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经历对失败学习行为的影响:失败归因的作用

2019-08-30 12:09赵文红吕斯尧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归因创业者经历

杨 特,赵文红,吕斯尧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0引言

创业活动不仅包含了成功,也包含了失败[1],可以说失败是创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在与市场中的在位企业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因“新进入者缺陷”更容易失败。面对创业失败经历,学者们承认它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也十分肯定失败经历的价值[2-4]。“失败乃成功之母”,强调的就是失败经历的价值。已有研究表明,对先前的失败经历进行学习,能够更好地帮助创业者开展后续的创业活动[5-6]。

在实践中,有的失败者通过失败后学习重新崛起,有的失败者却并未从失败后的学习中获得有效价值。那么,失败的价值如何能通过学习来实现?目前,创业失败后创业者如何采取具体的学习行为仍不太清晰[7-8]。本研究将失败后的学习行为具体化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探究创业者的先前失败经历如何影响其在后续创业中学习行为的选择。由此,明确失败之后的具体学习行为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失败的价值。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失败之后的学习中,创业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从中学习的能力各有差异[9],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他们对于失败原因的理解不同[10]。面对同样的失败结果,有的创业者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外部环境(如行业)而非自己[11],而有的创业者则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目前,有的学者认为,内部失败归因能够使得创业者更好地反思自己,从而更容易促进从失败中学习,而外部归因则不利于失败后的学习[1];但有的学者认为外部归因能够帮助创业者缓解愧疚情绪,更能对创业起到激励作用[12],有利于创业者进行学习行为,而内部归因则不然。可以看出,创业者对于失败原因的不同理解影响着失败价值的发挥,所以探讨创业者对失败的不同归因如何影响创业失败经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7]。

为了解决这些实践现象与理论问题,本研究结合创业学习理论和失败归因理论,基于181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的调研结果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将创业失败后的学习行为分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尝试探究创业者的失败经历与具体失败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的失败归因对创业失败后2种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从失败归因角度探究创业失败经历和失败后学习行为关系的边界条件,以期对失败的价值挖掘和失败后的学习行为研究做贡献。

1 概念界定

1.1 失败后学习

一般认为,失败是需要避免的事件[13],因为创业失败经历使得创业者承受了财务、社会以及心理上的损失[2,11]。实际上,有研究学者指出,创业失败甚至比创业成功更具有价值[14]。根据创业学习理论,创业过程中的不连续经历会激发独特的高级学习形式[2]。创业失败作为创业过程的普遍结果[10],代表了创业者最困难、最复杂但是最有价值的学习经历之一[2],是创业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情境。通过失败经历,创业者不仅可以了解市场、产品和风险,而且能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2],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向前发展的机会[12]。

目前有关创业失败学习的研究,一方面关注失败学习带来的正面影响,关注失败提供的学习机会或从失败中学习到的内容[2,7-8];另一方面关注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如何快速应对创伤[13]及学习过程中情绪的修复[4,9],指导创业者如何从失败中崛起[15]。这些研究均关注如何从失败中学习,但实际上,对于失败后具体的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仍缺乏更深入的理解[2,7-8];同时,现有研究对于失败带来的痛苦情绪对创业者后续的学习行为的影响仍旧不清楚。借鉴组织中失败学习流程,有研究认为,失败后具体学习行为也可以分为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2种[16]。基于此,本研究着重探究创业者的先前失败经历对其后续创业过程中探索式学习行为和利用式学习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定义、涉及活动、知识特征和整体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两者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特征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explorative learning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1.2 失败归因

