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2019-08-29 08:56杜文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置管下肢血栓

杜文净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运用化疗方式治疗肿瘤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未能够控制好药物用量,加之化疗药物将会导致患者发生化学性静脉炎或组织坏死症状,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损伤,通过下肢PICC则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上述不良情况[1];然而若未能够对PICC进行良好的维护,则将在较大程度上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则为血栓的形成[2],因此需要对导致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进行明确,并据此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如此才能够降低血栓的形成率,加强对患者的保护[3]。该文将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为研究时段,探讨肿瘤化疗患者下肢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5例肿瘤化疗患者,依据入院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为52~68岁,平均年龄为(60.1±4.9)岁,其中 20 例为肺癌,13 例为肝癌,8 例为胃癌;试验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为53~68岁,平均年龄为(60.5±5.1)岁,其中 24例为肺癌,15例为肝癌,15例为胃癌。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肿瘤化疗指征;(2)获得家属的同意。

1.3 排除标准

(1)患有凝血障碍症状;(2)患有严重的意识障碍症状。

家属了解相应的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予以对症处理。

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1)置管前护理。进行置管前,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相应的置管知识,以便能够加强患者的熟知度;同时还需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从而能消除其不良心理,积极配合护理,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排除化疗及置管的禁忌证,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有效的明确置管的适应证,从而能够确保患者的顺利置管,并且护理人员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置管技能,确保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2)置管中护理。在进行置管前,护理人员需要选取适当的位置,并且尽量进行一次性置管,避免反复置管对患者的静脉内膜造成不良损伤。置管前需要将PICC导管完全浸泡于肝素盐水中,从而能够使PICC导管获得良好的抗凝血与润滑效果,进而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在进行置管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佩戴无尘手套,并且手套尽量避免与导管直接接触,采取缓慢的速度进行置管,避免使用暴力;在置管后需要缓慢将导丝拔除,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损伤。(3)置管后护理。①置管后需要告知患者穿戴宽松衣物,以避免对血液的正常回流造成不良影响,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从而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紧张与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②术后24 h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但需要避免导管对肢体的血管内膜的机械刺激,将告知患者避免过对将下肢外展;若患者的置管肢体出现不适症状,则需要及时联系护理人员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指导家属相关的按摩方式,以降低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③加强对患者凝血功能、血液高凝状态的观察,若发生出血现象,则需要遵医嘱为患者服用溶阿司匹林与法华林等药物;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血管彩超对置管部位进行观察。④需要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方案,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告知患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PICC导管发生脱落。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用百分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多采用肿瘤化疗的方式治疗恶性肿瘤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有效地避免化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损伤,临床中多采用下肢PICC置管的方式[4],然而若未能够对PICC导管予以良好的维护,则将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并发症,从而使患者承受严重的额外病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但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需要对导致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明确,如此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5],现对相关的营养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3.1 导管因素

PICC导管主要由高级硅胶材料所制,与人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但由于不是人体本身结构,因而仍然存在较大的排斥性;同时患者需要接受多次的放疗治疗,因而使得PICC导管需要长时间留置在患者体内,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血管管壁周围较易产生纤维蛋白隧道,该现象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6]。

3.2 治疗因素

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可知,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3个方面内容,即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与静脉血流迟缓等。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患者多将出现血液高凝状态,使得静脉血流迟缓,同时长时间的使用化疗药物将会对患者的静脉内膜造成持续性的不良损伤,因而较易导致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7]。

3.3 护理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护理因素也为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未能够使PICC置管操作到位,使得穿刺失败而产生反复穿刺现象;若患者发生出血现象,护理人员多使用弹力绷带予以加压包扎,由于较难掌握松紧度,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无法有效地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进行PICC置管后并未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得患者无法进行良好的自护,从而形成较为严重的下肢静脉血栓[8]。

在明确上述因素后,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了综合护理模式,包括置管前、置管中与置管后的全方面护理,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依据该研究的结果可知,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至1.85%,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能够有效地明确导致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的因素,从而能够依据上述因素对患者进行全面与针对性的护理,从而能够使患者后的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下肢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

猜你喜欢
置管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