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在(下肢骨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探讨

2019-08-29 08:56黄婷婷惠洁琼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下肢骨满意率例数

黄婷婷,惠洁琼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庆阳 745000)

下肢骨伤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任何手术绝不可能是治疗的全部,故康复护理在下肢骨伤患者的治疗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康复护理训练计划能够有效地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骨折愈合力度,避免组织粘连、瘢痕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该文为了探讨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在(下肢骨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特意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94例下肢骨伤患者作为参考对象,现将相关的报道公布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94例下肢骨伤患者作为参考对象,进行平均分组,主要分为C组和D组,在C组中,下肢骨伤患者的年龄浮动为26~81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20例,D组中,下肢骨伤患者的年龄浮动为24~79岁之间,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2例。诊断标准:患者的下肢大腿出现肿胀、缩短、畸形等现象,髋膝不能活动容易并发休克。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患者。通过对比两组肢骨伤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次探讨具有探讨性。

1.2 下肢骨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护理方法

对C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护理方法,患者在下肢骨折康复期首先要制动,避免患处出血或肿胀,在石膏拆除后,增强踝关节的功能训练,预防后期并发症,护理人员要亲自给患者及家属进行训练按摩法,让患者回家后积极地进行恢复锻炼,除此之外,患者也要补充营养,从而促进骨骼的愈合。总之患者的康复护理要严格谨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对D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具体如下:(1)下肢骨折常取卧位,但需经常更换卧姿,防止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变换体位时,应以不影响骨折的固定为原则。使用布朗架、托马斯架或双下肢悬吊牵引架的病人,都应满足相应的肢位要求。保持下肢骨折的确切固定,经常检查牵引和外固定的情况,保持其有效性,以使下肢骨折得到确切固定。减轻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移动病人时,必须对患肢妥善保护;病人诉说疼痛时,应仔细检查,找出原因(如感染、缺血、压迫),给予正确处理。(2)护理人员要懂得观察患肢血运包括肢端的颜色、肿胀、温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3)早期护理,伤后14 d,可以做等长肌肉收缩以改善微循环,以消肿、减轻疼痛。中期护理,伤后28 d,在等长肌肉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做关节的活动。后期护理伤后28 d以后,可以做肢体的伸展和全身的运动以及抗阻力的运动。(4)在日常饮食上,要加强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要多食用些高蛋白质的食物和高钙的食物。例如,虾皮、毛蟹、绿色蔬菜、牛奶 、大豆、嫩豆腐、青豆、炒南瓜子、猪肉松等。这些食物都具有高蛋白质和高钙的食物,患者经常食物这些食物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5)针对患者的恢复实际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引导患者,让他们对康复恢复充满信心,从而在康复训练上加强配合,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标准:①愈合: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患者局部无异常活动,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持重1 kg达1 min,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②好转:局部压痛逐渐得到改善,无纵轴叩击痛,患者局部能够开展活动,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部分骨痂形成。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持重1 kg达1 min,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2 min,并不少于26步。③未愈:局部压痛得不到改善,纵轴叩击痛,患者局部不能活动,X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痂没有形成。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持重1 kg达1 min,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1 min,并不少于10步。愈合例数+好转例数的总数越多,代表患者的总临床疗效越好。

(2)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总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参照(GQOLI-74)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予以评分,评分指标包括4个方面: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这4项指标的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复程度越好。

1.4 统计方法

将这94例下肢骨伤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包括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疗效等指标数据,然后通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值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临床疗效

通过表1的数据归纳得出,C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愈例数为25例,好转例数为14例,未愈例数为8例,总临床疗效例数为39例。D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愈例数为28例,好转例数为16例,未愈例数为3例,总临床疗效例数为44例,可见D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总临床疗效高于C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临床疗效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

通过表2的数据归纳得出,C组下肢骨折患者的非常满意例数为21例,一般满意例数为17例,不满意例数为9例,总护理满意率为80.9%。D组下肢骨折患者的非常满意例数为26例,一般满意例数为18例,不满意例数为3例,总护理满意率为93.6%。可见D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

2.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D组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s),分]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s),分]

组别护理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C 组(n=4 7)D 组(n=4 7)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7 1.2±6.5 8 3.5±6.2 7 1.3±6.4 9 0.2±7.6 7 3.1±7.2 8 4.3±5.5 7 3.2±7.4 9 2.3±8.7 7 4.7±8.1 9 0.2±4.7 7 4.4±7.9 9 5.8±3.2 7 0.9±6.3 8 6.3±7.9 7 0.8±6.1 9 1.3±5.4

3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其关键,恢复程度的好坏关系到患者的日后生活。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可以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活动障碍。针对固定的关节,适当进行肌肉收缩训练,4周以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增加主动训练,针对没有固定的关节,以主动训练为主,以增强病人的体质和心肺功能。从此次的研究结果可知,采用康复护理训练的D组患者总临床疗效高于C组,总护理满意率高于C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训练作为医学康复的重要方式,主要是通过护理训练这种方式使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到正常自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将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应用在(下肢骨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有计划地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院外进行康复护理,以便达到促进下肢骨折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下肢骨满意率例数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更正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