根据归因理论,归因是个体解释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行为以及事件的机制[22]。目前,对于失败原因归类主要有因果关系、稳定性、可控性这3种[23]。其中,因果关系论述失败是由失败个体的内部原因导致,或由外部原因导致的[24]。因果关系会为创业者提供如何进行纠正的信息[25]或行动[12],所以是研究得最多的分类方式。根据失败归因的因果关系,对失败的归因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当创业者将失败归因为内部原因时,意味着创业者认为是个人原因导致失败[23,26],会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自己努力不够等,即属于内部归因[10]。当创业者将失败原因归为外部原因时,即他们认为失败通常是外部环境导致的,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时机不佳、市场力量等环境因素迫使创业失败,即属于外部归因[27]。通过文献梳理,本文发现,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主要区别在于创业者看待导致失败事件的态度、失败后的情绪以及失败后选择从事的领域这3方面,其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SITKIN[28]在其研究中指出,创业者对失败的归因会影响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方式和程度。但是,创业者在进行失败归因时,往往不会归咎于单一原因,本文参考YAMAKAWA等[10]的研究,对创业者失败归因倾向的判断采用如下标准:基于创业者当前所拥有的失败经历,当创业者认为导致自己创业失败更多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那么,将该创业者划分为外部归因倾向;而当其将失败原因更多归于自身因素时,认为其为内部归因倾向。

表2 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研究对比分析Tab.2 Comparison between internal attribution and external attribution

2 研究假设

2.1 创业失败经历与失败后的学习行为

创业失败虽然会为创业者带来许多损失,但是若能够充分挖掘失败的价值,将十分有助于创业者后期的创业活动[29],甚至比创业成功更有价值[14]。根据创业失败学习研究,创业失败对创业者来说通常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会为创业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与负面情绪[30],但也会为创业者提供反思的机会[7-8],从而影响创业者的自我认知[31]。无论是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或是反思机会,均会对失败后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产生影响[2,9]。探索性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具有不同的特征(见表1),创业者的创业失败经历会对2种学习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创业失败后,失败产生的痛苦和恐惧使得创业者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30],导致创业者怀疑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问题。创业者认为在当前知识基础上无法再进行深入学习,也无法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创业者不愿意采取利用式学习行为。其次,一方面,创业失败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是一种耻辱,这种耻辱令创业者怀疑自己;另一方面,失败的经历使创业者受到了社会的排斥[32]。这些怀疑和排斥使得创业者有意识地分散对失败领域相关信息和知识的关注[9],甚至会回避曾经失败过的领域而转投其他领域,从而减少了创业者对当前从事领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掌握,降低了利用式学习的可能。

创业失败经历使创业者对自身和企业的认识发生改变[33],会否定现在的知识体系,更愿意去探索不同的知识。此外,失败是创业者需要调整或变革的信号[34],提示其现有的知识不符合企业状态,所以创业者更倾向去创造或获取新知识进行调整,即进行探索式学习。此外,根据前景理论,对于大部分经济个体而言,当其面临损失状况时,会成为风险的承担者[35],所以,在出现创业失败这一损失后,创业者更愿意去进行有一定风险但是可能有更高回报的探索式学习。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 创业者的失败经历,抑制了创业者进行利用式学习。

H1b 创业者的失败经历,促进了创业者进行探索式学习。

2.2 失败归因对失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根据归因理论,创业者对失败原因的不同理解会影响他们对失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4],具体体现在其对待导致失败事件的态度、失败后创业者的情绪以及创业者未来想要从事的领域这3方面的差异(见表2)。在这些方面的不同表现对创业者的决策、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创业者具有内部归因倾向时,将自己失败的原因更多归咎于自身,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创业失败[23]。内部归因倾向让创业者进行反思与回顾[10],例如,反思他们哪里做错了,如何改正错误才能做得更好[1]。当创业者经历多次失败并归为内因时,创业者会反思自身,认为先前的失败可能是由自己对知识的运用不当而造成的。所以,失败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知识的缺乏,而是对知识的错误运用,通过纠正这些错误就能够避免失败[1]。此时,改变之前的知识使用方式,重新挖掘现有的内容,就有可能创造新的价值,所以创业者会倾向于通过重组、定向搜寻等方式开展利用式学习[17]。此外,在创业者经历多次失败并归咎于自己时,创业者容易产生愧疚心理,很难从失败的痛苦中恢复[12,36],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不愿意承担风险[22]。而利用式学习具有成本低、可控性较高的特点,所以当创业者进行后续的学习行为时,更倾向于采用风险更小的利用式学习。

