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研究

2019-08-29 08:56李越鹏赵宇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周径抗凝下肢

李越鹏,赵宇航

(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骨科常见并发症,在下肢骨折之后的治疗一般会采取牵引和制动的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使得患者伤口内壁出现损伤,在这个时候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缓慢,在瓣窦内部会形成一种涡流,加剧瓣膜部位的缺氧,引发白细胞附着现象,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害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为了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人们开始思考和研究各种类型的治疗药物。在众多药物中,抗凝药物(主要为香豆素类药,最常用的为华法林)是一种能够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文章以2016年7月—2018年7月为研究时段,结合实际就抗凝剂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来该院进行踝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该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6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3.5)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在 21~6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3.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择的两组患者均为单侧下肢肢体病变,其中,实验组有左侧34例,右侧16例;对照组有左侧30例,右侧20例。

1.2 实验方法

两组患者将各自患病的肢体抬高15°左右,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强化患者的足背背伸运动,对照组患者予以血小板祛聚类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的静脉滴注,对患者予以静脉滴注操作,进行1次/d,连续使用7 d。实验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0.4 mL,选择皮下注射的方式予以治疗,每天治疗两次,连续治疗7 d。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予以2 500 mL液体静滴,每天服用1次,连续使用7 d。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是需要限制用量,适当的还可以为其补充一定数量的补充液体。在必要的情况下在患者肢踝关节位置上要额外使用血带来阻断浅静脉回流。将液体沿着患者的肢体静脉进行注射,注射频率是50~60滴/min。

1.3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大小的变化,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和临床疗效。

1.4 统计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应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应用 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大小的变化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大小的变化比较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发现,两组患者膝上和膝下15 cm周径都有所缩小,且采取抗凝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经过1、3、5、7 d治疗之后,患者膝上15 cm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经过1、3、5 d治疗后实验组膝下15 cm的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第7天的时候,两组患者膝下15 cm的周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大小的变化比较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周径大小的变化比较分析(±s)

组别膝上1 5 c m周径变化比1 d V 3 d 5 d 7 d膝下1 5 c m的周径变化1 d 3 d 5 d 7 d实验组(n=5 0)对照组(n=5 0)t值P值1 0.3±0.8 5.3±0.9 2 9.3 6 1 0<0.0 5 5.5±1.1 4.4±0.6 6.2 0 7 6<0.0 5 2.1±0.5 2.7±0.6 5.4 3 2 1<0.0 5 1.1±0.3 1.3±0.3 3.3 3 3 3<0.0 5 8.4±1.1 5.1±0.7 1 7.8 9 6 7<0.0 5 4.1±1.1 2.2±0.6 1 0.7 2 2 3<0.0 5 2.1±0.6 2.2±0.5 0.9 0 5 3<0.0 5 1.2±0.4 1.3±0.4 1.2 5 0 0>0.0 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发现,部分患者复查血管超声的检查迹象表明,静脉管腔体现出彩色血流,但是边缘不整,没有出现血栓复发的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表(±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表(±s)

组别静脉治疗前内径 C D F I治疗后内径 C D F I实验组(n=5 0)对照组(n=5 0)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1.3 2±0.1 6 0.8 5±0.0 9 0.7 6±0.1 2 0.6 3±0.0 6 1.3 5±0.1 4 0.8 3±0.0 6 0.7 9±0.1 1 0.5 9±0.1 2 0.1 2±0.0 6 0.2 2±0.1 8 0.1 6±0.0 6 0.1 5±0.0 8 0.1 2±0.0 6 0.2 2±0.1 9 0.1 7±0.0 6 0.1 5±0.0 8 1.0 2±0.1 2 0.7 9±0.1 2 0.6 8±0.1 4 0.3 8±0.1 0 1.2 8±0.1 8 0.7 9±0.0 8 0.7 3±0.1 0 0.5 4±0.1 1 0.3 5±0.1 8 0.3 2±0.1 2 0.2 5±0.0 9 0.2 1±0.1 6 0.1 8±0.0 9 0.3 5±0.2 1 0.1 8±0.0 8 0.1 5±0.0 6

2.3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分析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3例(6%),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13例(26%),两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急性发作而又具备慢性发展过程的疾病,在发作急性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肿痛,在急性期过去之后患者在抗凝的作用下会建立侧支循环,肿胀部位的情况得到缓解。一些患者通过导管溶栓或者自身纤溶亢进血栓溶解或者部分溶解,疾病转入到慢性阶段,体内皮细胞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情况下,在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消耗三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仅可以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而且其后遗症对病人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此,需要相关人员强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关注。在现代医疗的发展下,抗凝治疗成为人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抗凝本身并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它能抑制血栓的蔓延,配合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它能有效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在肺栓塞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3例(6%),对照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13例(26%),两组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尿量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膝上和膝下15 cm周径都有所缩小,且采取抗凝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经过1、3、5、7 d治疗之后,患者膝上15 cm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 1、3、5 d 治疗后实验组膝下 15 cm的周径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部分患者复查血管超声的检查迹象表明,静脉管腔体现出彩色血流,但是边缘不整,没有出现血栓复发的情况。由此可见,在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能够有效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减少发病部位的膝径,并在最大限度上杜绝疾病反复发作的可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这种治疗药物。

猜你喜欢
周径抗凝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