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2019-08-29 08:56李庆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外踝腓肠筋膜

李庆波

(郓城诚信医院,山东菏泽 274700)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一般使由于高能量暴力损伤导致的,往往合并骨外露、肌腱外露情况,该疾病对患者足部活动和踝关节功能存在严重影响,治疗和修复的难度比较大[1]。皮瓣修复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有研究指出: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十分优异[2]。但目前该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比较少,相关研究也比较少,对于其推广应用依旧存在争议。为了明确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研究选取了2016年7月—2017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9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实证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9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34例患者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后入院的35例患者应用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分别作为普通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6.7±1.6)岁,其中男性 22 例,女性13例,患者组织缺损面积12.0 cm×8.0 cm,压砸致伤患者16例,车祸致伤患者19例;普通组患者年龄21~55 岁,平均年龄(36.9±1.7)岁,其中男性 22 例,女性12例,患者组织缺损面积11.8.0 cm×6.9 cm,压砸致伤患者13例,车祸致伤患者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进行该次研究;确认患者无严重感染情况;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肝肾、心肺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血液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操作步骤如下:皮瓣设计——经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的走行线连线,确保皮瓣覆盖足部远处的皮肤缺损,皮瓣切取宽度控制在侧正中线内侧,远端控制在小腿中上1/3以内,以外踝和跟腱中点为旋转点,基底部蒂宽超过3.0 cm,蒂部应当携带1.0~1.5 cm左右的皮桥,转移后,将皮瓣嵌入蒂部皮肤当中,以避免对蒂部血管造成压迫,确保皮瓣血供充足。筋膜组织深面在进行切取时,避免对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造成损害,且需要把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囊括在皮瓣中。皮瓣切取——寻找小腿近端切口小隐静脉并实施切断,寻找小隐静脉周围腓肠神经和营养动脉,对其进行切断处理,游离皮瓣直至远端,确保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在皮瓣中。操作时,避免对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造成损伤,直止外踝和跟腱中点位置,携带1.0~1.5 cm左右皮桥,以避免对蒂部血管造成压迫,完成切取了置放至血带,于皮瓣处结扎。向远端翻转皮瓣至受区,创面实施间断缝合,常规置引流管,供皮区游离植皮,逐层闭合创面。术后以石膏外固定一周左右,给予常规抗痉挛、抗炎及抗感染治疗,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皮瓣成活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普通组给予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术:依据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皮瓣涉及,而后经皮瓣下部和外侧切开,沿上方进行组织游离,保留1.5 cm皮下蒂切开蒂部,对皮瓣蒂部进行游离,直至胫后动脉的穿支点,实施血管结扎,查看皮瓣血运情况,将胫后动脉穿支点为蒂,旋转皮瓣,并降脂移植到受区进行缝合,术后以石膏外固定一周左右,给予常规抗痉挛、抗炎及抗感染治疗,注意观察皮瓣的血运,皮瓣成活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范围、皮瓣动脉直径和皮瓣静脉口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一周I期愈合率、术后一年二次修复手术率。使用Kofoe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踝关节功能,总分50分,分数越高代表踝关节功能越高。

1.4 统计方法

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计算,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此次研究中患者术后一周I期愈合率、术后一年二次修复手术率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此次研究中患者的皮瓣切取范围、皮瓣动脉直径和皮瓣静脉口径、Kofoed评分为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范围、皮瓣动脉直径和皮瓣静脉口径观察

观察组患者皮瓣切取范围为 (56.37±14.93)cm2,皮瓣动脉直径为 (2.12±0.16)mm,皮瓣静脉直径为(3.23±0.18)mm,各项数据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范围、皮瓣动脉直径和皮瓣静脉口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皮瓣切取范围、皮瓣动脉直径和皮瓣静脉口径比较(±s)

组别皮瓣切取范围(c m 2)皮瓣动脉直径(m m)皮瓣静脉直径(m m)观察组(n=3 5)普通组(n=3 4)t值P值5 6.3 7±1 4.9 3 1 0 6.8 3±1 2.8 8 1 5.0 1 3 2<0.0 5 2.1 2±0.1 6 0.5 5±0.2 4 3 2.0 5 9 2<0.0 5 3.2 3±0.1 8 1.6 4±0.1 2 4 3.0 4 2 2<0.0 5

2.2 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分析

观察组患者术后一周I期愈合率为97.14%(34例),术后一年二次修复手术率为14.29%(5例),Kofoed评分为(41.74±2.08)分,各项数据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比较

3 讨论

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在进行操作时,筋膜蒂部长达10 cm左右,这虽然能够保证皮瓣切取后的供血,但是在逆转筋膜蒂后,受蒂部影响,皮瓣供血并不十分理想,甚至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坏死[3-5]。因此,在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手术中,将外踝和跟腱中点部位设计成了皮瓣旋转点,有效减少了蒂部长度,在切取时,携带1.0~1.5 cm的皮桥,并将其嵌入蒂部皮肤内,减少了血管压迫,保证了供血。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皮瓣切取范围为(56.37±14.93)cm2,皮瓣动脉直径为(2.12±0.16)mm,皮瓣静脉直径为(3.23±0.18)mm,各项数据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数据说明,观察组患者皮瓣供血情况优于普通组患者。该组数据有效论证了上述观点。

此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对腓肠神经和营养动脉造成损害,确保表皮血管间交通吻合。而在手术操作中,将腓肠神经带入皮瓣也是为了保护其与皮肤间的营养交通支,有效促进愈合生长,减少坏死情况[6-7]。

从数据结果2.2来看: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手术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愈合效果佳,二次手术率低。

综上所述,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范围较小,对患者动静脉供血影响小,可避免对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二次手术率低,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外踝腓肠筋膜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外踝尖部钩匙状锁定钢板治疗外踝骨折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外踝上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外固定支架结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