当创业者具有外部归因倾向,会认为导致之前创业失败的原因更多来自外部环境[32]。进行外部归因的创业者会认为,这些导致失败的外部原因是无法改变的[1]。随着失败经历的增多,他们会将自己之前从事的领域,而非自己的行为,确定为失败的根源所在[25]。由此,具有外部归因倾向的创业者会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目前的知识体系与外部环境不匹配。环境无法改变,因此,创业者倾向于放弃原有领域[10,25],投入能够适应环境的新领域,从而更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来积极改正目前的状态,通过创造或获取新知识缩小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即进行探索式学习[17]。此外,当创业者进行外部归因时,能够更快地从失败的痛苦中恢复[36],有助于个体应对失败并保持信心[23]、减少耻辱感[10],使创业者更有可能再次冒险[12]。此时,创业者不会过多关注由失败产生的消极情绪,而会采取一些积极的面向未来的新步骤[2],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创业者愿意冒险,更倾向于选择探索式学习。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a 对创业失败具有内部归因倾向的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经历越多,其在失败后的学习中越倾向于选择利用式学习。

H2b 对创业失败具有外部归因倾向的创业者而言,创业失败经历越多,其在失败后的学习中越倾向于选择探索式学习。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特征

研究样本主要由具有先前创业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构成。但因为失败通常被视为消极结果,许多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失败经历,且大多数新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和创始人信息并未公开,样本收集难度很大,因此本研究依靠问卷调查法来收集数据并检验假设。在陕西省工商业联合会的协助下,研究团队选取创始人为连续创业者且企业年龄在10年及以下[37]的378家新创企业进行调研,主要调查了连续创业者的先前失败经历及其新创立企业的情况。共回收问卷257份,回收率为67.9%。此外,还采用t检验来检测未返还偏差对抽样结果有效性的影响。基于企业寿命和企业规模这两方面,对已回收问卷的企业和未回收问卷的企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比企业寿命和企业规模,2组样本没有显著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未返还偏差不会影响抽样的有效性。在回收的257份问卷中,剔除了填写不完整的问卷以及无效问卷(如有明显填写错误),得到有效样本为181份。

本研究在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通过访谈、咨询专家以及预调研等途径,对问卷的表达进行修改。具体地,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整理出相关变量比较可靠的成熟量表。然后,将已经得到广泛采用量表的英文题项翻译成中文,并且对翻译后的结果进行回译以保证准确性。在访谈和咨询专家后,对翻译后的题项进行适当修改。之后选取10位具有失败经历的MBA创业者进行预调研,结合他们的反馈再次对问卷的文字进行适当修改,使问卷的表达更便于理解。调研问卷分为2部分,A卷为创业者认知调查问卷,B卷为创业企业成长与发展调查问卷。A卷由具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填写,B卷由连续创业者目前创立的企业中熟悉企业情况的联合创始人或中层管理者填写。本研究中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创业者失败归因倾向属于A卷,而失败后学习行为属于B卷,采用这种方式使得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在被调研的创业者中,所有创业者均为连续创业者,其中男性创业者占79.57%;教育程度集中在本科学历(31.7%),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学历(27.4%),然后是大专学历(24.2%),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占8.1%;个体年龄分布集中在31~40岁(40.81%),其次是41~50岁(31.61%),小于31岁的有15.5%,大于50岁的有12.08%。而被调查的样本企业创立时间分布集中在3~6年(35.23%),1~3年次之(31.30%),然后是6~9年(24.38%),大于9年的占样本总数的9.09%;此外,从企业发展阶段来看,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阶段为成长阶段(47.8%)和成熟稳定阶段(29%)。

