长卿 30 g、艾叶 20 g、牛大力30 g、五指毛桃30g,将上述药物以纱布包装系紧,加水煮沸,放入竹罐煮制,时间要30 min,取出放于治疗盘备用,取对应穴位进行拔罐治疗。使用前1 min加热药罐,使用时取出竹罐在毛巾上快速扣干,借助热力吸附于皮肤表面,留置5 min左右,拔罐时,以一只手按压罐口处皮肤,使空气进入,让罐体松动,而后取下即可,切记不能旋转或者硬拔,治疗1次/d。治疗前,询问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进行评估,讲解相关的治疗注意事项。操作步骤如下。

(1)体位: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暴露拔罐部位。

(2)拔罐:用钳子取出预先准备在治疗盘内的竹罐蘸一下保温杯内的温热药液后放在小葫芦喷口停留1~3 s,然后在毛巾上快速扣干并立即放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调好计时器,停留时间为5 min。

(3)观察: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患者感觉疼痛、过紧,应及时起罐。

(4)起罐: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用纱布清洁皮肤,擦去药液。

(5)协助患者着衣,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6)进行必要的健康指导。

完成后,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异常问题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腰腿活动自如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腰腿略有不适,偶见疼痛感为有效;与上述描述均不符合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使用VAS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和治疗后一周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的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19例),高于对照组的60%(12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分析

研究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11±1.12)分,治疗后当天VAS评分为 (5.87±1.32)分,治疗后一周VAS评分为(1.38±1.0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15±1.24)分,治疗后当天 VAS 评分为(6.08±1.26)分,治疗后一周 VAS 评分为(2.77±1.02)分,其中研究组治疗前数据、治疗后当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7 1、0.514 7,P>0.05),治疗后一周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7 4,P<0.05)。

3 讨论

腰痹病属于“痹症”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其主要是由于长期劳累致经脉受邪、气血失养、腰腿部经脉组织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的[5]。药物罐是传统药物治疗和拔罐治疗的结合,近几年,逐渐在妇科病、颈椎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所应用,但关于药物罐治疗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效果并不十分明确[6]。

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将对患者躯体及关节活动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该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7]。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主要表现为腰骶部和臀部活动疼痛、麻木、无力,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还可累及小腿、足底以及其他躯体部位,导致严重的活动性疼痛,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8]。中医治疗中,针灸推拿主要是通过对病区进行针刺和推拿,刺激相应的病理区,促进血液循环,并最终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此外,中医针灸推拿还具有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改善炎性反应的作用。药物罐煮制配方中,桂枝可以温经散寒,红花、川乌、当归等药物可以化瘀祛风,经药物罐方式给药可以达到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功能、调整气血、增强体质的等多种作用[9]。

综上所述,药物罐治疗结合针灸按摩对缓解腰痹病引起的腰腿不适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腰腿疼痛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积极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针灸皮肤研究组
第二层皮肤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