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9-08-29 08:56郑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气压溶栓下肢

郑强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山东淄博 255213)

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在临床中非常多见,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应用溶栓方案进行治疗。但在手术完成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卧床休养,所以患者运动较少就会导致患者的下肢血液凝结,进而使患者发生肢体肿胀和阻塞的状况[1]。若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容易引起导致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还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而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2]。该次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8年 12月间收治的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实验,分析早期气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效果,且取得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挑选出186例进行该次实验,所有患者录入随机数表中进行随机分组,命名为对照组(n=93)与实验组(n=93)。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选择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案,在患者治疗完成后均采用抗血小板、抗凝、调血脂等方案进行治疗。

实验组女性45例,男性48例,年龄范围在56~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1±4.6)岁,对照组女性 38例,男性55 例,年龄范围在 54~78 岁之间,平均年龄(62.9±4.5)岁。

该次实验均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1)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护理和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当尽快完成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采取患者的血液样本,根据患者的需求建立静脉通路,并且在溶栓过程中应当严格把握溶栓药物的应用剂量和方案。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下肢活动状况,观察患者是否发生颅内出血和再灌注性脑损伤,患者保持平卧位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当加强患者口腔和皮肤等部位的护理。

(2)合理地进行饮食指导,想要快速恢复身体还得摄入充足的营养和蛋白质才能,定期为患者更换舒适的体位,时刻观察其下肢的颜色和体温,尽量防止下肢被压迫,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而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下肢进行擦拭,并勤换内衣裤,适当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轻轻按摩,这样有助于避免患者的下肢出现异常状况。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是护理人员应当定期测量患者下肢的周径,如果颜色加深,则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师进行诊治,并且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5℃~30℃避免患者受寒的同时,还能够有助于避免患者由于寒冷刺激而引起下肢的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速度下降进而加重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

(3)对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当做好早期的被动训练,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家属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自下而上的挤压按摩,并在患者睡眠时适当将下肢抬高,这样有助于静脉回流,避免出现血栓。同时在患者康复期间,应当避免膝下加枕垫导致髋部过度弯曲,避免对静脉造成压迫而影响回流。患者在康复期间,应当尽可能选择上肢进行静脉穿刺补液,严禁对瘫痪患者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和脱水疗法。同时,医务人员可告知患者每日将双下肢抬高20°~30°,并按摩下肢关节和膝关节。患者的踝关节可以进行内收和屈伸的运动,锻炼3次/d,每次锻炼时间为20 min即可。

(4)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该如何避免,出现后应该怎样治疗,然患者对其有所了解,同时加强患者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管控的能力。而针对部分情绪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开导安抚,让家属多陪伴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气压治疗。

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具体方式如下。

在患者的基础护理上需要建立完善的气压治疗小组,而其中的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治疗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重选择合适套筒,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当保持平卧位,取出套筒和连接管,将患者的双下肢抬高后,穿上套筒并拉上拉链。根据患者的适宜感对松紧度进行调节,使各个连接管正确连接。确认无误后可将电源打开,设定充气压力以及各参数,工作压强控制在170~180 mmHg,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即可。可以反复对患者的脚、小腿、膝盖以及大腿进行顺序间歇性重启,并适当施加和释放压力患者连续治疗14 d。

1.3 评价标准

采用该院自主制定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作为该次实验的数据分析方案,实验结果中涉及的计数资料(满意度、深静脉发生率)采用[n(%)]描述,计量资料(患者年龄信息)应用(±s)描述,组间经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该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28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3],患者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现代临床研究中发现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患者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的概率约为2%左右,尤其是对于瘫痪较为严重且危险因素较多的老年患者来说,这种病症的发生率则会更高,可达20%左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患者残疾,甚至可能出现血栓脱落而并发肺栓塞,对于患者后续康复会造成极大的影响[4]。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患者进行普外科手术后的大约3~7 d内,患者很容易出现深部静脉血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栓塞,危及患者生命[5]。气压治疗是临床应用较为新型的一种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案,这种方案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这种治疗方案有类似肌肉泵的效果及挤压力和自己能够深达患者肌肉和血管内,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的发生[6]。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气压治疗前,如果患者被怀疑存在血栓状况,则应当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下肢血管,这样能够排除深静脉血栓存在的可能,避免应用气压治疗,对已经存在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造成挤压和刺激,引起血栓脱落,进而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不良事件[7]。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配合早期气压治疗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血栓发生率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气压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