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防治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

2019-08-29 08:56朴慧兰余昕彤孙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卧床心衰下肢

朴慧兰,余昕彤,孙莹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

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显著,而老年人常因合并心衰等慢性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等存在长期卧床情况,其中长期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发病率[1]。患者临床症状包括水肿、呼吸困难等,由于长期活动受限,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处于较高水平,应早期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2]。基于此,该次研究选取了2018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心衰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在护理中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9 例,女 16 例,年龄 62~89 岁,平均年龄(75.81±3.52)岁,病程 3~14 年,平均病程(6.52±1.8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5.15±3.48)岁,病程 3~12 年,平均病程(6.14±1.87)年,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有长期卧床史,卧床原因包括心衰导致活动受限、高龄、合并脑血栓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需排除治疗依从性不佳以及因合并精神疾病影响沟通的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则加强对心衰患者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 护理人员应考虑到心衰患者长期卧床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结合患者心衰病情,制定个体化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策略,以最大化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体如下:第一,体位及活动护理。卧床期间,将患肢抬高30°,并支撑腘窝部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同时,还需鼓励患者下床运动,根据患者病情制订合理运动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节律的运动[3]。运动后,可轻柔按摩下肢肌肉,并观察肢体是否出现水肿。第二,凝血指标监测。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凝血等指标,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存在高凝状态,如有必要,可遵医嘱应用少量尿激酶,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第三,饮食护理。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多食用新鲜蔬果,多摄取纤维素丰富食物,以促进肠蠕动,保证排便通畅[4]。指导患者戒烟、戒酒。第四,心理护理。患者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应尽早采取措施治疗,关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做好深静脉血栓自我护理措施宣教,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解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提高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1.2.2 心衰护理 心衰护理内容如下:第一,住院环境护理。病房内调节至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床单保持平整、干净,有污物及时更换,水杯、便器、呼叫器均置于患者方便拿取位置,桌面、地面、窗台定期消毒,医院走廊可摆放绿植,告知患者禁止喧哗,以营造舒适住院环境[5]。第二,心衰病情监测。心衰患者存在意外风险,因此日常应加强对患者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皮肤、精神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并做好液体出入量登记,有异常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科室内准备急救药物、输血器、静脉切开包等抢救物品。第三,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心衰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并发症、自我护理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讲解治疗疾病方法,及护理注意事项,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告知患者遵医嘱治疗,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第四,皮肤护理。告知患者选择宽松、舒适衣服,勤擦身、换洗内衣,避免应用碱性清洗液清洁皮肤,尽量用温水擦洗身体。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难症状,往往口鼻同时呼吸,可能造成口臭、口干,因此应指导患者经常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2)护理满意度:采用该科室自制的卧床患者满意度调研问卷,从护理态度、下肢静脉血栓知识讲解、预防护理措施等方面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为百分制,其中70分以内均为不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较对照组77.78%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n(%)]

3 讨论

任何静脉均有并发静脉血栓风险,但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最为常见。有研究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膜、血管状态、血液性质的改变相关,因此管壁、血流、血液也被称为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为血液瘀滞即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此外,血管穿刺、外伤等因素也是引发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其中老年患者由于合并心衰、下肢或腹部手术、肿瘤等因素致使机体的血液高凝状态也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该次研究选取了90例长期卧床的心衰患者,其中研究者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健康宣教、下床活动、心理、病情监测以及体位等方面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无一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占8.89%,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较对照组77.78%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了护理干预预防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关于心衰患者是否应该积极下床活动并适当运动,临床尚无统一定论,有学者认为,心衰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对于减轻心肌负担及利尿均有积极影响,对于控制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作为心衰急性期的治疗基本原则[6]。但部分学者认为,长期卧床会对患者运动功能造成影响,远期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运动耐量降低、压力性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严重影响了心衰患者病情康复及远期预后[7]。因此,研究组鼓励患者下床运动,制定运动计划,并进行有计划、有节律的运动,从而起到改善运动耐量、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卧床心衰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