3.2 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题项均来源于现有文献中的成熟量表,使用时根据中国情境及创业实践,仅对少部分内容在语言上进行调整。

3.2.1 创业失败经历 目前的创业失败研究,通常使用创业者失败经历的次数来反映创业者的失败经历[38],这种度量方式,一方面能够最直观反映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另一方面采用这种相对客观的测量方式能够减少回溯性偏差。

3.2.2 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 根据ATUAHENE-GIMA和MURRAY[39]对这2种不同学习行为的测量题项改编而来。

3.2.3 失败归因 根据失败原因的相关研究[26,40],总结出13个导致失败的原因供创业者选择,根据调研结果删除3个极少被创业者选择的原因,最终留下4个外因,6个内因。其中,外因包括获取资源困难、绩效低于投资者预期、市场力量、创业时机不佳;内因包括企业盈利模式问题、绩效低于自己的预期、资不抵债、自身的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创新问题、自己管理不善。在调研时,请被试者结合自己的失败经历,选择出所有导致他们创业失败的原因,并未限制被试者选项的个数。创业者通常会选择多个导致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其中既有内因,又有外因。本研究结合YAMAKAWA等[10]对失败归因的处理方式,根据创业者对失败原因的选择,计算判断创业者当前的内部/外部归因倾向。但是,由于选项设置中内因选项个数和外因选项个数不一致,所以不能直接计算,需要对选择原因的数量进行处理。首先,分别统计创业者所选的原因中内因和外因的个数;其次,在选项设置中,内因选项个数和外因选项个数的比例为3:2,所以将统计的每个被试者的内因个数除以1.5,得到处理后的内因个数;然后将处理后的内因个数和外因个数相加,得到处理后的失败原因总数;最后计算处理后的内因个数在处理后的失败原因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得到一个百分比变量(percentage variable)。这个变量代表了创业者的归因倾向,其中,数值越趋向于1,代表创业者的归因倾向越趋向于内因;数值越趋向于0,代表创业者的归因倾向越趋向于外因。

3.2.4 控制变量 根据前人研究[36],本研究控制了环境、组织、个人3个层面的因素,以排除其对结果的影响。首先,控制环境中可能影响的解释因素,包括企业所处产业的发展阶段、环境不确定性[41];其次,控制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企业的技术能力[42];最后,控制创业者个人层面的因素,包括创业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专业背景、风险承担能力[43]、可承受损失[44]、对待失败的态度[40]、自我效能[45]。通过控制这些变量,能更好地判断解释变量的影响。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

虽然2种学习行为的测度来自成熟量表,但本文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表3为2种学习行为的测量题项和信效度结果。

表3 测量题项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Tab.3 The measurement items,and test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如表3所示,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值都接近或大于0.7,表明测量题项的收敛效度较好。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α均大于0.7,组合信度(CR)都大于0.8,说明变量测度具有良好的信度。此外,利用AMOS 21.0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优度各项指标为:χ2=62.560;χ2/df=1.390,GFI=0.948,AGFI=0.910,NFI=0.900,IFI=0.970,TLI=0.954,RMR=0.048,RMSEA=0.047,各指标均达到标准,模型具有良好的整体拟合程度。

4 实证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表4展示了变量的基本统计描述、相关系数和AVE的平方根。可以看出,任意2个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6,说明变量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此外,从对角线上AVE的平方根可以看出,测度变量的相关系数小于其所对应的AVE的平方根,表明测量题项的区别效度良好。

表4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系数矩阵Tab.4 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4.2 数据分析与结果

本研究使用SPSS 22.0实证检验了创业失败经历对失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层次回归的方法,依次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6个不同的检验模型。模型1、模型4为控制模型,检验所有控制变量对整体结果的影响;模型2、模型5分别检验创业失败经历对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影响;模型3、模型6检验失败归因倾向对于创业失败经历和2种学习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先对失败归因倾向和创业者失败经历进行中心化,并计算它们的交互项,然后再进行模型分析。

