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极限思维打开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

2019-08-30 04:48黄贤明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解题思路高中物理

黄贤明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极限思维打开解决物理问题思路的具体措施,提出要捕捉细节找到切入节点,别出心裁寻求最优途径,回扣题目检验结果正误,即利用极限思想找到解题的切入、最优的计算以及最终结果的检验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极限思维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123-02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们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片面的问题解决步骤,也不是为了解题而做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而极限思维,是将实际的问题数据理想化,假设某个数值趋向于一个固定的极限,即无穷接近于极限值。也就是说,将事物发展的趋势极限化,并将之应用于解题思路切入、最优的计算以及最终结果的检验方法等多个步骤中,以找到最佳的物理解题方法。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找不到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极限化思想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找到解题思路,从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在解题各个步骤中运用极限思维呢?本文将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一、捕捉细节,找到切入节点

(一)剔除无关信息,凸出有用信息。在高中物理题目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信息,得到很多的数据,然后从这些信息和数据中提取所需要的加以使用,将题目梳理清楚。因此,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极限思维,赋予题目一个极限值,排除无意义的干扰信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如,在讲解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木块从静止开始,从一倾斜的光滑的木板的顶端下滑到粗糙的水平面上,请问它还能够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多长的距离?”面对问题,我们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木块从木板上滑下,会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当它滑到木板底端时会有一个速度。这时木块开始在平面上运动,也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在摩擦力作用下木块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下来。为此我们通过画图分析这些力的方向和大小,在图中将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表现出来,然后剔除题目中的无关信息。这样我们就会看到,重力始终竖直向下且大小不变;支持力垂直于木板或者地面,方向与重力分力有关;摩擦力与摩擦因数、木块重量有关。题目中还有一个信息“光滑的木板”,因此可以把木板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忽略。在这个过程中,支持力对运动没有关系,可以不必把它画出来。只要懂得木板的长度、木板的倾斜度、木块的重量、木块与粗糙平面间的摩擦因数就可以将问题解决。

在分析问题时,要剔除无关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凸出有用信息,简化思维过程,运用物理的极限思维就能找到解题切入点,从而解决问题。

(二)圈定取值范围,各个击破。在我们寻找解题切入点时,要注意题目要求的取值范围,正确解题。在圈定取值范围之后,利用极限方法,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取其极限,多角度分析,各个击破,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切入点。也就是说,我们从极限取值出发分析普遍现象,获得最后的答案。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时,笔者请学生考虑一个问题:在串联电路中有一个 5 Ω 的固定电阻 X 和 5~10 Ω 的可变电阻 R,已知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为 U=20 V 且保持不变,这个电路中通过的电流 I 是否可以为 1 A、2 A、4 A 呢?学生根据 ,将电流值代入公式,如将 I=1 A 代入,得到 ,而题中所给的变电阻的值为 15 Ω,超出其范围,因此电流 I 不可取 1 A,以此类推其他两种情况。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道题就是考查当电阻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化范围是多少?并不需要将选项中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计算,只需要考虑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此范围中筛选即可。当可变电阻 R 取最大值时,总电阻最大,根据  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为 1.33 A;同理,当可变电阻取最小值时,总电阻最小,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最大为 2 A。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到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范围,排除题目中的无关选项,然后再看符合条件的选项中存在哪些条件继续筛选排除。

我们假设题目中的某个变量到达极限值,根据极限值情况就能将题目简单化。其实,这些取值范围是透彻分析题目得到的结果。学生对题目进行剖析时,要更加深入一点,把一切条件都把握好,并在脑海中反映出来,从多角度去将各个问题击破。

二、别出心裁,寻求最优途径

(一)关注特殊,尽量化繁为简。有时我们利用极限思维找到解题切入点并不能解决整个问题,得到最终答案。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往往有很多种,这时如果学生能够利用极限思维找到特殊值,那么就能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化繁为简,便于找到最优的解题途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1“牛顿运动定律”时,我们先进行了相关的运动实验:一个木块从斜木板上滑下,运动了一定的距离 L 后停止;当将这个木块换成小车,它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f 变小,最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L 也变大;当木板变得更加光滑时,小车运动的距离 L 会更远一些。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极限情况,当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 f 无限变小成为 0 N 時,没有力 F 可以改变它从斜面落下后的运动状态,它将会保持落下时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一直运动下去。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我们在实验中关注到特殊的状态,即没有摩擦力 f 的存在,小车不受外力的影响,其运动状态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极大地简化了实验过程。

由此可以看到,当学生利用极限思维找到特殊值时,能够很好地将问题简化,解题过程也大大缩减。学生有了这一思想认知,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或者是在其他学科中解题时,都能很好地融会贯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这门学科的乐趣。

