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应用预防性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2019-08-29 08:56冯佳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淋巴瘤高龄下肢

冯佳楠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淋巴瘤是一种淋巴造血系统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患此病会引起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全身性器官病变,患者会出现消瘦、瘙痒、盗汗等全身症状。其还要细分为两种病状,即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淋巴瘤的治疗主要是用化疗和手术的治疗方式,通过这两种治疗方式剔除或者杀死病变的淋巴瘤组织,以缓解患者症状或者治愈患者。但是对于年龄很大的淋巴瘤患者,如果进行放疗和化疗治疗,对患者会造成很大伤害,而且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因为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有十分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治疗高龄淋巴瘤患者时,要为患者进行正确科学的护理干预,才能降低甚至抑制患者下肢出现静脉血栓的症状。此次研究就是分析在对高龄淋巴瘤患者的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缓解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0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占107例,女性占 93例;平均年龄为(66.41±2.4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 113例,女性为 87例;平均年龄在(65.91±2.89)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过临床检查,患者确实患有淋巴瘤;患者都进行过放化疗治疗;患者年龄达到调研要去年龄;患者对此次调研知情并同意参与调研。

排除标准:患者本身拒绝参与此次调研;患者年龄不在调研要求年龄之内;患者患有肝肾和心肺等疾病。

1.2 方法

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1)护理人员要将化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机能训练,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人员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肢体颜色和肿胀变化,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缓解。(2)医护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普及相关病理知识,使患者和其家属对其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由于此病的发病群体基本是高龄化群体,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是很稳定,所以护理人员要时刻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3)在化疗期间,患者容易因为卧床时间过长引起压疮和褥疮,所以护理人员要时刻密切关注,在需要的时候为患者改变体位。(4)化疗期间,患者因为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很容易出现恶心和腹痛等症状,所以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尽量让患者多吃果蔬类高纤维食物,远离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免造成血管痉挛的症状。(5)有些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因为身体机能的原因不能下床活动,所以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肢体技能训练,如扩胸运动、伸展训练等;对于可以自行下床活动的患者,在患者下床活动时,家属和护理人员要对患者予以照看,避免意外情况发生。除此之外,有一部分患者已经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溶栓和抗凝药物治疗,以缓解血栓对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别从化疗后的24 h、7 d和15 d血栓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SAS和SDS评分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总分低于50分为正常;总分≥50分<60分表示患者轻度焦虑;总分≥60分<70分表示患者中度焦虑;总分≥70分表示患者重度焦虑。SDS总分<53分表示患者正常;≥53分<63分表示患者轻度抑郁;≥63分<72分表示患者中度抑郁,≥72分表示患者重度抑郁。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心理状况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在化疗后24 h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7 d和15 d血栓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表1 患者血栓发生概率比较[n(%)]

2.2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详情见表2。

表2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分]

表2 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分]

组别S A S评分 S D S评分对照组(n=2 0 0)观察组(n=2 0 0)t值P值1 9.4 1±1.6 5 1 0.5 1±1.0 4 2 8.8 5 9<0.0 5 1 7.5 1±1.1 9 1 9.5 1±1.3 1 7.1 4 7<0.0 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在血管外科中很常见的疾病[6]。疾病会对肿瘤化疗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患此病的群体一般为高龄群体,这一群体的身体器官和组织都已经出现了很多退化情况,导致治疗难度大大加重,而且很多高龄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高龄淋巴瘤患者在化疗结束后因为体力不佳等原因,只能长期卧床休息,无法下床进行必要的活动,就导致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预后恢复有很负面的影响。医护人员对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必须要及时治疗,否则血栓很容易脱落子啊血管内造成肺栓塞或脑栓塞等疾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所以,患者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必须要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此次调研系统分析了在高龄淋巴瘤患者化疗期间,为其进行优质护理措施干预后,对缓解下肢静脉血栓病症的效果。具体结果显示:使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联合干预的观察组患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远低于对照组组患者,这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血管负担,也降低了化疗为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积极作用;并且使用优质护理进行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情绪方面也比对照组要更胜一筹,其出现负面情绪的概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说明使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干预不仅对患者的生理有很大好处,也对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高龄淋巴瘤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能够很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的概率,其对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也能起到极大作用,患者自身的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也大大增加,也让患者和医护人员能更加默契地配合,使患者的治疗效率大大增加,也一定程度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因此,使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联合干预的方式对高龄淋巴瘤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进行预防,有十分显著的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淋巴瘤高龄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