表5 回归分析结果Tab.5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从模型2可以看出,失败经历和利用式学习的系数为β=-0.136(p<0.1),表明失败经历越多,创业者越不会进行利用式学习,H1a得到支持;由模型5可知,失败经历和探索式学习之间存在正向关系(β=0.236,p<0.05),表明失败经历的增多会增强探索式学习,H1b得到支持。

模型3和模型6在检验失败经历对不同学习行为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失败归因对它们之间关系的影响。根据模型3,失败经历和归因倾向的交互项与利用式学习之间的系数为β=0.443(p<0.1),表明归因倾向的调节效应显著,随着归因倾向取值增加(归因越倾向于内因),归因倾向削弱了先前失败经历对利用式学习起到的抑制作用,即当创业者归因越倾向于内因时,创业者选择利用式学习的可能性增加。进一步,本文参考AIKEN等[46]的研究,根据回归系数绘制了不同归因方式对失败经历和利用式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图(见图1),并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如图1所示,当创业者归因倾向为外部归因时,创业者不愿意采用利用式学习;而归因倾向为内部归因时,之前被抑制的利用式学习得到了缓解,说明失败归因显著削弱了失败经历和利用式学习之间的负向关系。但是,当归因倾向为内部归因时,斜率不显著(当归因倾向取值为-SD,即外部归因时,slope=-0.243,p=0.011;当归因倾向取值为+SD,即内部归因时slope=-0.007,p=0.928)。基于以上结果,本文结合HAYES[47]的研究,采用JOHNSON-NEYMAN法,用Process计算得到斜率显著的区间:当中心化后的归因倾向取值在(-0.5,0.01)时,斜率显著(p<0.1)。对于中心化之后的归因倾向而言,取值小于0时为外部归因倾向,大于0时为内部归因倾向。所以,此显著区间在创业者外部归因的取值范围内,即创业者的失败归因倾向为内部归因时,斜率不显著。所以,尽管失败归因的调节效应显著,但是斜率检验结果表明,内部归因时斜率不显著,H2a未得到支持。

根据模型6,失败经历和归因倾向的交互项与探索式学习之间回归系数为β=-0.551(p<0.1),表明归因倾向对失败经历和探索式学习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即归因倾向取值的递增不利于进行探索式学习,而归因倾向取值越小(归因越倾向于外因),越有利于探索式学习。本文也绘制了不同归因方式对失败经历和探索式学习关系的调节效应图(见图2),并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归因倾向取值为+SD,即内部归因时,slope=0.078,p=0.343;归因倾向取值为-SD,即外部归因时,slope=0.372,p=0.000 1)。简单斜率分析的结果表明,失败归因越倾向于外因,越能增强探索式学习的采用,说明归因倾向对失败经历和探索式学习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同上,用Process计算得到简单斜率显著时(p<0.1),中心化之后的归因倾向取值区间为(-0.5,0.1),此显著区间为创业者外部归因的取值区间,该结果表明越倾向于外部归因时,斜率显著,即随着失败经历的增加,创业者越倾向于探索式学习的结果显著,H2b得到支持。

图1 不同归因倾向对失败经历和利用式学习关系的影响Fig.1 Different attributions’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experience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图2 不同归因倾向对失败经历和探索式学习关系的影响Fig.2 Different attributions’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ilure experience and explorative learning

4.3 稳健性检验

本研究采用更换变量的方式对模型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借鉴前人研究[5,48],使用创业者失败次数占总创业次数的比率代替创业者的失败次数测量创业者失败经历。表6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检验结果稳健。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Tab.6 Results of robustness test

