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护理路径选择

2019-08-29 08:56张晓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肢体下肢动脉

张晓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当周围血管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扩大,同时出现继发血栓时,将导致动脉管腔狭窄以及闭塞,造成肢体慢性或者急性缺血反应形成,临床将此则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多发于腹主动脉下端口,髂动脉以及股腘动脉[2]。年龄越大的患者其临床反应多发为肢体发冷、麻木和肿痛、间歇性跛行以及动脉搏动消失[3]。针对于此,文章通过对该院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就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6例进行分析,评定临床护理模式的有效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该院经过确诊的4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入选原则:(1)满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ASO诊断依据[4];(2)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原则:(1)下肢缺血导致坏疽[5];(2)急性闭塞症;(3)心脏功能和肝肾功能障碍。46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差异性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实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最大年龄90岁,最小年龄64岁,中位年龄(75.57±6.48)岁;对照组中,男性 14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3岁,中位年龄(75.55±6.40)岁,两组基线资料如年龄以及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将粗针从督脉命门穴往下进行穿刺,同时联合前列地尔(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10980023,药品规格:1 mL:5 ug)10 g 加入 10 mg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1次/d,同时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 H20065051)治疗,100 mg,1 次/d,连续治疗1个月。

对照组行正常护理引导,实验组行临床护理,具体方法为:(1)术前指导:指端坏死以及剧烈疼痛感会造成患者抑郁心理产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尽可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通过和患者积极沟通,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紧张感以及担心[6]。通过对患者予以病症知识讲解,让患者提升治疗信心。足部护理:指导患者不可长时间选取同一姿势,避免血液循环情况发生,坐立过程中避免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避免动静脉受压情况出现,导致血液流动障碍,同时做好足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如果皮肤瘙痒,则涂抹止痒药[7]。

(2)术后护理:帮助患者选取合适体位:手术后进行平卧,或者将床头抬高15°,予以下肢静脉搭桥的患者保持患侧肢体伸直,避免人工血管出现扭曲,从而出现血栓,手术后卧床休养7 d。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伤口:遵照医嘱测定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伤口情况,对患者1 d的尿量进行记录,维护体液处于平衡状态;观察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情况,当慢性缺血的肢体进行血运重建后,经常出现肢体肿胀情况,因此手术后将患侧肢体抬高,为患者穿上弹力袜,肿胀程度在2~3周内即可消失。记录患者患侧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肢体感觉以及脉搏强度,以此判定血管通畅程度;如果动脉重建手术后肢体肿胀明显,出现皮肤颜色发紫情况,则可能为重建位置的血管出现痉挛后,导致继发性血栓出现,在此过程中应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强化基础指导:保持卧床休养,记录引流液性状以及质量。

并发症护理:作为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应仔细观察出血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部疼痛、腹部肿胀以及呕吐情况,当患者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则指导患者予以低脂饮食,同时继续治疗原发病症。

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养成科学生活习惯,忌烟酒,同时足部保暖做好,不能穿过于紧实的袜子以及写字,降低对肢体的压迫以及不断摩擦;保持清淡饮食,调整日常饮食结构,多食用水果以及蔬菜,不可喝浓茶和咖啡[8]。

1.3 观察标准

制定满意度调查表,十分满意为患者可以配合护理工作,并发症有所改善;一般满意为临床反应好转,病症有所控制;不满意为无任何改善。

采用量化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分数越高判定为疼痛感越显著。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6.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记录4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数据,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形式表达,用(±s)的形式表达两组疼痛分数行t检验,计数资料予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组间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分析

由表1数据可知,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分数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分数对比[(±s),分]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2 3)对照组(n=2 3)t值P值3.4 1±0.7 2 3.3 9±0.7 5 0.0 9 2 2 0.9 2 6 9 1.7 5±1.0 6 2.5 3±1.3 0 2.2 3 0 1 0.0 3 0 9

2.2 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分析

在表2结果可知,实验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动脉狭窄,甚至出现闭塞,从而导致下肢供血障碍。临床发病率较高,同时致残率也在逐年提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所以不仅要关注对患者的治疗,也需要予以合理的临床护理模式,降低患者的痛感,提升患者满意度[10]。通过该次研究可知,实验组护理后疼痛评分(1.75±1.06)分低于对照组(2.53±1.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91.3%高于对照组6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由这一数据可知,将临床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能够通过积极护理模式,提升满意度,临床推广效果可行,但是因该文研究选取例数以及年限存在一定限制,需要临床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沟通。

猜你喜欢
肢体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副肝左动脉伴肝总动脉起始异常一例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