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9-08-30 07:35苟振英
山东青年 2019年6期
关键词:策略探究高中历史有效性

苟振英

摘 要: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要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仅仅以个别环节来下定论。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角度来认识它,更应该从学生的积极发展、终生获益的方向去把握它,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进一步研究出更加合理的策略,以科学、高效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使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動中解决问题,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六、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

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是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什么是作业呢?作业应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项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设计、布置作业的过程就是促进自身成长的过程,而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有效性作业。那么,以往传统的作业有哪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呢?从功能上看,传统作业大多侧重于甄别与选拔;从形式上看,传统作业大多是单一的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所以,学生整日陷在题海中挣扎,老师整日埋在作业堆里痛苦,师生都感到身心的疲惫不堪。师生厌倦作业的原因,恐怕主要源于作业的无效性。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第二中学,甘肃  定西  748100)

猜你喜欢
策略探究高中历史有效性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