5 结果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本研究基于创业失败学习研究和失败归因理论,重点关注创业者如何利用创业失败这种痛苦但具有潜在价值的经历,探究了创业者先前失败经历和不同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业者对失败的不同归因倾向对失败后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者失败经历对于该创业者后续创业活动中的探索式学习行为有促进作用,抑制了利用式学习行为。而失败归因倾向对于创业失败经历和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当创业者将失败原因更多归咎于外部因素时,更倾向于采用探索式学习行为,而不愿意采用利用式学习行为。研究结论推进了失败之后创业者如何开展的学习行为的相关研究,并从失败归因角度揭示了失败经历和失败学习之间关系的边界条件。

首先,本研究探索了创业失败经历对不同学习行为选择的影响,推进了创业失败后具体的学习行为相关研究。创业失败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信息、学习机会和知识[2,9],但是既有研究尚缺乏对创业者在失败后如何学习的深入理解[2],且未明晰失败之后采取的具体学习行为[7-8,49]。本研究通过对失败学习的细分,探究失败之后创业者不同的学习行为,发现创业失败经历的增加会促使创业者更多地进行探索式学习,减少利用式学习,明确了失败后创业者通过选择不同的学习行为来实现“从失败中学”的价值,丰富了失败学习和创业学习理论。

其次,探究了不同归因倾向对创业失败经历和创业者学习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从而识别出失败经历和失败学习行为之间关系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当创业者对失败进行外部归因时,更倾向采用探索式学习而不倾向采用利用式学习。由此,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了创业失败经历对于失败后学习行为影响的边界条件,即创业者的归因倾向影响不同学习行为的选择。这一边界条件的揭示,不仅补充了YAMAKAWA和CARDON[1]和HE等[4]关于失败归因对于创业者行为的影响研究,还完善了BOSO等[7]所提出的失败原因类型对于失败经历和失败学习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明确了失败后的学习过程,深化了失败归因理论在创业情境下的应用。

5.2 管理启示

研究结论对于创业者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对创业者而言,应树立正确的态度看待失败,创业失败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经历失败后不应只着眼于它带来的损失,更应该从中学习,反思整个过程中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从而有助于下一次创业的成功,实现从失败中崛起。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创业失败经历的增加,创业者更倾向于进行探索式学习,启示创业者经历失败后,为最大化失败的价值,应该结合失败的教训,更大程度地创造或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创业者对于失败原因的分析会影响失败之后学习行为所发挥的作用,当创业者认为失败原因更多在于外部环境时,创业者需要进行探索式学习,获取更多不同于以往的知识,从而使得知识与环境更加匹配,这样有利于创业者的再次崛起;而当创业者认为失败原因更多在于自身时,可以适当地对目前自己已有的知识、资源、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新的角度组合、利用已有知识,这将有助于创业者更好地改进之前的错误。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也将是未来研究可以关注的问题。

研究中用于分析的数据为横截面数据,未来可以通过收集纵向数据避免反向因果的可能性,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结论。

本研究采用最直观的失败次数衡量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并使用失败次数占总创业次数的比率这一相对数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但在实践中,失败次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创业者的失败经历,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更完善的测量方式衡量创业者的失败经历。

本研究的样本由具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构成,忽略了因为创业失败而终止后续学习行为甚至彻底退出创业活动的人群,未来可以通过对比这些人群的不同归因方式探究失败经历和创业者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失败经历对创业者再次创业意愿的影响。

本研究探究了因果关系的归因方式对失败后2种学习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但是这种根据因果关系来判断失败原因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不稳定的。随着失败经历的增多,其原因也会多种多样,创业者的归因倾向也会发生变化。失败原因的分类方式共有3种,未来可以关注通过另外2种分类方式稳定性(stability)、可控性(locus of control)所产生的不同归因倾向对于失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更进一步,未来还可讨论同时采用多种分类方式形成的组合归因倾向(如稳定可控的、稳定不可控、不稳定可控、不稳定不可控等)对失败后学习行为的影响。

猜你喜欢
归因创业者经历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