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后创伤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

2019-08-29 08:56陈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骨折

陈琪

(四川省天全县中医医院外三科,四川雅安 625500)

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当患者受到巨大创伤后极易出现踝关节创伤性骨折,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关节部位肿胀、疼痛以及功能障碍等[1]。临床治疗创伤后踝关节骨折患者最佳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实施手术将关节位置进行复位,并予以妥善固定,但手术毕竟为有创治疗,加之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性,阻碍其术后康复[2]。因此,该次研究以2016年4月—2018年4月为研究时段,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联合疼痛护理,效果满意,现阐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45例的实验组以及常规组。常规组与实验组男女比值分别是23∶25、22∶20; 年龄平均值分别是 (45.28±10.27) 岁、(45.39±10.31)岁;骨折分型比值分别是:旋前型 20∶22、旋后型 18:19、旋前外展型 7:4。 两组基线资料经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准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因创伤导致骨折出现;(2)经临床诊断符合骨折诊断标准;(3)全部患者均属于闭合性骨折;(4)骨折后10 h之内送来医院就诊;(5)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自愿要求参加研究[3]。排除标准:(1)骨折出现并非创伤导致者;(2)骨折部位有开放性伤口;(3)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4)恶性肿瘤患者;(5)从骨折发生至来医院就诊时间超过10 h者;(6)不愿意参加研究者[4]。

1.2 研究方法

踝关节手术后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措施,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用药的相关指导、特殊的体位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联合疼痛护理,疼痛护理内容如下:(1)手术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当患者进入病房后,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术前疼痛产生的原因以及缓解疼痛的方式,予以患者适当安慰,缓解患者因创伤而出现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由于骨折后踝关节位置会出现明显的肿胀情况,护士要根据其关节肿胀程度适当调整石膏或敷料的松紧度。手术前使用125 mL 25%甘露醇每8 h静脉滴注一次,以缓解患者关节肿胀情况,降低组织张力,起到脱水消肿的目的。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出现深静脉血栓。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情况出现,重点关注其每日尿量以及肝肾功能情况。对于局部肿胀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可适量予以局部冷敷,4~6次/d,30 min/次,帮助缓解组织肿胀情况。对于出现张力性水泡患者,可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去,并对其实施包扎,密切关注有无感染情况发生,提前做好防护措施。(2)手术治疗后,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密切观者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鼓励患者述说自身不适情况,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依据其疼痛程度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注意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负性情绪,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并发症出现。(3)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躁情绪,使其得到有效休养。抬高患者患肢30°,根据关节肿胀程度适当调整石膏松紧度,局部实施冰敷以缓解肿胀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遵医嘱予以适量活血药物,促进其患肢血液流通。对于疼痛耐受程度较差的患者可给予自控式镇痛泵来缓解其术后疼痛情况,通过在患者静脉处留置针管,达到定时、定量释放镇痛药物的作用,在用药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有无生命体征改变,对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要及时予以处理。

1.3 观察项目

(1)采用疼痛数字评估表对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5],0分代表患者无痛;1~3分代表患者有轻度疼痛;4~6分代表患者存在中度疼痛;7~10分代表患者有重度疼痛。(2)在护理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使用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满分 100 分,90~100 分为优;80~90 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70分以下为差。该文将优、良以及尚可归纳为护理服务总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手术后每组患者疼痛程度

常规组与实验组中度、重度疼痛率分别是57.78%、35.56%;20.0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后每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n(%)]

2.2 比较每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常规组与实验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分别是91.11%、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每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抵御创伤而启动防御机制的重要信号,同样也是手术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当机体正常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时,机体会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生理反射,刺激痛觉神经产生疼痛感觉[6]。当患者出现踝关节损伤后,手术前后均会出现较大的疼痛感,一般手术后疼痛会持续3~5 d,剧烈的疼痛感极易造成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手术后康复进程,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缓解疼痛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在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护理中,术前护理同样较为重要,护士提前告知患者手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应对方法,可使患者提前做好准备,尽量避免手术后因疼痛而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治疗[7]。该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常规组中、重度疼痛率分别是35.56%、57.78%;2.22%、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疼痛护理后,其疼痛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在手术后实施疼痛护理,一方面可达到缓解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一般患者由于疼痛感剧烈而不愿意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长期卧床不仅会使患者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导致其出现关节失用性萎缩,严重影响手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8]。该文中,实验组与常规组护理服务总满意率分别是97.78%、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患者疼痛也有利于改善其烦躁、焦虑的情绪,使其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促进其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因此,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普遍较高。

综上所述,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联合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是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的重要内容,予以患者针对性疼痛护理,可有效改善其手术后疼痛情况,有利于患者关节正常功能的早日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骨折手术患者中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踝关节关节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