(二)考虑首尾,明确变化过程。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有关状态变化的问题,要想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将其运动变化过程进行透彻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考虑首尾,即运动前和运动后物体的状态。然后根据状态的变化情况,利用极限思维分析其发生变化的过程,找到最简便的解题的途径。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1-2“能量守恒定律”时,我们已经知道能量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那么当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以速度 v 向前运动,撞击上一个质量为 M 的大球时,小球静止,此时大球会以什么样的速度运动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将大球和小球看作一个运动系统,如将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等外力极限接近于零,则没有其他的能量损耗。开始时整个系统的能量在小球身上,即 q=mv,结束时整个系统的能量在大球和小球身上,Q=MV+m'v',这就是运动前后的整个状态。然后我们看题目中阐述,小球在撞击了大球以后变成静止状态,即 v'=0 m/s,Q=MV=q=mv,M,m,v 都是已知量,代入数值即可得到大球的运动速度 V,也就是说,小球在撞击了大球以后将自己本身的全部能量全都转移给了大球。

学生通过分析物体在开始和结束时的状态,可以推断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结合题目进行整理归纳,即可得到解题的思路。这时,我们再引导学生就相关的极限条件进行思考和假设,就可得到极限情况下的结果。利用极限方法进行透彻分析,找到最优的解题途径。

三、回扣题目,检验结果正误

(一)考虑临界情况,检验推导结论。在解决过程中,我们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题目分析和计算以后,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但这时还不能算完成,还需要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这时,我们可将推导出来的结果带入原来的题目中去,得到普遍的答案。若是利用好临界情况那么就能简便地进行验证,节约我们的验证时间。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 1“相互作用”时,一个人站在电梯里,如果电梯以  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人对电梯的压力 F 是多大?学生将这个人看作一个质点分析其受力:首先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然后电梯对其有垂直向上的支持力 N,G-N=ma,最后受到的加速度与电梯做的运动是相同的,大小一致,方向向下。可以根据这些得 F=N=G-ma=mg-ma=mg。但是检验时发现,当 a=g 这个临界情况时,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这时对电梯的压力恰好为 0 N,那么如题目所讲的,当  时,人已经脱离了电梯地面,对电梯的压力 F=0 N,与之前得到的答案不符。可知上述这种解题方法是不对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解题策略。

考虑临界值其实也是一种极限思维的应用,就是将题目中未知数的数值无限接近于一个临界值,看得到的結果是否与题目要求一致。这大大缩减了检验时间,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而不是做完题目就不在乎正确与否。

(二)可以无穷放大,检验计算数据。在解决物理问题中经常会做一系列的假设,我们检验计算结果时也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比如,假设某一数值趋近于无穷大,即其最大的极限值,在这种极限情况下去验证结论。当数据在极限值满足题目条件时,一般取值自然而然地也就满足题目要求,得出结论正确的结果,否则就是错误的结果。

例如,在讲述高中物理选修 1-1“高压输电”时,已知高压电路中的电阻为 1 Ω,当用 400 W 的功率和 1000 W 的功率输电时,发热损失的功率哪个更多一些?学生根据公式 ,代入数值可得高压输电损失的功率更大。但这样的结果是正确的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我们国家还会采用高压输电呢?带着这个疑惑我们利用极限思维对该结果进行检验:当输送电压 U 取无穷大时,P 保持不变,电路中的电流趋近于 0 A,而当输送电压 U 无穷小,我们假设为 0 V 时,P 不变,此时电路中通过的电流趋近于无穷大。根据电流的热效应 Q=I2Rt 可知,电流越大,热效应越大,线路中损失的功率就越多。也就是说,高压输电与低压输电相比损失的功率应该是更小的,与我们之前所得到的答案不符。我们应该修正自己的思路,探讨为什么这种方法存在缺陷,以及该运用哪一个思路和公式分析和计算。

无穷不是值非常大或者无限小的数字,我们只是假设无限接近但不等于某一个数值,在解题时可以直接带入该数值得出结论。当这种特殊情况满足时,往往普遍情况也是满足的。学生这样检验可以很快发现原来结论中的错误点,并进行改正,检验原先的计算数据。

总而言之,在物理解题时运用极限思维,可以极大简化解题过程。学生利用极限可以找到切入点、得到最优解、落实好检验,这样可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物理知识。由简到难,认识到物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和枯燥,从而保持了对物理这门学科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松年.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

[2]陈 希.高中物理解题中极限思维的应用方法[J].考试周刊,2017(37)

[3]李 超.对高中物理解题思维方法的探究与运用探讨[J].新课程(下),2017(8)

[4]任禺翰.分析物理解题中极限思维法的应用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解题思路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解题中推理法的应用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