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疼痛的有效性分析

2019-08-29 08:57廖继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骨科发病率病程

廖继东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折类型,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三类,其中股骨颈骨折多发病于老年患者[1]。出现下肢骨折会伴随多种症状,其中肿胀和疼痛就是最典型的两种症状,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最大程度地提高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2]。该文选取该院骨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下肢骨折后肿胀和疼痛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为59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在 24~67 岁,平均年龄为(45.72±5.43)岁,体重为 59.74~85.16 kg,平均体重为(64.93±4.57)kg,病程为 1~5 周,平均病程为(1.27±0.25)周;观察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26~68岁,平均年龄为(46.33±5.82)岁,体重为 57.14~84.15 kg,平均体重为(47.17±4.83)kg,病程为 1~3 周,平均病程为(1.14±0.23)周。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体重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患者均被确诊为典型下肢骨折且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征得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展开该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其中静脉滴注治疗通过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七叶皂苷钠 (国药准字H20051590),200 mg/次,1 次/d,连续服用 4 周观察下肢骨折患者肿胀和疼痛缓解症状[3];消肿止痛散是由中草药配合而成,其中包括:连翘(15 g)、黄连(8 g)、紫草(6 g)、芒硝(13 g)、大黄(15 g)、细辛(10 g)和独活(5 g),首先将上述中草药进行称量粉碎处理,制成200目的粉粒,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方法进行炮制处理,再将炮制好的药液进行烘干处理,制成粉状,外敷至下肢骨折处,3次/d,连续外敷4周观察下肢骨折患者肿胀和疼痛缓解症状[4]。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病率进行比较。其中治疗情况分为非常有效(完全无肿胀和疼痛),一般有效(基本无肿胀和疼痛),无效(有肿胀和疼痛);并发症统计内容包括血管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和感染,对出现相关并发症进行记录统计,分析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病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运用t检验方法,并采用χ2进行检验,用[n(%)]表示两组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病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由表1可知,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有效率,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后非常有效的患者数量远多于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而治疗无效的下肢骨折患者远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数量,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后有39例表现为非常有效,仅有1例表现为治疗无效,而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仅有16例表现为非常有效,有13例表现为治疗无效,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远高于对照组的77.97%,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P=0.009)。

表1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并发症发病率

对下肢骨折治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血管损伤、肌肉损伤、神经损伤和感染四类,其中感染是最容易引发的一种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服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进行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后仅有1例感染患者,而对照组患者上述四类并发症均有患者发生,出现2例血管损伤患者,2例肌肉损伤患者,1例神经损伤患者和3例感染患者,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3.56%,高于观察组的1.69%,其中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6,P=0.011,),详细数据见表 2。

表2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3 讨论

人体的下肢主要功能的行走和负重,下肢出现骨折会严重影响人体的稳定性,使得下肢功能无法正常发挥[5]。出现下肢骨折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不可拖延时间,通过B超等医疗手段可以清楚地判断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主治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治疗方案,最有效地提高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6]。在治疗过程中会引发多种相关并发症,其中包括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和感染,其中感染是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因此在治疗后需要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出现感染并发症的发病率[7]。另外,在治疗后需要多方面护理才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身体方面,需要适当活动,但不可过度活动,在饮食方面,要多食用高蛋白质的肉类和鱼类,还有蔬菜水果,做到平衡膳食,另外需要有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术后恢复治疗[8]。

该文选取该院骨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118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9例,其中对照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远高于对照组的77.9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09);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13.56%,高于观察组的1.69%,对照组和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86,P=0.011)。

综上所述,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对下肢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骨科发病率病程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