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9-08-29 08:56王俊英苏永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圈员达标率糖尿病足

王俊英,苏永峰

(内蒙古包钢医院 内分泌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据临床数据调查统计得知[1],50%的糖尿病患者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而据文献及临床资料显示,非外伤导致的截肢,多半都是糖尿病足引起,由此可见,糖尿病足对患者危害极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对疾病的管理,才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品管圈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一种管理方式,将其使用到临床护理中来,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自发参与其中,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护理质量得以全面提升[3]。为进一步探讨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后,患者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下面将从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的136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就诊且满足入选条件的136例患者,采用糖尿病足诊断箱,对样本进行筛查,纳入标准:(1)符合 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意识清楚,思维正常,能进行有效沟通;(3)足部皮肤呈紫褐色,并出现麻木情况;(4)患者足部出现畸形,感觉迟钝或丧失。排除标准:(1)患者意识模糊,不能正常沟通;(2)患者合并其他恶性疾病;(3)凝血功能异常;(4)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评分,将其中68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并纳入观察组,另外68例未实施品管圈管理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33例,年龄最小35.7岁,最大 78.5岁,平均年龄(50.47±3.14)岁;观察组男患者37例,女患者31例,年龄最小36.8岁,最大79.1岁,平均年龄(51.49±3.03)岁。患者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性良好,所有患者均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展该次研究,并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包括:(1)成立品管圈及活动安排:品管圈成员由辅导员、圈长及圈员共同组成,辅导员负责指导及协调整个活动;圈长负责安排活动内容;圈员负责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采集。(2)确定活动主题:分析社区糖尿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并经过圈员对活动主题可行性的评分情况,确定“提高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为该次活动主题。(3)制订管理计划:共实施6个月,前每个月活动安排为每周1次,组织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护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及实用性,使得圈员的凝聚力得以提升。后面每隔1周实施1次,对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及对策开展活动,1 h内完成,最后将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并结束活动。(4)对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的原因进行分析。①医护人员原因:医护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能过于单一、社区护士配置不全、缺乏护理意识、健康教育知识不全、护工老龄化、人力缺乏、日常工作琐碎;②患者自身原因:患者记忆力下降、对糖尿病足认知不足、丧失信心、存在侥幸心理及惰性心理、文化背景就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自我管理能力差等。(5)解决措施:①针对医护人员存在的问题,组织圈员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认识、规范服务流程,加强知识储备,提高心理环境的建设能力,根据医护人员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由辅导员授课,圈员播放健康教育方面的幻灯片,在圈中试讲,然后向社区居民讲解。②针对患者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同种疾病类型的患者组织起来,成立糖友会,选择有组织能力、号召能力的担任会长。每隔1周举行1次活动,严格按照活动时间表及内容实施。将糖尿病足相关知识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不断强化记忆,组织会员相互谈论,交流自身管理经验,达到同伴教育的目的。每次活动前1d短信通知患者,叮嘱其准时参加。

1.3 观察指标

(1)护士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自愿且知情的情况下,填写满意度量表,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

(2)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包括足部按摩知识、服药依从性及血糖监测水平达标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系统中,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

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为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结果比较

比较后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结果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极高,是其常见及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受病痛的折磨,使得心理及生理均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均来自偏远的郊区或者农村,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差,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使得护理工作难以突破,增加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4]。

品管圈是一种从人性角度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管理方式,让员工自发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愉快的工作范围,以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而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使得护理人员更有激情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而提高积极性及学习热情[5]。自成立品管圈之后,圈中成员学习氛围浓郁,在糖尿病足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方面取得突出的进展,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得以全面提升[6]。圈中成员能从自我角度解剖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自我批评及反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针对自身不足,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成立学习小组,将糖尿病足的护理工作作为考评内容,增加护理人员紧迫感及压力感,从而加强学习,夯实基础[7]。该次研究中,实施品管圈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足部按摩知识、服药依从性及血糖监测水平等方面的达标率得以全面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患者对于该种管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十分满意,使得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死亡率及残疾率,由此可见,品管圈管理方式对于社区尿病足高危患者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社区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达标率均得以显著提高,患者对于该种管理方式取得的效果十分满意,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圈员达标率糖尿病足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