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2019-08-29 02:59周乃翔
群众 2019年15期
关键词:长三角示范区苏州

周乃翔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苏州在新时代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已经进入密集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作出了专题部署,明确了“六个一体化”的重点任务。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更好地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服务。

立足更高站位,勇当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排头兵。当今时代,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城市群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体化正不断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推动力。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毗邻上海和浙江,身处江苏改革开放前沿,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更加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做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充分发挥先锋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服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政治自觉,举全市之力推动国家《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方案》落实落地,谋划布局一批事关苏州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讨论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对照上级最新要求抓紧完善、组织实施。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自觉把苏州未来发展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格局中来谋划推进,按照今年5月份召开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6月份召开的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最新要求,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9年工作计划》,聚焦勇当创新的“排头兵”和“突击队”等重点任务,扬苏州之长、创苏州之新,持续推动嘉昆太、环淀山湖、G60科创走廊等合作机制,加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务实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一体化为苏州提升城市能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对标国内外一流城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深入研究长三角“1+N”规划体系,积极参与各项子规划编制,努力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立足苏州实际,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与上海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的互动融合。力推区域联动,积极参与扬子江城市群、苏锡常都市圈建设。坚持“以我为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推进航空、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和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打通省际“断头路”、取消省界收费站,实现全面畅通、无缝对接,全力培育苏州发展新动能。

强化协同共建,合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纲要》把苏州吴江纳入一体化示范区,这是对苏州的信任和重托,更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加强与青浦、嘉善两地的协同共建,将示范区建设这一重大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积极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示范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水污染联防联控、岸线生态品质提升和生态廊道建设,把提升淀山湖、元荡、汾湖沿线生态品质作为重点任务,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16个国考、50个省考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突出绿色发展导向。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丰富人文底蕴,做优做美宜居宜业环境,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广泛集聚一流创新要素资源,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到2020年,全市总部经济企业达450家,数字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探索改革系统集成。国家《规划纲要》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允许在示范区内系统集成、集中落实。我们将全面贯彻这一要求,系统复制推广沪苏浙改革创新试点、上海和浙江自贸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浙江信息经济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等试点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改革新高地。积极推进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走出一条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的新路子,为全国区域合作积累新经验、提供新范例。

突出开放创新,培育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放大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效应,紧紧抓住上海“五大中心”特别是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共建产业链、共享创新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以人才领先支撑创新发展。集聚一批原始创新人才和高端产业人才,培育一批高科技地标型企业,到2020年,入选国家级重大引进人才累计达300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400人,上市公司总数165家,力争培育科创板企业20家。以产业升级引领转型发展。优化苏州在长三角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大力推进新一代显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10个千亿元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布局,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5%。以先行先试推动开放发展。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中德、中日合作,推动中新嘉善、中新苏滁等省内外合作园区共建,不断构筑苏州国际化现代化新优势。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新样板。长三角一体化为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新动力。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更”要求,扎实做好各项民生工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协同,着力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优化制度供给,尤其是在“一网通办”“跨区域通办”上不断提升和拓展,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眾,实现人民生活更高品质、更加幸福。推动城乡居民更加富裕。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推动困难家庭“一户一档一策”精准帮扶全覆盖,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7.4万元、3.8万元。推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优质布局,到2020年省优质普通高中(四星级)比例达到70%;大力提升医疗卫生供给水平,完善与上海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化,到2020年实现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7张左右,平均期望寿命达83.5岁;健全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全覆盖。推动社会治理更加有序。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以“绣花”精神、信息化手段创新城市治理,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法治意识、文明素养。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担使命、创新作为,努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长三角示范区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苏州一光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